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涤瑕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涤瑕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1

    环科园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涛

    大树幼稚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亚敏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娜

    艺术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倩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晓燕

    宜兴市太华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烨

    宜兴市城东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徐馨

    徐舍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淑熠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洁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情兰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和桥周洁

    和桥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家园合作,促进幼小和小幼双向奔赴的有效实施

作者:袁情兰  日期: 2024-01-04  点击: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幼小衔接一直是家长比较关注的话题,但现如今,单靠幼儿园“单向衔接”,容易导致幼儿园课程“小学化”,且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基于此,幼小、小幼的“双向衔接”成为目前幼小衔接的重要原则,幼儿园和小学双方都应强化衔接课程,提高课程质量,同时应强化家园合作,促进幼小和小幼双向奔赴。

关键词:幼小衔接:双向衔接;小学教育

 

引言:幼儿园教育不同于小学教育,孩子在进行角色转换时也需要进行学习状态转换。幼儿园教育中孩子往往以游戏、生活教育为主,而小学教育往往要求学生学习更多的学科知识,因此幼小衔接的质量将决定孩子是否能在这一关键环节成功进行角色转换。

一、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个体的发展是有延续性的,但教育是有阶段的。在幼儿园教育中,由于幼儿园孩子不用面临升学压力,因此在活动中应以游戏、生活知识为学习重点,避免幼儿园课程“小学化”,这一点在《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及。但这与目前的教育形势不相符合,由于中学升学压力增加,导致许多幼儿园课程过度“学科化”,这使小学课程不得不“延续”学生的学习进度,导致近年来所推崇的小学“零起点教学”无法落实,而很多家长仅仅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在班级考试中名次靠前。因此,幼小和小幼的双向衔接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二)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作为幼儿园教育重大课题的“幼小衔接”却停滞不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小学、中学升学压力增大,最终通过学校、家庭的因素冲击着幼儿园教育,使幼儿园教育改革难以持久,最终导致学习压力提早下压到孩子身上。尽管幼儿园教育应以玩、乐及身心健康为主,但碍于大环境压力,幼儿园也不得不尽早进行小学知识教学。

基于此,幼小、小幼的双向衔接能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小学坚持推动“零起点教学”举措,会促使幼儿园学习压力减轻。

二、幼儿园和小学“双向衔接”的重要举措

(一)完善“双向衔接”机制

要想切实推进“幼小”、“小幼”双向衔接,首要任务是完善“双向衔接”机制,这要求行政部门牵头,多方面共同参与,首先推动机制建设完善,与此同时应制定策略保证机制强有力的实施,如在政策上予以保证、在经费上予以支持。与此同时,针对片区内的幼儿园、小学采取结对形式,促进片区内双向衔接有效开展,与此同时应该对积极鼓励家庭参与,如定期开展家长会,通过共同交流的形式完善机制以达到幼儿园、小学的“双向奔赴”。

(二)建构“双向衔接”课程

“幼小”衔接过程中,孩子将由“以玩促学”向“以学科学习为主”,这种角色的转变、学习环境的转变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构建“双向衔接”的课程建构是目前推进幼儿园、小学“双向奔赴”的关键。

首先来看“幼小”衔接。在幼儿园教学内容中,应首先以入学适应、身体发展、脑力开发为主,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避免单纯的知识学习,在教学中以“玩”促学,在玩中教导学生生活尝试、基本的生活知识,同时适当的渗透一些基础知识,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5~6岁的孩子最起码应该掌握10以内基础的加减法,这种基础知识的教学并不是小学的专利,教学内容可参考,但切不可“小学化”。

其次来看“小幼”衔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学的课程仍过于分散,缺乏整合,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跨学科教育,但落实到基层教学中,有大部分教师也仅仅是流于表面,没有切实深入的研究思考。因此,小学教育应注重对教学资源的整合,这并不代表分科教育将被舍弃,因为分科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系统性的学习某些知识、技能,因此在学科整合过程中应注重与分科教学的张力。与此同时,应合理运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游戏法”的魅力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对于刚刚升入小学的孩子来说,善用游戏法能够消除孩子的焦虑感,给孩子更多时间和空间来适应角色的变化,有助于孩子更好的融入小学教育环境中

(三)强化教研活动,为“双向衔接”蓄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一堂课的组织者、实施者,也是一堂课的创造者,因此在推进幼儿园、小学双向衔接过程中,应加强教研活动,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养,让教师们群策群力,为“双向衔接”共同制定策略及学习计划,同时在教研活动时交流探讨目前所遇到的困惑及需求,并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三、结束语

一言以蔽之,幼儿园、小学的“双向衔接”离不开家长、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观念上,幼儿园及小学应当对家长进行说明,对以往认为的错误“衔接”进行纠正,同时让家长意识到目前幼小衔接所面临的困局及主要任务。在行动上,家园协同,逐步完善共育机制,切实推进幼儿园、小学衔接的“双向奔赴”,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苏蕙. 幼小协同准备科学助力成长 ——我园"幼小衔接"课程的思与行[J].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2021(11):27-28.

[2] 龚晖. 坚持"儿童立场",做好"幼小双向衔接"[J]. 教育,2023(12):11-12.

[3] 陈莉. 构建幼小联动机制实现多方有效衔接[J]. 中小学校长,2016(1):24-25.

[4] 程阳,陈薇. "双减"政策背景下"幼小衔接"向"小幼衔接"的转型[J]. 生活教育,2023(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