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身边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喜欢操作探索。平衡是幼儿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如走平衡木,骑平衡车,搭积木等,这些平衡现象在孩子眼中是很神奇的现象。有趣的平衡这一科学活动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需要,在不断的猜测探索操作中感知不同物体的平衡点,从而提高幼儿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幼儿探究的精神。
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寻找物体的平衡点,使其保持平衡,并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发现。
2.通过实际操作,发现物品平衡点变化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3.喜欢挑战,不断尝试,体验探索游戏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平衡游戏如跷跷板、骑自行车等的经验
2.物质准备:各种图形、夹子、蜡笔、PPT
四、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导入,引发探究让圆盘不掉下来的兴趣
1.观看杂技表演的图片,发现盘子不掉下来。
2.引发做小小杂技员一起闯关探索的兴趣。
(二)探索让圆形保持平衡的方法,了解“平衡点”
1.出示盘子和蜡笔,引出探索和操作要求:用蜡笔把纸板顶起来并且不掉落,在能顶起来的地方用蜡笔直接做好标记。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探索过程,提醒幼儿验证。
3.带着纸板回到集体,同伴间相互观察,讨论:“你的标记在哪里?”“都在中间吗?”
4.小结:原来蜡笔顶在纸板的中间,就能让它保持平衡,那么中间这个标记就是平衡点。
(三)探索其他形状的“平衡点”,发现规则图形的平衡点都在中心
1.激励幼儿继续参与游戏:“桌上有不同形状的小纸板,请你用刚才的方法找到它们的平衡点。”
2.幼儿第二次操作,教师特别关注第一次操作中存在困难或没有成功的幼儿。
3.展示图形,集中团讨:“关于平衡点,你们有什么发现?”“除了这些,那平衡点的位置呢?”关注幼儿记录情况反馈。
4.小结:是呀,你们都发现了,原来像这些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的平衡点都在中心。
(四)探索平衡点改变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1.提问引导思考:“平衡点一直在中间,不变吗?”提出加入夹子,请幼儿尝试并做标记。
2.幼儿第三次探索,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
3.展示操作结果,集体验证,“你的平衡点位置有变化吗?”“变到哪儿去了?”“为什么会到旁边去了?”
4.小结:原来夹了夹子,让圆盘两端重量不一样了,平衡点会靠近重的一端。
小小杂技员们,恭喜你们完成了所有的挑战,成为正式的杂技演员啦!
(五)联系生活,发现平衡点的作用
1.提问引导:“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保持平衡吗?”
2.梳理小结:这些都是运动中的平衡,我们前面讲的杂技演员顶盘子也是哦!
“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呢?”还有生活中的吊扇、吊灯、称都是哦!
(六)延伸活动,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平衡点无处不在,让我们去户外找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