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巧搭支架,拾级而上
——部编版六上第五单元教学案例分析
宜兴市东氿小学 蒋寅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更新习作教学理念,形成教材和教学的整体观。能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借助习作训练序列和支架,活用好统编教材。真正将支架理论更好地运用于习作教学中,围绕习作目标开阔学生习作思路,丰富习作内容,巧用习作方法。潜移默化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提升习作教学效率。让学生乐写且善写,习作能力拾级而上。
关键词:小学语文;支架教学;案例分析;实施策略
习作教学,就是要找准学生习作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合适的支架,促进学生理解习作知识、形成习作技能、不断提升习作能力、习作品质。1976年,布鲁纳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这一教学主张认为,教学要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架,促进学生向前发展。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支架理论,搭建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四大支架,可以为习作教学有效实施提供新支撑。同时,教师要善于紧扣单元主题,立足语文素养,为学生搭建了习作支架,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发现了生活中的素材,激活了表达欲望。一个看似简单的支架,不仅能帮助教师落实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率,更能搭起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一、教有目标
语文教学提倡一节课一个主问题,围绕主问题开展教学,教师要能通过主问题搭建学习支架,提供思维的路径,促进学习内容之间的彼此勾连,从而引导学生突破学习的重难点,获得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搭建精准的习作教学中的统领作用的目标支架,帮助教师把握习作教学目标,明确习作教学的重难点。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五《围绕中心意思写》搭建的目标支架中,“能围绕所选汉字,确立中心意思,选择一个方面或一个事例重点描写”是本次习作的任务要求,“学会从不同角度评议同学习作”是基于本学段习惯养成确定的基本目标,“学习‘从不同方面’和‘用不同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的两种方法”、“了解选材要全面、典型,并为自己的习作选好素材”“运用多种方法写好重点部分,使文章中心更加明确。”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和难点。
目标支架语言表述清晰、操作性强,避免了习作目标空泛、越位或表述不清等问题。目标支架为本次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了指南,引导各个环节有重点地展开。同时,教师在教学前,需要阅读大量的作品,相关知识要丰富。不论是阅读教学,还是习作教学,都应立足于单元整体来设计教学,体现读写之间的紧密联系,将略读课文中学习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教学中。课堂上,要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扎实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学有抓手
运用与目标支架一致的、适合的内容支架和方法支架,引导学生打开习作思路,明确习作方法,突破习作的重难点,有效达成习作目标。
(一)内容支架
紧扣习作的目标支架,通过任务情境、典型示例、思维导图等不同形式为学生搭建内容支架,有效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与阅读积累,帮助学生链接生活,打开习作思路,丰富习作内容,让学生习作有具体的内容抓手,思路开阔,言之有物。内容支架凸显与目标支架的一致性、习作思维的开放性、习作内容的适切性。
比如,《围绕中心意思写》搭建的内容支架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意在引导学生从“制作一本班级成长纪念册”这一任务情境出发,激发习作兴趣。这一任务中,安排学生从“看照片猜汉字”“品汉字悟含义”两个活动打开习作思路,激活思维。引导学生链接生活,调动生活积累,唤起生活体验,激发学生表达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部分“例文引路,确定思路”意在让学生在回顾精读课文中的基础上,感受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内容可以有“从不同方面”和“用不同事例”两种方法。
此外,教师要还能充分运用课本插图启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启迪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在解决难点上,有单元整体教学意识,打通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并且运用思维导图给学生提供支架,为学生的表达搭起了一座桥梁。
(二)方法支架
方法支架所提供的小妙招,是完成本次习作必需的几种方法。综合运用这些小妙招,学生的习作质量能得到有效提升。方法支架凸显与目标支架的一致性、方法指导的适切性、方法运用的实效性。比如,《围绕中心意思写》搭建的习作方法支架主要有三个小妙招。一是组材有序,详略得当。把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作为范例,帮助学生厘清作者安排材料时 所遵循的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体会材料应该如何安排。二是写好细节,善用修辞。借助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盼》,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课文中学过的环境描写、拟人手法,启发学生运用适当的环境来烘托人物心情,展开想象运用多种修辞使人物心情更加突出。这些小妙招,是学生完成本次习作必需且有效的方法。
三、练有重点
“运用方法,写好重要部分”在学习内容支架和方法支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练说练写,达成习作目标。教师要能设置兴趣盎然的情境驱动,重组教学模块,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完成任务一《理清思路,选好素材》时,课前游戏环节,教师以看图片、想汉字的游戏导入,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可以紧紧抓住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难舍难分的心理,创设了共同制作一本班级成长纪念册的情境,真实而有效。一步步地指导学生:选字——解涵义——定中心——选思路——选素材,环环相扣,为接下来任务的完成打好基础。在完成任务二《谋篇布局,学习写法》时,教师要能灵活地运用精读课文与习作例文,带领学生在体悟文章写作方法的同时,学习有序选材,确定习作详写的部分,以及运用多种方法将重要的部分写具体、写生动。在完成任务三《紧扣中心,充分表达》时,教师要能通过生成习作评星卡,帮助学生明确将重要部分写具体的标准。巧妙地利用习作例文《小站》帮助学生提炼主题、升华主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相机生成了“拔花生”的情境支架,整个课堂自由活泼,亮点频出。
这样的教学,真正从关照单元整体,设置真实情境,激活内在动力——统整教学资源,架构任务模块,践行知行融合——围绕核心问题,巧妙搭建支架,打开习作过程真实的学习情境应该源于学生的生活,应该源于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真实需求。一个科学的、适切的核心任务,既能照应教学目标,又能预约教学结果,是以目标为导向,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解决目标任务。在单元整体的关照下,充分地整合资源,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习作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了更加深刻的表达体验,在脑海中建构起更加清晰的言语图示。
四、评有方向
导学评一体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能及时有效的学习,评价不仅是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也是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方式,通过评价可以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评价依据凸显与目标支架的一致性,根据目标支架搭建相对应的评改依据,体现评改对目标的服务功能,促进目标的实现。《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教学中,设计了三个维度的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习作,修改完善习作,提升习作质量;引导教师对教学进行诊断与反思,提升习作教学效率。“紧扣所选汉字,围绕中心意思写”“合理利用多种方法,突出中心意思”与目标支架紧密相关。
此外,教师在进行教材解读时,还要能深度研究,解读透彻。走入文本又要走出文本,研究文本同阅读和写作之间深层次的价值,在关键的落脚点下大力气,并能基于学情进行深度调研。教师教学的起点是学情,教学设计时,眼里要有学生,发现学生的难点、问题点和课堂的生长点,为学生搭建的支架要基于对学情的了解,让课堂要有语文课的味道。并能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如语言、肢体、情绪变化、现代化手段等。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乐于学习。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书本内容进行真思考、真实践,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课堂真正展示出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路径,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最终达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效果。利用支架进行习作教学,实现课标、教材与教学之间的有效转换,形成支架理论下“教—学—练—评”一致的习作教学实施方案,为习作教学扎实推进提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赖小燕.让学习单奏响自主学习之歌[J].考试周刊,2021年第12期.
[3]朱锦涛.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搭设设置语文前置性学习支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9:33.
[4]王莹.“学习支架”的有效搭设与运用[N].语言文字报,2019-12-11(012).
[5]刘学红.搭设学习支架,落实语文要素[J].新课程(小学),2019年第11期.
[6]韩振风.单元主题阅读前置性学习单例谈[J].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