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园本自然资源 开展快乐自主的户外探究
作者:陈涛 日期:
2022-07-31 点击:
次
活用园本自然资源 开展快乐自主的户外探究
宜兴市大树幼稚园 陈涛
近年来,“大自然大社会”的理念触动了我们在科学领域的新探究、新思路。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大胆尝试,把科学探究搬到户外。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做的是:边实践,边梳理户外自然资源库,
这学期,我们重点探究的资源有三大块:动植物、土和气候,同时预设了一些探究活动。随着我们的活动持续而深入地开展,幼儿的发现和问题成为推动活动的主导。我们和孩子一起探索活问题,巧用活环境,解决真需求,迎接新挑战,今天我就围绕这四方面跟大家分享。
一、活用植物资源,尽情尝试探索
如何活用园本资源开展探究活动,我们分三步实施:一是分析影响幼儿户外探究因素,了解他们与现有资源互动情况;二是梳理幼儿需要的户外自然资源;三是形成户外自然资源库。
在户外,孩子们提出了“幼儿园除了批把树、柿子树,还有什么树”的疑问,我们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树,观察和寻找其特征,统计其数量,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征,形成大树统计表。
而后孩子们萌发了照顾大树的愿望,于是属于大树的“身份证”应运而生。挂上身份证,大树与孩子们之间便有了更多的亲密互动。
二、发现自然秘密,感受自然成长
种植活动实现了资源的深度挖掘,幼儿感受植物生长的历程,了解它们的特点、习性、与人们的关系,感受生命的多样性。我们及时捕捉他们的发现,用多种形式引发他们的行动。将自然资源真正转化为课程,转化为幼儿的有效学习。
刚开学时,孩子们就开始投票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植物进行种植。可是却不见发芽,他们寻找原因,最后发现是天气太热。九月可以种什么呢?家里开种子店的小张老师伸出援手,梳理了一张《树木、植物种植表》,什么时节适宜种什么植物一目了然。
在新一轮的种植中,孩子们探究种植工具和方式,等待、观察、护理,他们的种植地几经波折,但是他们探究欲望却越来越浓:干裂的泥土要天天浇水;蔬菜长大要及时疏松;防范菟丝草缠死植物;施肥有讲究。种植地里的那些发现,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生长的力量和劳动的不易。等到秋收冬藏季,用自己种的萝卜进行腌制、做泡菜,当尝到鲜美的味道时,那种喜悦真的不言而喻。
三、挑战自然温度,体验持续探究
在大自然中,孩子们用多种感官自由、自主地探索与挑战,我们欣赏和陪伴,发现与记录他们经历的点点滴滴,尊重和支持他们在自己的游戏中自然成长。
进入冬季,就有了来自孩子们的担忧:大树冷吗?于是,怎样给大树保暖成了孩子们的新话题。团讨过后,孩子们分组行动,用旧衣服、稻草、碎布把树干裹好。但是一场大雨来袭,旧衣服湿了,稻草撒了,麻绳烂了……还有好办法吗?我们鼓励孩子们继续寻找答案,询问园林伯伯、上网查找资料,终于得知给大树保暖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涂白剂”,就是石灰加农药按比例调制。关于比例的问题,难不倒大二班的孩子,有之前兔子便便变肥的经验,很快涂白剂就调制好了,细心的园林伯伯特别嘱咐:涂白时要带手套和口罩,要涂1—1.5米最合适。于是找来刷子、滚筒,尺子等工具,边测量边涂白,幼儿园的大树都能暖暖过冬了。
四、回归自然样态,一境多用、一物多玩
回归自然样态,我们必须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基于幼儿的判断,让幼儿在同一场景中的经历多元化,实现“一境多用、一物多玩”。
玩泥:泥土也是我们玩耍探究的一部分,孩子们一起观察了幼儿园每块地,发现泥土也可以分成很多种。在了解泥土的基本知识后,我们决定用黄泥开展游戏。“运黄泥”成为孩子们面对的第一个问题。用什么工具运、怎样运,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孩子们在团结协作、沟通分享、勇于尝试中得到锻炼。“你想怎么玩?”我们将泥打湿,孩子们各有妙招,穿上雨鞋肆意踩踏、捏泥,玩得不亦乐乎。自由玩泥后,进行了团讨,发现了共同的问题:泥是有粘性的,可以捏很多东西。“什么情况下泥有粘性呢?”孩子们开始尝试、探究和记录。通过实验他们发现,泥土的粘性是和水有关。了解了这一特性后,玩泥有了新方法,在泥土里加水,捏泥人、做泥土炸弹等等。泥的可塑性和吸附性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创灶:随着时间的推移,捏泥游戏加入了许多自然物的辅助。当角色区的孩子们送来一封需求信时,用砖块和泥土垒土灶成了新的目标,他们纷纷设计心目中的土灶进行尝试,最后发现四四方方的土灶最方便搭。尝试土灶功能的第一步是生火,用捡来的树枝废旧的报纸,可是一会儿就熄灭了,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咨询有经验的家长,孩子们明白原来我们的土灶缺少通风口,有了足够的空气,火才能烧旺。于是,土灶进行了新的改良,有了通风口的出现。接下来的日子,就是香喷喷的烤红薯时光,这时,又有一系列的问题不断被发现,孩子们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在行动中自主学习,在这里,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探索与创造。
大树下,班班有故事,人人有精彩,我们分享交流,对于“资源”有了新的思考,对于“科学探究”有了新的思路。愿新的一年,基于儿童立场的思考能坚守,我们都能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在自主的探索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