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邹 清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邹清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1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嘉璐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舟雯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仕欣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季阳澄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寅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梅一枝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丽霞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文佳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翎译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美华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卫丽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杰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丽群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成果分享

张海萍:享受表达的快乐

作者:邹清  日期: 2022-06-06  点击:


在学习致用理念的整个过程中,我经历过从模糊到走进误区到逐渐清晰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导师的引领,离不开工作室成员六年的碰撞与共同提升。

“致用”这种说法,应该是史校长长年的一种理念提炼。非常清晰地记得15年前,我在上完习作公开课《魔术》后,史校长给的建议是:语文课堂必须是师生都能享受表达快乐的地方。

享受表达的快乐,这应该是史校长致用理念最早的表述方式。当时,语文教师大多还在以“阅读”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下教着一篇篇课文,实验小学当时就在史校长的引领下提出要以“表达”为本位,依托课文来教语文。这和2011年新课标中把语文课程性质定位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不谋而合的。

可以说,我们是第一批处在这个理念转变关口的实践者,在懵懂和摸索中,貌似对这个理念已经很清晰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走进了思维的误区和实践的盲区,想当然地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读写结合”画上了等号。于是,课堂上出现了一学就用,即学即写。现在想来,这样的课堂,就是十足的仿写课,工具性摆在了第一位。这样的结果,并没有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在一次交流中,史校长提了几个问题:写,固然是一种用,读何尝不是?落实语言文字运用,未必都要写一写,听说读写都属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范畴。

就是这么一句话,我一下子打开了视野,原来钻进的误区其实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狭隘理解。于是,在我的课堂,我会重视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来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我会注重听与想象能力的训练,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我会把复述等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而不仅仅布置孩子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我会创设各种言语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言语品质。

这样以语言学习和运用为着眼点的教学,学生不但学得有劲,综合素养也会在长期的训练中逐步提升。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虽然我们的课堂言语实践的活动多了,但往往有很多脱离真实语境,也许学生能习得一些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但是,长此以往,学生就习惯于在虚假语境中表达虚情假意,兴致淡漠,思维疲惫,想象枯竭。一旦到真实生活中,就不会自如运用了。史校长非常敏锐地提出,要打造真实情境下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历和历练。这个观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于是尝试几个突破,来打造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比如,结合某一种生活语用来进行;再如创设问题驱动的真实语言运用;还可以开设一个真实的活动体验式进行(像读书报告会等)非常明显,真实情境下,孩子的语言有了真实的提升。

举了两个例子,讲述自己在致用理念下的学习经历。其实,收获又何止这些。这几年,我大大小小的课堂经历过很多,每一次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更成熟一点。我很愿意把史校长对我说的一句话与大家分享:去享受课堂,让孩子也在你的享受中成长。

接下来,我们会继续致用理念。感谢导师,谢谢大家!

(本文是张海萍老师在“致用语文”工作室领航活动中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