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涤瑕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涤瑕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1

    环科园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涛

    大树幼稚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亚敏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娜

    艺术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倩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晓燕

    宜兴市太华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烨

    宜兴市城东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徐馨

    徐舍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淑熠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洁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情兰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和桥周洁

    和桥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竹迹

作者:俞洁  日期: 2024-04-08  点击:

课程起源:

进入中班下班学期,孩子们开始用筷子吃饭。于是,我在家长群里发了一条鼓励孩子进餐的消息:“开学后,我们使用了筷子吃饭,由于上半学期的筷子夹弹珠练习,大部分孩子使用筷子很熟练,鼓励孩子们在家也用筷子,进餐速度会更快!”接下去在群里开始了一些小探讨:“我们幼儿园的筷子是用什么做的?”“家里用的是什么做的?”孩子们通过语言说出了自己的观察与想法。

  

中午孩子们在吃饭的时候,有的孩子看着手里的筷子还是有些质疑:“我们幼儿园的筷子到底是竹子做的还是筷子做的呐?

我们进行了一个小投票,大部分的孩子认为筷子是用竹子做的!

为什么竹子做筷子多呢?我们开始对竹子进行了解,从不同方面的认识,到竹子独有的特征。

“竹子长什么样子?”

陈彦博:长长的,是绿色的。

史婉婷:竹子是长得粗粗的,很高很高,还有一些叶子。

季婧萱:它是长长的,上面还有一节一节的。

张希彦:像甘蔗一样长长的。

何沐夏:高的都看不到头了。

王浩恒:细细的,长长的。

通过细微的观察了解到竹子的独有坚韧,对此也抓住了教育契机,从而引发了对竹子一系列的课程探究。

“竹子和树的区别是什么?”

史婉婷:树比竹子粗,树有树干,竹子没有没有长长的树干。

闵子安:大树的外表是棕色的,竹子的外表是绿色的。

季婧萱:竹子的叶子可以泡茶,树的叶子不可以。

徐诗恬:树的外面是毛毛的,竹子外面是光光的。

在孩子们好奇的眼光、求知的问题中,我们一起来了解竹子开始从它们表面来进行辨别竹子与树的不同。于是,出示圆木片和竹圈圈,更直观的了解了。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表达了对“竹子”的浓厚兴趣树中间有年轮,竹子中间是空的。提供孩子们竹枝条与细树枝,通过尝试,了解竹子是有韧性的,不太容易折断;树枝一折就断开了,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并观看视频,发现了竹子的与众不同及本身的价值,知道竹子是一种草本的植物。

“还有哪些东西是竹子做成的呢?”

准时抛出新的问题 “那还有哪些东西会是竹子做成的呢?”你们身边的竹制品见过这些物品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张峻祎:妈妈喝的那个奶茶的那个桶,外面是军绿色的,那个是竹筒。

闵子安:有竹子做的篮子。

吴璟汶:我家里有竹子做的包包。

莫晰媛:我们家的鞋架是用竹子做的。

钱德轩:牙签是竹子做的。

孩子们迁移自己家里的物品,说出很多家里能看到的竹制品。

游竹

《指南》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我们宜兴号称“竹的海洋”,不仅有竹海,小区或者路边里也都能看到竹子。在周末的时候,家长们带着孩子去竹林中更近距离的感受竹的魅力,有效地开发挖掘身边的竹资源,对竹子产生了很大兴趣,各自讨论自己的发现,将竹文化在班内相传,孩子们充分了解和渗透竹的知识,身处于“竹的世界”看到了更多相关的的竹制品。

眼中的竹子

在了解了竹子的外部特征之后,孩子们通过运用纸板与毛笔把自己所看、所感描绘了出来

寻找身边的竹制品

《指南》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方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注意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物品是竹子做的,它们都藏在哪儿呢?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组织了一次竹制品的大搜索活动。在这过程中通过参观、体验,对竹制品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发现了很多生活中的竹制品,了解了那些竹制品的的作用,并有的带来了幼儿园!

把竹带回“家”

自从教室里有一些竹制品,孩子们开始对竹制品产生兴趣,提议也想做一做。可教室里的竹子不够多,筱筱说:“我爷爷家在湖泭,那边就有很多的竹子,可以让爷爷帮我去砍竹子,带来幼儿园。”其他孩子也一起附和:“我也要带些竹子过来!”“竹子那么长,怎么带来呢?”孩子们有自己的办法:“用刀砍呀,把它砍成一段段的,放在爸爸的汽车的后备箱里”、“我可以砍小一点的竹子。”周末时候,孩子们主动发动家长,一起去大自然中砍竹子,收获满满。

玩竹

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孩子们看到教室里有了那么多的竹子,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想做的东西。可是,竹子那么长,怎么做呢?去木工房,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到锯子,在了解锯子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后,开始尝试把长的竹子锯短。

     在体验过锯竹子后,将锯好的竹段投放在美工区,同时在美工区里还提供了竹圈、竹筒、竹篾等材料。深入的推进了“竹资源”,启发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操作过程中他们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创作,利用提供的材料表现了出来,一件件竹作品展现出来!

在活动中孩子们从兴趣出发,将竹玩出了特色,他们乐于新的事物,积极开动脑筋,充分利用竹来开展活动寓教于乐。孩子们对竹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了,多样的竹材料引发了幼儿丰富的思维活动,给幼儿带来了灵感闵子安用竹篾尝试做竹编、何沐夏用竹签做了一把简易的弓、董畅做了一只螃蟹、宋苏蕾在竹板上画了一首自己会背的古诗……。

美味竹筒饭

“张老师,我妈妈说竹子还能吃呢!”周芷含说。“竹子我们吃不了,但是竹筒我们可以用来做好吃的!”“什么好吃的?我想吃,要怎么弄啊?”周芷含很迫切的想知道。于是,我给孩子们找了一段制作竹筒饭的视频,看完之后,孩子们提议也想吃,自信满满的说:“我们也能做!”还把制作流程完整的复述了一遍。于是孩子们很积极的准备食材,带了自己觉得可以放入竹筒的里的食物。有:红枣、葡萄干、蔓越莓干、红豆、绿豆、花生海苔脆、糯米等。

  

一切准备好后,孩子们学着视频里的样子开始制作竹筒饭:先在竹筒里放入小木塞,再用勺子把食物舀进竹筒里,装不满的时候,用筷子在竹筒里戳一戳,装满后,用大木塞塞紧竹筒口。(照片+视频)

 

 

 

 

 

 

    家长提供了超大的电饭锅,满满的一锅竹筒饭,入水开煮,竹子的清香飘满教室,孩子们迫切问:“煮好了吗?可以吃了吗?”品尝自己做的竹筒饭更是津津有味,边吃边夸奖自己:真是太美味了!

 

 

  

  

  

与竹亲密接触

指南》中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通过不断的与竹之间的互动,发掘和利用、优化幼儿园周边资源,使幼儿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我们带孩子们一起去了大自然里再次感受了竹的魅力,在竹林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出发前,孩子们自己想好需要带哪些所需的材料,到了竹林后,与同伴一起在竹林探索,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在竹林中,孩子们有了不少新的发现:竹子的根是横着长得,有的都长到了泥土外面;地上还有竹笋,原来竹笋长大就变成了竹子。细心的孩子还发现了竹子上还有字。在竹子上刻字好不好?孩子们有不同的观点,于是让他们自由战队,认为在可以在竹子上刻字的站在有刻文字的一排;不认同的,站在没有刻文字的一排,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周芷含说:“刻了文字好,感觉它有了力量。”季婧萱说:“竹子会不舒服的,会忧伤、会疼的。”大部分孩子觉得不可以在竹子在刻文字,最后大家觉得还是要爱护竹子,不可以在竹子上刻文字。在大自然的活动中虽然没有固定锯竹子的工具,孩子们能利用独特的地形与周围的环境的优势,用脚踩住竹子的一端,将其固定锯竹子,把竹子锯出自己需要的长度,创作出了美的作品。

    

竹笋炒蛋

“我昨天吃了竹子的小时候。”朱雨朵说。“竹子小时候是什么?”我问。“它是笋!”春季正是吃春笋的好时期,孩子们都在餐桌上吃过笋做的食物。于是大家带来了笋和鸡蛋。在剥笋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笋和竹子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如:它们中间都是空的地方,竹笋外面有一层一层的壳,是毛毛的,竹子外面是光滑的绿色,里面都是白白的,笋有点软,竹是硬的(剥笋视频……)

……

 

 

 

 

 

小小竹筏

每一次的玩竹,孩子们都意犹未尽。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汪彦宏用几根锯短的小竹子拼在一起做了一只小竹筏,“你看,我做了一只小船!不知道能不能漂起来。”“你可以到边上的池塘里去试一试!”(视频)更多的孩子看到,也纷纷做了一只小船,去尝试能不能在水里漂起来。(视频)

带着孩子们制作的小船,回到教室之后,孩子们在说自己制作的小船,于是让孩子们看了一遍在池塘里试航的视频。他们有着自己的想法。(视频)

通过观看视频后,告诉孩子们用竹子做的小船,我们叫它“竹筏”。提出一个问题:竹筏的作用是什么?汪彦宏说:“如果住在一个小岛上,可以用竹筏,把他接过去,就像打车一样。”宗允北说:“可以装东西,如果有东西很重,就可以放在竹筏上。”他们知道竹筏是一种用竹子做成的水上交通工具,可以用来游览,还可以运送货物……

 

那怎么让竹筏不倒下去呢?在陈彦博一次一次的尝试中,他发现竹筏在那边侧翻,就应该在那一边加一根竹段,最终能够平稳的漂浮在水面上。在讨论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竹筏也有了很多的疑问,包括竹筏的制作步骤,竹筏的妙用,竹筏的特点等。为了能更直观地了解竹筏的用途、特点,让孩子们通过观看视频,观看大竹筏的制作方法,让孩子了解竹筏需要的材料组成的经验

我设计的竹筏

制作竹筏的兴趣油然而生,在不断深入过程中,幼儿渐渐丰富了有关于竹筏的知识他们制作竹筏的欲望更加强烈了为了能让自己的竹筏又快,孩子们想出用电风扇在后面吹、用嘴巴吹、用竹子滑动水,利用水的波动、后面装个小马达等办法。竹筏的形象是固定的,但对于幼儿来讲,竹筏有各种形态、各种功能。(竹筏视频)

孩子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是思维和语言发展过程,能结合生活经验,他们能发挥想象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别人的观点,反驳别人并尝试说服别人的观点。以游戏互动为基本活动,因地制为幼儿创设游戏环境,提供丰富适宜的游戏材料,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

 

竹趣中

在美工区里,孩子们玩什么、怎么玩、都有自己的想法,能在游戏过程中获得经验、表达见解,无论是竹筒、竹板、竹圈,多样的竹材料引发了孩子丰富的思维活动,给孩子们带来了灵感和顿悟。作为游戏材料玩出了不一样的花样,设计并制作更多的作品。从设计图纸,到用尺子量长度,需要的根数,进行统计,创作。孩子们主动观察、积极探索、用于发现,创设出各种竹子的玩法,给我们带来了大大惊喜。

 

 

 

 

            

            

 

  

 

 

   

美好的竹迹,我们还在继续探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