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涤瑕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涤瑕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1

    环科园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涛

    大树幼稚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亚敏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娜

    艺术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倩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晓燕

    宜兴市太华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烨

    宜兴市城东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徐馨

    徐舍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淑熠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洁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情兰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和桥周洁

    和桥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基于幼儿经验的建构,审思幼儿园节气课程的架构与实施

作者:陈亚敏  日期: 2023-12-25  点击:

基于幼儿经验的建构,审思幼儿园节气课程的架构与实施

宜兴市实验幼儿园  陈亚敏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随着“民族自信”与“文化传承”的推行,结合中国二十四节气民俗文化的节气课程开始在幼儿园中盛行。但是综观这些林林总总的节气班本课程,存在的以简单拼凑为主、忽视幼儿经验发展、重知识技能轻实践体验等问题,教师并未根据幼儿学习特点和生命成长的需要、结合幼儿经验生长生成适宜性的节气课程。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从重审节气课程价值重构节气课程框架重思节气课程评价三大方面,探求有效的节气课程架构与实施策略。

一、重审节气课程价值:基于课程设置优化,指向民俗文化传承

虽然教师一改以往开展主题课程时采用统一化教材、实施同一性进度、采用一刀切方式,但是在组织与实施节气班本课程时,内容过于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等问题依然严重,在节气班本课程建构的过程中,教师是否以幼儿发展为前提、幼儿的经验能力是否得以提升、幼儿是否具有主动学习的机会,这些都值得重新审视。

(一)重“领域拼凑”“系统建构”

很多教师认为建构节气班本课程只是开展与教材不一样的教学活动,于是根据自身对于节气文化的认知,预设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

在开展芒种课程,教师从五大领域预设了三周主题内容,有语言《二十四节气歌》科学《选稻种》音乐《芒种手势舞》美术《做花环送花神》等,简单拼凑主题目标和活动内容,比较死板地按照预设的活动实施课程,其实质依旧体现的是教师的意愿,而非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要,同时各个活动之间缺乏进阶性、系统性,是横向维度的平行活动,而非纵向维度的深度建构。

(二)重“技能习得”“情感体验”

教师在建构班本节气课程时,课程内容往往把重心放在知识技能习得上,尤其未能支持幼儿通过深度学习来实现经验的持续获得。教师缺乏对民俗文化与幼儿已有经验、最近发展区的准确研判,仅仅念念节气歌、开展经典诵读等形式,让孩子习得节气相关的技能,而未让幼儿去大自然中感受时令与气候、物候等的关系与变化规律,未支持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新经验。

以清明节气课程为例,教师以祭奠”“吃青团”“踏青”“蹴鞠清明节习俗为线索,架构了清明节气课程网络图,从横向维度预设了五大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但是幼儿对于清明已有经验是什么、幼儿想要了解的清明节气内容有哪些、哪方面的内容是幼儿可以深入探究的、哪些活动必须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实现、哪些活动可以渗透在一日活动中达成,教师在课程审议时并未系统考虑。

二、重构节气课程框架:基于班本课程创生,指向幼儿经验整合发展

节气课程应该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四大块着手尤其是课程内容框架的搭建,应该放眼于五大领域幼儿核心经验的整发展。

(一)“知识逻辑”到“经验逻辑”,审议节气课程资源

节气课程开展前,教师首先应对课程的脉络进行梳理,提前了解该节气特点、习俗、物候特征等,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求研判该节气课程的实施价值。接着审议园本可利用的与该节气相关的资源,如自然资源、绘本资源、社会资源等,形成资源库,并基于幼儿经验,制定主题目标、搭建主题框架,注重经验螺旋式深入,而非五大领域知识的平面、散点式拼凑,架构实施前课程网络图,随着课程创生,再形成实施后课程网络图。

同样芒种节气课程为例,教师从芒种的时间与气候特点、芒种的物候与农事、芒种的习俗三大方面进行节气课程预设,并且每大块内容中都以相应的绘本支持幼儿学习,充分利用了绘本资源;教师可以将节气课程与园所户外游戏场地,如虫虫基地、玩泥区、种植区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园本资源与自然资源,通过游戏活动、劳动、生活活动等,带幼儿感受芒种节气与动植物、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节气课程开展前期,教师首先应该进行该节气资源的搜集与审议,应该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基于幼儿生活经验,指向幼儿经验的发展。

(二)“被动接收”到“主动探究”,优化节气课程支架

教师搭建节气课程框架时,应基于幼儿年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应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挖掘节气课程中幼儿的兴趣,及时进行研判,并修正预设的课程网络图,将其落实到幼儿日常生活中可直接感知的、亲身体验的、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去。

同样以清明节气为例,教师以清明节气前后多雨的气候特征入手,引导幼儿记录每天的天气与雨水量,发现中班幼儿对探索雨的兴趣比较浓厚,并以此为线索修正了课程网络图,深入挖掘课程,支持幼儿的深入探究。虽然与原预设的清明节气课程有很大出入,甚至清明很多习俗都未一一体验,但是对清明先后多雨的气候特点感知深入,对于雨的多种样态也有了多元感知。

这样的节气课程活动,将自然与幼儿生活联系在一起,基于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从被动接收到主动探究,真正节气课程促进幼儿经验建构

三、重思节气课程评价:基于师幼经验共构,指向园所课程文化提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节气课程评价是一个师幼经验共构的过程,对园所课程质量与课程文化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经验碎片”到“经验整合”,注重节气课程回顾

节气课程实施的最后环节是课程回顾与反思,而这往往是很多教师所忽略的部分。课程回顾,于幼儿,能回顾整个课程过程,梳理经验,将散点的经验进行再加工、再建构,形成系列化的经验链;于教师,能反思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提炼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建构能力。

如在开展白露节气课程时,有两个中班同时想种植蚕豆,从同争同一块地开始,两个班级的种植大PK就开始了,整个课程跨越了两个学期,历时八个月。从“菜地划分大PK”“蚕豆茎高低大PK”最后到“蚕豆产量大PK”,幼儿利用观察、记录表及气候统计图等,开展系列化的农耕劳作,种植——照料——收获——品尝——再种植的循环模式,感受节气轮回,更好地理解了所经历节气的特点,以及气候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除了整个蚕豆生长过程中幼儿发现植物与节气之间的关系外,教师识别到了两个班的比较贯穿课程始终,因此,在课程回顾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帮助孩子梳理了比较式种植经验的梳理,以及PK中情绪调节的方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同时,各领域经验得到了整合。

(二)“经验建构”到“经验迁移”,优化节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时,应让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将获得的经验进行经验迁移,获得更加高阶的发展。

如由春分节气生发的竹笋探索课程,基于幼儿对竹林里冒出一个个笋头的探索兴趣,围绕“竹笋有多高”“竹笋长多快”“竹笋怎么不长了”三个问题进行深度探究。课程评价,教师紧扣“测量”这数学核心经验,引导幼儿从测量工具的使用、测量方法的运用等进行回顾,这有助于幼儿将测量方法在生活中进行迁移。

其实,节气课程评价除了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更应该落实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个节点,伴随着对幼儿阶段性发展的分析,如孩子某个探索兴趣消失时、某个困难解决时、某个课程小目标达成时……教师应有意识地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多元的评价形式与多元的评价内容,帮助幼儿梳理在节气课程中获得的新经验、新方法,并进行经验迁移。

综上所述,在开展节气课程时,教师应该寻找幼儿兴趣与节气文化的链接点,注重课程的系统性与深入开展,无论是了解该节气的气候特点、观察探究该节气的物候,还是体验该节气的习俗,都应该基于幼儿已有经验指向经验发展,优化课程设置,真正让幼儿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主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

[2]朱家雄,黄瑾,李召存,张婕著. 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2月

[3] 吴昀著.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实践中的角色与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15年9月

[4] 朱红梅.探寻自然气候变化,感悟民俗文化魅力——幼儿园“节日节气课程”实施策略的思考[J],山西教育,2022年01期

[5] 刘芯豆.二十四节气课程资源地图的实践研究[J],山西教育,2022年01期

[6] 蔡一娉.幼儿园“二十四节气”课程实施问题及改进策略[J],福建教育,2022年03期

[7] 朱爱朝.二十四节气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教育(B版),2021年09期

[8] 洪雅.基于儿童经验的“二十四节气”课程建构[J],福建教育,2021年42期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课题《“童心·童话”园本课程深度建构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D/2018/0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