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大班数学区案例:谁是大肚南瓜王
宜兴市和桥中心幼儿园 周洁
一、缘起:邂逅南瓜
自然角中形态各异的南瓜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他们总是围着南瓜七嘴八舌的讨论着……我们及时抓住孩子对于南瓜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时节特征,围绕“南瓜”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在对南瓜的沉浮、创作、美食等游戏探究中,不断积累、建构关于南瓜的知识经验。今天我主要是想和大家分享在“南瓜”课程中引发的数学区游戏案例“谁是大肚南瓜王?”
二、谁是大肚南瓜王?——1个南瓜有多少籽?
孩子们在观察切开南瓜的内部时,发现南瓜肚里有很多的籽,他们讨论着“一个南瓜有多少颗籽?”“每个南瓜肚里的籽一样多吗?”“究竟哪个南瓜肚里的籽最多呢?”顺应孩子们的兴趣,“谁是大肚南瓜王”的数学游戏就此拉开序幕……
孩子们在取籽、搓洗、晾晒时,还提前给南瓜、装籽的箩筐分别编上了号。下面我们来重点看看四组孩子在数南瓜籽的过程中,不同的行为表现吧。
第一组:岚岚、小语(负责数3号南瓜的籽)
她们数的是3号南瓜的籽,两人都是1颗1颗点数的,但是记录纸上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于是又进行了第二次点数,他们没有改变方法,还是一颗一颗数,因为他们这一组的籽很少,通过两次数出的数字,来判断谁的答案是对的,谁的答案是错的。
第二组:彤彤、玥玥和杰杰(负责数2号南瓜的籽)
他们三人把箩筐里的南瓜籽分成了三份,每人一份,然后把自己数出来的答案依次记下来,加起来到底是多少呢?他们看着这些数字犯难了。杰杰提议:“我们一个一个人数,第一个人数完,第二人就接着数下去。”于是从彤彤第一个开始数,数完杰杰接着数,玥玥最后数。(视频1)
分析:这两组的孩子在数籽活动中,让我们看到了不同数数的方法,有一个一个数的、有分类数的、还有合作数的等等,他们在探索并不断尝试调整合适的数数方法,在这样一个数南瓜籽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孩子调动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展示出来的与同伴合作的一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尤其是第二组的三个孩子,采用分开数,最后把部份数加起来的方法,减轻了每个人数数的负担与差错率,这说明他们明白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为两位数的相加已经超过了他们的原有经验,所以又想到了接着数下去的方法,可见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第三组:潘槿行、卿卿(负责数1号南瓜的籽)
潘槿行和卿卿两人一组,卿卿第一次拿了3颗,直接数“3”,第二次又拿了3颗,数“6”,潘槿行拿了1颗,停顿了不知该数几,卿卿提醒道“该数7了”。卿卿又拿了3颗,数“10” ……就这样一会三颗,一会一颗,数着数着就乱了。潘槿行说:“3颗太多了,我不太会,我们两个两个数吧?”然后两个孩子开始尝试每次拿2颗。一起来看看两个人是怎么数的吧!(视频2)
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卿卿的数数能力比较强,所以他能尝试3个3个数。对于潘槿行来说,3个3个群数太难了,所以她提议“2个2个数吧”,从而也看出潘槿行小朋友的“自我调整”,但2个2个数时,她仍然是数“1、2……3、4……”,这说明她还未达到按2个群数的水平,处于1个1个数和2个2个数的中间水平。
第四组:洋洋(负责数4号南瓜的籽)
洋洋不想被人干扰,选择一个人给4号南瓜数籽,刚开始也是一颗一颗的数。数完后看到卿卿他们的数数方法后,便左右手齐开弓,左手拿2颗,右手拿2颗,嘴里数着:“2、4、6……”刚开始数的速度还比较快,但数到50以后速度就慢下来了。最后洋洋共数到4号南瓜籽“183”颗,然后把结果记录了下来。
分析:从数籽活动中可以看出洋洋对于50以内的2个2个数还是挺熟练的,但随着数量的逐渐增大,数数也慢了下来。最后“10083”这一记录方式却很特别,我分析她应该知道100和83分别的写法,但却不知道“183”的写法,所以她就运用以往的经验记录成了“10083”,这也让我看到了当孩子遇到超过自己经验范围的大数字时的表征逻辑,也真实展现了孩子的认知水平。
分享交流:游戏结束后,我们重点围绕数籽游戏进行了分享交流,一起来看一看这段视频!
分析:视频中卿卿刚开始数时,给人的感觉还是2个2个数,但他每次却只数到10,然后10个一堆10个一堆这样排好,最后再数一数一共有几堆。确实,按群计数可以是2个、5个、10为一群,虽然在量上10个一群比较大,但在数数技巧上,尤其是对于几百甚至以上的大数量来说,10个10个数反倒比2个2个数、3个3个数更简单、准确率也更高,但是我们不能被个别能力强的孩子所蒙蔽,不能因此就认为所有孩子都学会了10个10个群数。在每一次的游戏中都要观察每一位幼儿,借助小盒子、纸杯、粘贴板等辅助物,在按群计数方面做到跟进性指导,让孩子真正理解群数的意义。
三、后续:
寻找“大肚南瓜王”的数籽活动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可能,在之后的数籽游戏中,对于有困难的孩子,我们也及时给予支持,比如在游戏分享时来讨论遇到的问题,大家一起来想办法解决;再比如给孩子准备计算器,在数量相加时供有需要的孩子来使用;还制作投放了百数表,为唱数有困难的孩子提供参考等。
现在,我们的孩子又对谁是最重南瓜、谁是最胖南瓜、最长南瓜产生了探究的兴趣,他们开始探索对于南瓜而言,合适的称重与测量工具,敬请期待孩子的表现吧!
四、感受:
以区域游戏、小组活动甚至是个别化活动的形式开展了此次数籽活动,改变传统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活动本身来自于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在游戏中,能给到每一个孩子充足的时间,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数数能力的发展,能看到更多样化的数数方法等,并根据孩子的不同表现,及时提供有效的支持,帮助幼儿进行有效学习。其中感觉挑战最大就是游戏后的分享交流环节,众所周知,游戏后的团讨分享是幼儿兴趣激发、矛盾解决、方法探索、点拨创新的过程,更是帮助幼儿汇集信息、思考分析、整理反馈,从而不断提升并积累新经验的过程。但是在游戏分享时,“我该如何接话?如何对幼儿精准提问?怎样才能让幼儿主动分享?”等方面,我还比较薄弱,以后还需要不断加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