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涤瑕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涤瑕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1

    环科园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涛

    大树幼稚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亚敏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娜

    艺术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倩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晓燕

    宜兴市太华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烨

    宜兴市城东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徐馨

    徐舍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淑熠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洁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情兰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和桥周洁

    和桥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泥”真好玩

作者:俞洁  日期: 2024-04-08  点击:

课程缘起:

吧嗒吧嗒,吧嗒吧嗒…… ”

饭后活动时,我们走到种植区时发出了这样的声音,顿时,小朋友们都围了过来,开始尝试着发出这个声音,原来啊,这里有一个小泥坑,小朋友们都纷纷的踩泥坑玩呢。

“这里怎么会有泥坑呢?” 

“原来是前几天下雨,这里堆积的水和泥在一起了。”

“小猪佩奇就是这样跳的吗?

“这也太好玩了

“哎呀,我的鞋上都是泥了……”

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指着旁边的那块地兴奋的说:“这个泥土看上去太像像巧克力蛋糕了吧

我们的思考: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园要尽可能为孩子创设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机会”。泥是大自然的产物,对幼儿来说,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可以大胆畅想、畅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个个都是小精灵,通过“泥”真好玩的课程活动,让孩子们收获了很多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当他们在玩弄泥巴时,全身心投入,把-份简单的材料,玩出精彩、玩出童……

课程实施:

大自然是幼儿走进土壤的最好环境,也是幼儿学习最为广阔的环境,赋予幼儿取之不尽的源泉,同时在土壤中也埋藏无数秘密,那么在土壤中有着怎样的秘密呢,在活动中让幼儿们对于土壤进行观察与讨论,打开幼儿们了解大自然以及感受生命力的窗户,让幼儿们通过探索与发现,了解土壤的秘密,并产生对于土壤的热爱之情,我们对幼儿的前期经验进行了次讨论。

1.你在哪里见过泥土?

2.你看到的泥土是怎么样的?

3.泥土里面有什么?

4.泥土摸上去什么感觉?

 

 

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发现和了解泥土,再用绘画的形式来记录。

第一次玩泥:

通过亲子调查,孩子们发现了泥土很多的小秘密。为了满足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泥土的需求,我们开展了关于泥巴的一课三研活动。

活动中通过欣赏大师们制作的茶壶和一些小朋友的泥塑作品,孩子们知道了可以用围合和堆砌的方法做泥塑。我们准备了三块玩泥区域:泥塑区、泥画区、泥面具区,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的辅助材料如树枝、松果、树叶、小花等等。孩子们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玩泥方式玩泥巴。

  

 

 

我们的思考: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泥巴软软的,凉凉的,滑滑的。泥巴就像一个魔术师,既能像橡皮泥一样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又能画出好看的画。泥巴是大自然的礼物,虽然它不是五颜六色,但是也有它独特的美。但是活动中由于辅助材料过多,孩子们更加注重泥塑的装饰,而忽略了泥巴本身。

第二次玩泥:

那还可以怎么样玩泥巴呢?我们一起来讨论和计划着。

仇耀彬:我拿小铲子玩过挖泥土的游戏。

林子诺:可以豁成水泥,用来搭房子。

任梓豪:我想挖出一条常常的河道!

张洳绮:我经常去宜园,那个里面有很多条小河,还有桥和亭子。

蒋致轩:挖一个坑,往里面加很多的水,就变成小猪佩奇的泥坑了!

孩子们的想法层出不穷,于是我们就采买了很多的工具,准备开始第二次游戏,游戏前我们对红楼旁边的泥巴地进行了实地考察。

骆思宇:这是上次画泥巴画的地方。

周妍:我们想在桌子上做泥塑。

杨汇甯:这边的土多可以挖河道。

王佳希:我们可以用砖头砌房子。

根据孩子们的游戏需要以及工具的准备,我们大致将场地主要分为了泥画区、泥塑区、挖河道区、筛泥区和建筑区。

 

 

游戏后和孩子们围绕玩泥过程中用到了什么工具、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三个问题进行了集体团讨。

泥浆怎么粘不住砖头?

镜头一:张媛钦说:“搅不动泥巴,水太少了。”李宁翊说这个泥土里面有很多小石子。

问题:怎样才能得到干净的泥浆呢?

孩子们提出借用沙区的筛子过滤泥土里的石子和草,这是个好办法!

分析:在拌泥浆的过程中,幼儿的碾、压、搅等手部精细动作不断发展。幼儿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和反思能力,能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针对“搅不动”的现象,大胆尝试,孩子们表现出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并通过观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推进:根据讨论,幼儿提出可以找筛泥区的小朋友借筛子将泥土里的石子和分离出来,这是幼儿工具的灵活使用和以往经验的迁移,是思考后做出的计划,教师应该支持他们去大胆实践。

镜头二孩子们往装了泥巴的小桶里加水搅拌变成泥浆。用铲子把泥浆涂到搬来的砖块上,林子诺:“这样不行,泥浆太少了,粘不住。”王佳希:“水太多,泥浆都没有粘性了多加点泥巴就会变厚一点了”于是他们将盆搬到了筛泥区让其他小朋友来帮他们筛一些泥土加入到盆中增加泥浆的黏性

  

 

分析:幼儿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但不能够很好地掌握泥浆的粘稠度,水多泥少,粘性不够。中班幼儿在活动中能与同伴进行初步的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游戏中,大家能够起完成和泥浆的过程,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解决问题。

推进:和泥成功需要探究水和泥的比例,这是一个“加泥-加水-搅拌-加泥--搅拌”不断尝试的过程。 孩子们在此环节遇到了障碍:和的泥不是行了就是干了!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教师不妨继续观察等待幼儿进步探索。

第三次玩泥

根据我们团讨的问题孩子们纷纷画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并准备在第三次玩泥的过程中进行改进我们也为孩子们新增了泥坑区需要泥浆的孩子可以和泥坑区的孩子进行联动为建筑区的孩子提供充足的泥浆

 

 

 

 

我们的思考:

在一双双小手的抚摸下,泥巴温柔、顺从的变动“身体”被赋予了生命和灵气,孩子的天性也在玩儿中得到释放。作为教师,在本次活动中,能够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变化,从他们的欢笑声中,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喜悦。通过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参与、探索、体验、发现,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孩子,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来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使游戏真正回归幼儿,回归自然。

课程反思

传统游戏越熟练越好玩,幼儿在游戏初期缺乏对玩泥巴的经验,对游戏的热衷程度不高,教师如何提升孩子的兴趣十分关键。我认为,首先,雨后的小泥坑是幼儿的兴趣点之一,幼儿都很愿意去接触泥巴,当然也会想要尝试。其次,教师要参与到幼儿游戏中,教师和孩子共同体验泥巴游戏,有效的拉近了师幼关系,打消了幼儿觉得“泥巴脏”的顾虑。再次,教师把握教育契机,适时为幼儿播放泥塑艺术、玩泥方式的网络素材也进一步开拓了幼儿视野,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愿望。

大自然是最好的教材,我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泥巴、树叶石头等本土自然资源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的情感。拾忆传统游戏玩泥巴,将民间艺术文化也很好的融入自主游戏,孩子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提升了身体动作协调性,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