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邹 清致用语文工作室
成员名单

  • 邹清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1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何嘉璐

    张渚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胡舟雯

    洋溪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黄仕欣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季阳澄

    和桥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寅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梅一枝

    范道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丽霞

    东域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文佳

    培源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翎译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美华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卫丽燕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杨杰

    湖滨学校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丽群

    周铁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据于情境   观而有感 ——大概念统摄下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整体教学三部曲

作者:季阳澄  日期: 2023-04-15  点击:

宜兴市和桥实验小学 季阳澄

【摘要】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独特,目标明确,指向清晰,适切于运用大概念统领单元整体教学,构建学生学习表达新路径。本文旨在通过提取与整合单元知识,凝练单元大概念,立足生活中的真实情境,表达学生真实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同时,聚焦语用意识的培养与文本性表达,紧扣观察,捕捉细节,变学生习作的单一输出为多维表达,让语言走向真正的灵动,促进学生习作由言意共生走向情志升华。

【关键词】大概念统摄;真实情境;习作单元整体教学;实施策略

 

2022版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3-4)年级的【表达与交流】中这样写道:“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统编版教材中的第一个习作单元,本单元的主题非常明确,重在“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直指单元教学目标。要将本单元内容组成一个整体实施教学,首先要明确单元学习最终的目标任务就是描绘“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都是为习作服务的。由此可见,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于感受和体会,在于学生的切身参与和真实的情感体验,学习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因此,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展开真实情境下的单元整体习作教学活动,应当是本单元的核心任务,将这一任务再次凝炼,可以得到一个能体现单元知识的核心大概念——据于情境,观而有感。

笔者在进行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时,以大概念统摄教材文本,牢牢把握单元核心主题,调整传统习作教学视角,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以下策略实施精准教学。

一、合纵连横——聚焦观察,联动多重感官

从思考到表达,这中间有着一段很长的距离。要填没这段沟壑,必须抓好起始阶段的习作教学。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笔者把这一单元的习作内容初步定为:记录生活片段,旨在教会学生通过真实的情境来认识生活,用朴实的语言讲述出来。

习作要求为:观察一种水果,把它写下来。感官动员前,笔者以为学生应该会写,就放手让他们去创作。结果交来的学生习作就两句话:“妈妈买回来一些橘子。我拿起一个剥开,一吃,真好吃。”阅读后细细地思考,发现学生未能真正学会观察的方法,如果只是用眼睛看,学生可以观察到水果的大小、颜色、形状,但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的了解,学生的表达显得较为单一。只有全方位地感知事物,才能对事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单元《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通过对“味道”的描写,让学生感受杨梅又酸又甜的独特滋味。在“初试身手”出示的例文中,提供了一个写芒果的片段,除写了看到的,还描写了通过“摸上去”、“剥开皮尝一下”等途径感受到的,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这样融入身心的学习可以帮助儿童加深印象,增强学习的成效。于是,笔者在教学中也进行感官总动员:眼,观橘色、橘形,比大小;手,摸橘皮、橘温,掂橘重,捏弹性;鼻,闻味道;舌,尝橘肉、品橘味;心,生感悟、赞橘好。

感官动员后,学生的习作:

今天,妈妈从橘园才回来一袋橘子。好新鲜的橘子!你看:有的黄,有的绿,有的青中带黄,个个都亮晃晃的。有的大,就跟小灯笼一般大;有的小,才乒乓球那么大。有的光滑,好像打过蜡;有的点点坑坑,就像一个大麻子。我立即伸手拿起一个大橘子,那皮就像老太婆的脸,丑丑的。稍一捏,哟,还挺有弹性的!放在鼻子下一闻,还有一股清香,沁入心脾。我把橘皮小心地剥开,那句子立即成了一朵盛开的花朵。果肉是橙黄色的,紧紧地围在一起,裹着一层薄薄的纱巾,像在睡觉,又像在开会。数一数,共有八片,像月芽。晶莹得好像要喷出水来。这不,轻轻一咬,汁水就喷射出来,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调动感官齐上阵,学生能在自己身体能力的边界,完成生动文字的一段旅程,轻松地建立起了设计习作的建构自信,轻巧地串起感官的收获。在参与中,学生明白了世界是精彩纷呈的,当感官齐上阵时,观察立即变得丰富,体验立刻变得细致,发现变得更有意思,感知的事物不但立体而且栩栩如生。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习作素材伴随着感官生成,随处都有,并不断涌现。

二、寻幽探微——捕捉细节,描绘生动场景

细致观察不可或缺。为避免“熟视无睹”的现象发生,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应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的敏感度,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观察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它是一种融进作者自我内心体验的对生活的真切感受,要用心去观察。

完成了关于静态物体“橘子”的写作后,笔者向动态场景延伸,拓展习作训练维度,指导学生观察一次游戏活动每件事物都有其本身的特点,写作时除了要进行有序地观察之外,还要引导学生观察时努力发现那与众不同的一点。

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加直观的感受,我将游戏活动——“吃梨子”融进课堂,学生真实地参与,真切地感受,基于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学生才能“有话可说”学生的思维被真正打开了,所见所感皆是独一无二。

师:台下的亲友团,谁先说一说,你觉得刚刚这场香梨争霸赛,哪里最有趣?

生:我觉得他们吃梨子的动作很有趣,这位男同学半蹲着,仰着头,长大嘴巴,一直咬来咬去,可就是吃不到。

师:你真了不起,知道从动作入手感受有趣。还有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生:我看到这位女生很巧妙地在吃着这个梨子。她斜着身子,将自己的脖子向梨子凸起的地方,踮起脚尖,很努力地吃这个梨子。

师:是呀,简直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你这亮晶晶的眼睛观察的可真仔细!再来采访一下我们队长,你们在吃梨子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1:我感觉这个梨子很调皮,就像插上了翅膀一样,故意不让我吃到。

2:我在想一定要吃到这个梨子,不信斗不过它!

师:你们都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就是用心感受,抓住细节描写更有趣。

师:坐在台下同学们,你们是什么反应呢?

1:有的同学在喊加油,有的在说往左一点,往右一点。

2:还有的说要从下面吃,声音大的都快冲破房顶了!

师:是的呢,老师也有这种感受,这声音大得都——

1:都快把耳朵给震聋了!

2:都快把屋顶给掀翻了,整个校园都听见了。

师,没错,这七嘴八舌的场景仿佛让老师走进了菜场,真的太有趣了。最后,老师再来问一问,两位队长同志刚刚下来的时候,你们注意到他们的表情了吗?

1:男同学没有吃到梨子,所以他的脸涨得红红的。

2;我还注意到男同学长叹一口气,眉头紧皱。

3:女生因为吃到了梨子,脸上的笑容很灿烂。

4:女同学心里肯定比吃了蜜还甜!

师: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孩子。是呀,除了可以抓住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写出趣,像这样抓住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也能让我们的文章趣味十足!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用心描摹,将比赛时两位同学的表现刻画得细致入微。同时,他们还兼顾到了观众们的反应:“都快把耳朵给震聋了!”“都快把屋顶给掀翻了,整个校园都听见了。”这些语句不仅生动地再现了课堂上激烈的比赛情形,更成为了学生在习作中可贵的儿童化表达。基于亲身经历的真实,与新课标所倡导的真实情境下的有意义学习遥相呼应。学生用这样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将有趣的游戏内化于心,将生动的场景外化于行,构建属于自己的言语因子,使文章更加出彩。

三、情动辞发——敞开心扉,抒发真情实感

生活往往皆平凡,然平凡中也有闪光点。学生的习作,常流于叙述,鲜少动情,或动情时忽然夸张,刻意的表达其实无法真正打动人心。写作时,学生的文字首先打动的应该是自己,与自己所写的文字共情共生。或以情为主线,或以理为线索,一脉贯之,串联全文,从细微处落笔,在生动处迸发,词句运用,反复沉潜,以期达到情感的内化与呼出。

以一段校园生活的观察片段为例,学生不知如何表达对老师的感谢,情感的流露找不到出口,没有用心观察,写出来的文字有情却不动人,如:

【习作片断1】

我准备离开时,她出现了,把我带到水龙头边,说:“把手抬起来,头也仰起来。”她用手接了一点儿水,伸出三根手指清洗我的鼻子,很快鼻血洗干净了,她又拿出了一张餐巾纸,帮我把脸上的水擦干,看到我不再流鼻血后对我说:“以后有什么要紧的事都可以来找我。”说完,就离开了。

读完学生的文字,眼前确是出现了这样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然而她的一举一动却无法在脑海中形成有形的画面很多时候,我们的笔端最需要刻画的就是身边人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这些细微处最能轻叩内心柔软的角落,让语言意象走向情志升华。

【习作片断2】

我失望得准备离开时,她出现了,二话不说,拉着我来到水龙头边,命令我:“把手抬起来,头也仰起来,快!”她用手接了一点儿水,伸出三根手指,弯下腰开始清洗我的鼻子。我能感受到她那手指的温度,带着一股暖流直流入我的心间。她洗得很专注,先是鼻子下面,接着再是两面与鼻梁,然后又开始洗我的嘴和下巴。刘老师弓着身子,我仰着脸,当我用眼睛去看她时,她的眼睛里好像有星星点点在闪烁,满是温柔。刘老师专注地洗着,很快鼻血洗干净了,她又拿出了一张餐巾纸,轻轻地帮我把脸上的水擦拭干净,看到我不再流鼻血,她舒了一口气,仿佛完成了一件重大工程,满意地笑了。最后,她摸了摸我的头,说:“以后有什么要紧的事都可以来找我。”顿了一下,又说,“时间不早了,上课去吧!我还有很多要紧事要做。”说完,就小跑着离开了。

完成一篇作文,离不开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离不开真实情境的生成与助力。学生只有将自我融入观察,将观察所得化为自己的语言,将情感落于思维,才能奏响“习作”的那根情弦,展现习作最该有的姿态——以我手写我思。

 

基于真实情境下的习作教学应站在生活的动人之处进行真实的具有儿童意义的文本创作,让习作发生,写属于自己的文字;让学生发声,说属于自己的故事。唯有如此,习作单元整体教学才能成为学生实现“在真实世界能得心应手地生活”的重要路径。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阅读策略单元整体教学研究》(课题批准号:C-c/2021/02/1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