用户名
密码

邹 清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邹清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1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嘉璐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舟雯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仕欣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季阳澄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寅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梅一枝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丽霞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文佳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翎译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美华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卫丽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杰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丽群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致用语文”理念六年演变历程

作者:邹清  日期: 2022-06-06  点击:


2016年5月,史玉君名师工作室成立之时,江苏省特级教师史玉君鲜明而响亮地提出了“致用语文”的主张。六年来,作为史玉君名师工作室的一员,我们共同见证了师傅敏锐、智慧与高远的教育思想,我们共同经历了“致用语文”理念渐渐丰满的历程。我们在师傅的引领下,共同创造了“致用语文”这一富有前瞻性的语文教学新样态。

 

一、“致用语文”的萌芽——关注文本表达,建构有主线的语文学习

早在史玉君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前,师傅的语文教学就呈现出与其他语文教师截然不同的风貌。她总是有一双慧眼,善于从文本中发现这一个文本最显著的表达特点,善于从文本中发现这一文本可以迁移的读写规律,并以此为主线展开教学。她的课堂完全摒弃了支离破碎的分析,将阅读和表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目标直指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她曾经这样教导我们:一个优秀的文本,在其外在的语言形式中必然有许多“闪亮的眼睛”,它可以是文本的文眼,也可以是文本章节写得最精彩的语言亮点,也可以是文本中凝聚情感最强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一个细节,一个场面,甚至一个标点,这些饱含内蕴和张力的文字一旦被开发利用,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需要教师有智慧灵动的明亮法眼,删繁就简的大胆取舍,挖掘寻找到能体现“三维目标”无痕对接的最佳结合点,从而由点串线,由线扩面,借助语言工具,让人文情感以“震点”不断震荡开去。

顺着这样的思路,师傅形成了清晰的“点线面”理论,总结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踩好点——精心取舍,巧妙切入;引好线——清晰聚焦,授之以渔;展开面——顺畅摆渡 举一反三。这样的语文教学,有点有面,有扶有放,有疏有密,智慧而高效。

 

二、“致用语文”的初创——关注言语智慧,建构有深度的语文学习

2016年4月,师傅成立史玉君名师工作室,响亮地提出了“致用语文”的口号,以下这段话可以看作是“致用语文”的成立宣言:

教以致用为本,学以致用为上。“致用”理念观照下的语文教学,强调立足语言,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以言语学习为根,充分挖掘文本的语言“因子”, 理解文本的表达,学习文本的表达范式和方法;以言语实践为径,为学生搭建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平台,尝试用言语进行表达,突破课内外壁垒,拓展言语运用时空,促进言语的有效增值,建构促进学生言语与精神同构共生的的新框架。

在这个阶段,师傅特别关注学生的言语实践,强调学生是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学习言语智慧,形成言语能力,由此逐渐形成了“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学用一体“的教学风格。

邹清老师的《最大的麦穗》一课,就是在师傅的理念下所作的尝试。整堂课先后开展“概括和复述”“比较和归纳”“转化与迁移”“批判与反思”这四种言语实践方式,包括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改写故事、讨论作者观点是否合理等多种具体的言语活动,将“借事喻理”的读与写融合在一起,呈现了语文学习向深度发展的可能。

 

三、“致用语文”的发展——关注儿童生长,建构有温度的语文学习

致用语文的口号提出以后,在教育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是,也有一些专家,一些老师,包括我们自己的学员,对“致用语文”的“致用”二字有误解,认为“致用”就是机械的训练,“致用语文”的课堂是单调的、枯燥的。为此,我们进一步从三个方面梳理了“致用语文”的理念,以实现纠偏匡正的愿望。

1、“致用”为核。致用,就是致力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

2、“言语”为径”。言语实践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发展儿童言语智慧的核心策略,也是提升儿童思维品质、丰盈儿童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

3、“儿童”为本。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以儿童的发展为语文学习之本,努力追求言语智慧、思维品质、精神世界的同生共长。

在此,我们明确指出,言语实践既是发展儿童言语智慧的核心策略,也是提升儿童思维品质、丰盈儿童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我们的愿景是实现儿童言语智慧、思维品质、精神世界的同生共长。

师傅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儿童实践的立场去思考,要从“共情、共振、共鸣”出发,要关注内容、写法、学法三个方面,力求“得言、得意、得法”三者有效融合。师傅还说,三维融合永不过时,有思想、情感、文化润泽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四、“致用语文”的转向——关注学习时空,建构有广度的语文学习

随着致用语文研究的逐步深入,师傅的视野透过教室有形的墙壁,看到了语文学习更广阔的时空。她从“生活就是语文”这一朴素的理念出发,努力打通语文学习课内外的壁垒,引导学生在田野中、在大自然中、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耕乐园”和“嘻嘻花田”田园实践课就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嘻嘻花田”为例,本课分五个环节:“品花的美丽——我会感悟”“听花的吟唱——我会想象”“悟花的诗情——我会积累”“诉花的独白——我会表达”“留花的倩影——我会创作”,整堂课以具身学习的方式,以综合实践的方式,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丰盈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师傅这样评价这堂与众不同的语文实践课:天地大课堂,万物皆同窗。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致用语文理念下的田园课堂,与自然亲近,与生活相融,与课堂对接,打造真正的生活教育。未来,致用语文将向社会不断延伸,走进田园、花园、果园、茶园……希望工作室成员不断建立语文立体概念,形成“大语文”思想,拥有一份情怀与胸襟,将语文做活、做远、做好!

 

五、“致用语文”的深入——关注真实情境,建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

2020年11月,致用语文课题在宜兴市发展中心举行中期汇报时,吕红日博士高度赞赏我们课题的前瞻性,认为“致用语文”的理念与即将实施的新课标精神完全一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化学习的建议。师傅受到吕博的启发,提出了“基于真实情境的有意义的语文学习这一命题。现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颁发,师傅所指的方向与新课标理念不谋而合。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丰富“致用”语文的内涵,形成了“致用理念”三重境界的完整表述:

一是聚焦语用。即“致力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致用”为核。致用,就是致力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2)“言语”为径。言语实践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发展儿童言语智慧的基本策略,也是提升儿童思维品质、丰盈儿童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3)“儿童”为本。语文学习应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学习的规律,以儿童的发展为语文学习之本,努力追求言语智慧、思维品质、精神世界的同生共长。

二是学以致用。即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形成真正的语文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真实的学习需要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的问题。2)基于经验。语文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将新的知识经验与旧的知识经验融合(结构化),并形成新的语文能力。3)基于情境。语文教学要建构模拟真实情境的“学习场”,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语文能力。

三是经世济用。在“经世济用”理念影响下,我们将“致用”理解为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与思想、文化、情感、价值观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逐渐形成一定的思想、文化、情感、价值观,而学生又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情感、价值观的影响下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也就是说,“经世济用”的“用”,是带有思想、文化、情感、价值观的印记的“用”。语文教学不仅在传递知识、培养能力,更在涵养生命的温度和高度。具体表现为:(1)立足课堂,面向窗外。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2)立足时代,面向未来。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紧跟时代脉博,学习鲜活的语文,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3)立足言语,面向成长。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言语智慧的同时,涵养积极美好的思想、文化、情感和价值观,为生命成长奠基。

 

接下来,我们将与时俱进,把“致用语文”传承好,发扬好,继续争当宜兴小语改革的排头兵,继续向着“致用语文”的美好愿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