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邹 清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邹清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1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嘉璐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舟雯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仕欣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季阳澄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寅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梅一枝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丽霞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文佳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翎译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美华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卫丽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杰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丽群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探情境之法,激发学习兴趣

作者:陈陆云1  日期: 2024-03-05  点击:

探情境之法,激发学习兴趣

宜兴市广汇实验小学 陈陆云

    “情境”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出现的频度很高,诸如“学习情境”语言情境”“交际情境”“真实情境”阅读情境"等,这些“情境”直指的是创设具体而真实的语用“情境”,加强学生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结,营造语言运用契机,让学生语言实践活动来得自然而真切,以此促进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语文能力

宜兴市名师工作室导师邹清老师理解真实情境的意义时提出:

一、对生活而言是真实的,是生活中真实的场景、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事件。学生即使现在没有这样的亲身经历,在未来的生活中也会遇到。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就是为了将来能够在生活中应对同样的情境,解决同样的问题。

    二、对语言文字运用而言是真实的,有真正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在这样的言语实践中习得的言语策略或者说言语能力,能够真实有效地迁移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对学生的心理而言是真实的,不管这情境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复制的,还是虚拟的,甚至只是一种假设,只要这情境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就是“真实情境”。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关键能力和语文素养,就成为他将来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钥匙。

   导师讲诉真实情境的意义后,结合课例,探情境之法,激发学习兴趣,让我对“真实情境”教学有了三点思考:

1. 实体情境,化“静”为“动”

统编版教材知识连贯性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前后逻辑联系紧密,语文要素,习作要素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把握时,常常采用的一言堂的“静态语言规则”,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一方,不利于个体语言的形成。如五上第五单元《太阳》一课,说明文本来就是枯燥乏味,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学习。因此邹清老师借助实物——小爱同学APP,针对天文学说明文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进行实物演示教学,这样可高效地实现知识点的浓缩,并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开设“实体情境”教学模式,可化静为动激发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积极性。

2. 生活情境,应用生活

   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可创建生活情境,实现小学语文由抽象、乏味走向主动的教学和学习模式逐渐实现语文知识的生活化,应用生活。例如,五上第五单元“介绍一种事物”。当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充分的语言素材,但是在说明事物特征时却有可能因为生活观察经验不足、思路受限等原因而难以准确、简洁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而且在选材时存在思维单一、视野狭窄的现实问题。对此,季澄阳老师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校园劳动基地宣传大使选拔赛”,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在校园中通过认真观察,搜集资料和现场采访,根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去确定说明对象,完成了对蔬菜特点的了解,接着引导学生探究合适的说明方法,使得学生能够顺利设计写作提纲,确定写作思路,写成宣传稿,参加选拔赛。

3.故事情境,串联教材

詹姆斯·库泽斯说:“生动的故事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并且吸引我们,它们给了我们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传授给我们真正重要的真实经验。”故事是真实情境还原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重组教材,融合成故事体,并结合故事内容和主线将各个语文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出来,这样可利用图例、声音等还原真实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学习更为从容,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如三年级上册《掌声》,课前黄晨老师讲故事《老师,请再背我一次》做示范,提醒学生讲故事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抑扬顿挫,为后续学生讲故事埋下伏笔;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掌声能带给人鼓励、表达赞赏,为解读文本、品读人物内心做铺垫。

课始创设情境:多年后,英子回忆起那天的故事,仍然忘不了那天同学的掌声,忘不了掌声之前自己复杂而纠结的心情,请你尝试用英子的口吻讲一讲掌声之前的故事。为完成讲故事这个主任务,完成抓住关键词,抓住人物的内心情感的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言语表达中巩固的“讲故事”的基本要求,换位思考,强化表达,锻炼口头表达的能力。同时为本单元的“学些一件简单的事”这一习作要求搭好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