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要紧随时代步伐,从多层面优化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成为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课堂。同时,语文作业也要打破传统模式下内容繁杂、形式乏味、评价单一的特点,真正从教材特色出发,有效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实际而设置。教师要让语文作业成为巩固语文知识的手段,成为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动力之一。基于此,本文将以大单元备课为视角,浅述笔者对优化小学高段语文作业设置的几点思考。
关键字:大单元备课;小学高段语文;作业优化
部编语文教材的整体编排方式,为“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便利。这种以单元教学为基础的方式,既便于教师有机整合单元知识点,系统而具体地安排教学步骤,又利于学生集中精力沿着一条主题线由浅入深展开学习。在此背景下,就需要教师从单元的角度去备课,构建完整的单元教学支架,并细化单元教学步骤。这其中,单元的作业设计与检测方式是教师单元备课的重要一部分,作业设计的优劣不仅影响着学生单元知识的吸收和运用,也影响着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影响着其学科素养的形成。特别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有年龄的增长,也有心智的成长,语文作业的设计要紧随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也要顺应学生成长的规律,符合他们的成长特点,激发他们的成长潜能。因此,大单元备课下,优化语文作业是势在必行的。
一、大单元备课下,小学高段语文作业优化的原则
1. 体现主题性
纵观部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每部分内容的设置都围绕一定的主题点展开。单元导语引导了整个单元课文学习的方向,而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的部分又构成了单元主题点的拓展和升华。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也要让作业成为单元主题点的延伸,及时让学生学有所练,练有所得。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那么“借物抒情”就可以作为主题线索,单元的句型练习、阅读和习作作业等都可以围绕这一主题点展开。
2. 体现分层性
作业的设计要体现分层性,这也是分层教学法的内容体现之一。作业分层往往以学生分层和知识分层为基础,既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又能让知识教学得以顺利开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单元“必做作业”“选做作业”“基础作业”“拓展作业”,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要完成的部分。当然,在分层作业设置中融入一些激励元素,也是非常可取的,最大程度鼓励学生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把更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3. 体现启发性
语文知识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读读写写,背背默默的阶段,让学生在浩瀚的文字世界里体会文字的美妙,感受文章背后的情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等等,都需要学生思维能力的运用。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持之以恒的启发,需要多样化作业的引导。所以,单元作业不能单纯停留在让学生识文断字的表相,要以作业去启发学生多动脑思考,多动手行动,让思维展开翅膀去翱翔。
二、大单元备课下,小学高段语文作业优化的策略
1. 优化预习作业,形成单元学习的铺垫
有句古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语道破了事先计划和准备的重要性。在单元备课初始,教师计划一定的预习作业是十分必要的。很多教师常忽视这部分作业,或者预习作业布置的很口头化,没有指导也没有查看的环节,也不注重学生兴趣的引导。笔者在做单元备课时,坚持对单元预习作业留出相应位置,以“预习内容---预习方法---预习检验”为布置思路,落实到课堂以后,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策略地去预习单元知识。
例如,在做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备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预习作业:预习内容分为基础知识的查阅和阅读资料的收集,其中基础知识部分包括速读课文《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标注并查阅生字词;而阅读资料的收集,则要求学生汇总在课内外读过的与亲情相关的文章、段落。在如何完成预习作业的环节,我则建议学生除了自行预习外,可以采用和同桌互助合作的方式增加预习效果,如合作互认字词以减少生字词量,互读课文以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这既是预习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让学生在互动互助中提升学习兴趣。对于预习作业的检验,我则安排在单元导学课里,以师生互动、生生搭档、个体分享等形式来完成。针对这样的单元预习作业,容量和难度都不大,意在让学生对单元的知识有初步印象,为后面单元知识的系统学习做好铺垫。
2. 增强组合作业,呈现单元知识的特点
在传统的作业布置中,很多作业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像成篇的字词、段落的抄写作业让学生在机械地重复中很难产生兴趣。其实,这些作业布置的最初意图,是教师想通过“熟练书写”让学生达到“生巧运用”的目的。然而在实际运用中,机械地书写并不完全能让学生走脑走心,更谈不上让学生展开更多的知识思考。此外在这种模式下,作业与作业之间往往是独立的,一种作业完成了就完成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很少被挖掘,对单元知识体系的呈现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多增加一些组合作业,激发学生的完成兴趣,并促进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融合。
一方面,教师设计的组合作业可以包含多种形式,体现作业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完成兴趣。就拿最简单的书写作业来说,笔者就常设计“抄写”与“趣写”相结合的作业。抄写要求每个学生用心抄写、识记知识,而趣写则让学生之间互相搭档,以卡片制作、音字搭配、组词造句等趣味形式合作识记抄写的知识内容。用心“抄写”是为了加深知识印记,而搭档“趣写”则让这些知识牢记于心,并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觉得趣味十足,动力十足。至于其他形式的作业都可以灵活运用,如口头作业与书面作业、实践作业与读写作业、课堂作业与家庭作业、必做作业与选做作业的结合等,教师都可以以呈现单元知识特点为目的进行组合设置。
另一方面,教师设计的组合作业可以包含多个部分,让学生分步练习,整体融合。以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为例,这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笔者在单元备课时,就围绕着这一主题构思了这样的组合作业出来:鼓励学生用“记录”“对比”“表达”的组合方式完成一项描写人物特点的作业。其中,“记录”是通过观察教师的视频资料,自行记录下所看人物的特点;“对比”则是让学生阅读描写视频人物的文字,与自己的记录做对比;而“表达”则是用口头分享和书面记录的形式进行仿写练习。这个作业设置步骤多,但每一部分思路清晰,都是围绕同一主题点“人物的特点”而展开的。这样的三步曲,让学生观察了人物的特点,学习了别人的描写方式,最后进行书写的练习。这样的作业,比简单的一项“描写一个人物的特点”习作作业要细致而有趣得多,对单元知识特点的呈现也很清晰。
3. 设置递进作业,体现知识吸收的原则
学生对一些知识难点,不能一下子就吸收运用,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反复的练习。递进作业的设置,就能体现知识吸收的这一原则,利于学生在从点到面、从易到难的过程中逐步内化知识。在单元备课下,教师能清晰了解哪些知识是单元难点,哪个部分需要设置递进作业,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突破这些难点。
例如,“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这一技巧需要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大量的练习。针对这部分作业,我在教学中就尝试了递进式作业---以句型练习入手,形成从“句型到段落再到篇幅”的练习模式。缩扩句练习是小学生已经熟悉的作业类型,我就先让学生从缩句练习开始,积累提取长句子主要信息的经验。当然,这一作业跟传统的缩句作业不一样,对句型结构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让学生把主要意思表达清楚即可。学生对这部分作业完成较好的时候,我的第二项作业就紧随其后,针对段落进行主要信息提取,形成自己的新文字。这部分练习是以教材课文段落为基础的,像《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中很多段落都被我拿来练习,让学生通过口述和书写的形式,进行段落的缩改写,要求缩写的意思清晰,语言简洁完整即可。等学生掌握了段落缩写的技巧,那么对篇幅文章的缩写作业会随之布置,这部分作业以课外阅读为基础,鼓励学生展开对已读故事的缩改写。通过一段时间的递进式作业练习,学生们发现这类作业并没有那么难,他们在循序渐进的模式中就掌握了相应的技巧。
4. 鼓励错题作业,汇总单元知识的弱点
学生在完成日常作业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犯错的现象。那么针对这些错题,很多学生改完了就对其置之不理了,这样以错题带动知识点的对比内化,进行知识拓展的效果就会差了一些。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记录、分析错题的作业,让学生形成汇总单元知识薄弱点的习惯。
笔者在教学中,一直鼓励学生用“错题笔录本”,记录有代表性的错题。我引导学生以单元为单位,把基础部分和拓展部分的错题分开,清晰有效地分类记录。像错误字词归类、病句修改错题汇总、文学常识错题汇总等是基础知识类型,而拓展部分则重点收集课外阅读练习中的错题,形成对单元知识的学习补充。通过错题作业,学生能发现单元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去掌握和运用它们,同时也利于教师从中发现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为后面的单元教学做相应的调整,可以说错题作业的运用是师生共利的。当然,错题的记录不能流于表象,让学生记录错题原因、展开进一步问题分析和作业拓展等都是需要教师引导和监督的。而对于错题作业的查看,教师也要设定一定的计划,班级整体的不定期分享,学生之间互阅互查的方式都可以运用起来,让学生形成记录错题的习惯,真正从错题中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总而言之,作业是教学的一部分,也是教学的延伸,合理的作业设计才能最大程度巩固和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和运用。在大单元备课背景下,语文教师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断优化语文作业模式,以作业为行之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语文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玉吉.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思考[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 (06)
[2]江小琴. 创新设计,让学生作业有趣、有料[J]. 福建教育. 2021, (31)
[3]郑爱萍. 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提升学生思维能力[J]. 家长. 2021, (22)
[4]谢雨欣. 领会统编精神,优化作业设计与评价[J]. 读写月报. 2020,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