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浅谈幼儿沙艺活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与思考
宜兴市和桥中心幼儿园 周洁
【摘要】“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生态材料。文章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从打造幼儿沙艺活动的环境材料、优化沙艺游戏园本课程实施内容、探索沙艺游戏园本课程评价方法入手,探索幼儿沙艺活动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幼儿;沙艺活动;课程游戏化;实践
教育学家陶行知所言:“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旨在让我们的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选择生活中的素材启发引导幼儿积累经验,获得身心和谐成长。“沙土”资源本就出自幼儿日常生活,他们和水一样,虽然看得见、摸得着,可却是千变万化的一种不定型材料。幼儿园基于课程游戏化理念,开展多形式的幼儿沙艺活动,能够促进孩子各个领域的发展,激发孩子的无限想象与创造,唤起孩子潜在情感与个性和谐发展。
一、“三打造”——呈现支持幼儿沙艺活动的环境材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具有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它是一种隐性课程,因此,我们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从幼儿园户外特色场地到园内特色场馆再到班级“沙艺”特色区域,致力打造立体、多元、开放的“沙艺”环境,为孩子提供创造性表达、自由探究的空间。
(一)追随与支持,打造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
与幼儿一日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需要有浓郁的艺术气息。因此,我们与幼儿一起创美“一沙一世界”的环境,将幼儿创意多元的沙艺作品融入到幼儿园大厅,连廊等公共环境中,让他们在自然、积极地状态下,身心愉悦地与环境和谐地互动。如“沙艺展示之厅”、“沙艺欣赏之道”、“沙艺博学之墙”、“沙艺涂鸦之林”等,一楼一风景,一廊一创想,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眼睛所及之处都是美的享受,创作的欲望便自然而生。
(二)统筹与规划,创设多元开放的专用环境
沙艺特色专用室是蕴含独特美感的艺术空间,在整体环境的创设上精心策划,从墙面的装饰、桌椅的摆放、区域的划分,不断调整与改进,充分发挥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的作用,力求为幼儿创设最自然、宽松的艺术气息。专用室内有欣赏区、沙画区、沙雕区、综合材料区及制作区等,可进行个人活动、小组活动或自由组合活动,老师们也会在特色专用室随时根据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或需求定期投放各种欣赏素材、游戏材料或图示玩法等,为幼儿随时的多元开放的游戏提供有力的保障,鼓励幼儿在浓郁的艺术环境中无拘无束地探索、表现、创作。
(三)尊重与理解,建构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
1.户外环境:《指南》中指出“应该让幼儿投入到大自然和周围环境中去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我园质朴、接地气的自然环境就蕴含着丰富的沙艺资源,如:沙水池、大迷宫、真草坪、小山坡、种植园等,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开创了多个户外玩沙体验区:沙水乐园、户外涂鸦、沙池建构、野战营等,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无拘无束大胆地去探索、创作、游戏,充分感受户外游戏带来的别样精彩和快乐,让我园户外沙艺体验区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开展玩沙游戏的最佳场所。
2.室内环境:各班在创设班级游戏环境时,在美工区、科探区、阅读区等游戏区中提供了图片、照片、绘本、实物等让幼儿多维欣赏,还将一些大师的名画元素融入环境创设中,例如吴冠中、梵高、米罗、康定斯基、波洛克等艺术家作品,于无形中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让孩子们成为自信并拥有审美情趣的人,并利用墙面、橱柜、展示架、作品集、成品区、半成品区、幼儿个人画展等不同功能性区域,皆在支持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新奇的作品。
二、“四相融”——优化沙艺游戏园本课程实施内容
我们始终关注幼儿的活动需要、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有侧重地筛选适合幼儿沙艺活动课程的开发和研究,使课程更具生活化、游戏化,回归生活、回归游戏的多元沙艺游戏更具生动性。
(一)沙艺与绘本相融
绘本故事书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在沙艺美工区我们常常会把绘本作为工具书投放进区,支持幼儿的创作游戏,如绘本《沙漠秘密》、《小房子》等;在游戏中,富有情节性的绘本故事内容穿插其中,幼儿容易接受,创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便油然而发,如在沙雕《西游记》游戏中,幼儿便能跟随绘本内容,进行沙雕角色创作,并能讲述、创编,为幼儿的创造提供多种尝试的机会。
(二)沙艺与音乐相融
沙艺和音乐也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在音乐游戏中,我们会经常将沙融入到活动中来。如小班打击乐《大雨和小雨》活动中,在原有自制豆类瓶子乐器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粗细不同、分量不同的沙子制作而成的沙瓶,满足孩子们对沙瓶声音强弱的探究与乐意使用沙瓶进行表演的需求。在大班《小小一粒沙》的歌唱活动中,孩子们能用沙瓶自信、大胆地表演沙瓶操。
(三)沙艺与班本特色相融
基于“课程游戏化”的背景及力求突破的研究精神,对我园沙艺课题不断进行持续性的改造与实践研究,聚焦游戏,开展班本课程的研究,把园本沙艺课题着力于沙池建构(微景观)、沙画、沙雕、沙水(灌沙)、沙艺等游戏的研究。基于班级幼儿的探究兴趣与能力需求,以及班级教师的沙艺兴趣与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开展的游戏内容,以游戏视角出发,从室内到室外或室内外的游戏连通,从环境创设到内容体现、从集体活动到区域游戏,从观察孩子在沙艺游戏中的行为,到正确解读孩子,寻找幼儿行为与关键经验之间的关联与逻辑,教师给予积极地支持,这样我们班班有研究重点,班班显研究特色。例如:小(2)班《沙中淘宝趣多多》,非常贴合孩子的兴趣,淘出的宝贝可以进行数数、分类,还可以与角色区、生活区进行互动。中(3)《染沙之旅》,呈现了孩子制作彩沙的一系列活动,我们的彩沙是环保的,用植物染的,都是孩子自己制作的。大(1)班《沙地玩车》,以问题为导向:小车怎能在沙地里开?赛道太窄、围栏容易倒怎么办?隧道一直塌方怎么办?孩子们通过重重挑战,成功的建构了轮胎隧道和山洞隧道。班级沙艺课程精彩无限,举不胜举。
(四)沙艺与节日相融
我们研究了如何利用节日来丰富幼儿的沙艺活动,让节日的文化背景、庆祝活动都与沙艺紧密相连。如:开展以“植树节”为主题的种植活动中,利用沙子开展沙培、土培、水培比较性种植实验活动,让孩子们轮流照顾、观察,自己动手画观察日记,记录、测量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孩子主动获得对沙子用途的独特认识。还如“三八节”我为妈妈送祝福,“中秋节——月饼甜甜”、“六一儿童节”等丰富的节日活动进行沙艺互动游戏,更容易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沙艺活动提供了更多创作的题材。
三、“多剖面”——探索沙艺游戏园本课程评价方法
评价是对幼儿在沙艺活动课程中的总结和提升,在沙艺园本课程的评价研究中我们采用“多剖面”的评价方式,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三主体”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等方式,深入客观地分析幼儿的发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一)三主体评价
1.幼儿评价,回归儿童本位
我们鼓励幼儿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评价。如鼓励幼儿将自己的游戏过程、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大胆地介绍给同伴听,或根据孩子的兴趣说说“自己最喜欢哪种玩沙游戏,为什么?”等,大大提高幼儿对沙艺游戏的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评价,立足育人本真
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第一观察者,可以充分地对幼儿进行观察,并在观察
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客观的评价。如我园通过《幼儿沙艺活动观察记录表》表格式的观察记录,教师有图有真相地进行观察、分析与解读,有助于教师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促使幼儿主动学习获得发展。
3.家园评价,协同合育之力
家园共同评价对幼儿来说具有发展性意义,如在家长开放活动中,幼儿和家长分享沙艺作品:如:小班幼儿的沙艺作品“雨”,有一位家长不理解画上的“乌墨团团”是什么?问了孩子后才得知,那是表现雷阵雨时的样子,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哇,简直太棒了,孩子的想法让我们大人感到太意外了。”家长的肯定性评价既建立了幼儿创作的自信心,也促进了家园共育机制。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一起长大”家长平台,里面呈现了幼儿玩沙的游戏瞬间和评价表格,有的需要家长来完成,通过家长对幼儿进行客观评价,使评价体系更科学化、真实化与多元化,为幼儿地发展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地参照。
(二)发展性评价
我们不仅强调评价的多主体、客观性,更倡导动态评价。我们尝试以“学习故事”、“沙艺案例”、“玩沙生成主题”等开展发展性评价,采用现场采录与图文联系记录下活动过程的个案和表征,开展案例分析,讨论幼儿隐藏在活动背后的思考和心理,在依次对教和学开展反思,制定相对的儿童游戏支持计划与主题反思,以此不断完善幼儿活动中的行为,让幼儿在评价中获得提升的可能。例如:案例《沙池蛋糕探秘》《沙漏之旅》等,主题《沙地隧道进行曲》《我为沙池搭个棚》等,对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支持与问题等进行评价,助推师幼的共同成长。
随着课程游戏化项目研究的不断深入,沙艺活动的开展也在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转变,我们对“沙艺”活动的梳理、分项研究的深化、教育内容的探讨以及实证研究的步步积累,真切感受到了“沙艺”课程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艺术审美、社会性品质、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了教师儿童观、课程观、评价观的转变,也初步形成了“一沙一世界”的园所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