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在“深度阅读”中促进幼儿发展
——以小班“巴巴爸爸”系列童话故事讲读为例
宜兴市艺术幼儿园 刘娜
摘要:浅尝辄止,走马观花式的阅读方式不能给幼儿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深度阅读才是开启有效阅读的正确模式。以“巴巴爸爸”系列童话故事为载体,分享小班幼儿开展“深度阅读”几个步骤,即先基于幼儿兴趣和年龄特点选择有价值的故事,通过讲读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将故事融入一日生活,通过聊故事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深度阅读习惯,促进幼儿发展。
关键词:深度阅读 巴巴爸爸
童话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文学样式,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等手法来塑造形象,反应现实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深受儿童的喜欢。所以,从小班幼儿刚入园开始,我们就为孩子准备了一系列适合他们阅读和听赏的童话故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接触优秀的童话作品。比如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阅读,利用睡前时间让幼儿听赏童话故事,利用一节集体阅读活动让幼儿完成听故事到理解故事,甚至提炼故事主旨的过程,只为能让幼儿从童话中汲取营养,获得发展。在这期间,我们也发现了不少深受幼儿喜爱的童话作品,但是由于上述的阅读模式的局限,导致幼儿和老师对这些优秀的童话作品来不及细细品味就浅尝辄止。由于对故事情节不熟悉,所以无从深入思考问题,从而局限了幼儿的发展。
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对信息的吸收、理解和内化,需要经历“输入——掌握——建构意义”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反复的阅读,与教师、同伴交流互动,最终基于自己的理解建构意义。此过程不能由教师代替,也不能通过接收间接经验获得。基于以上的思考以及对现行阅读方式的反思,我们提出了“深度阅读”的模式。通过带领幼儿放慢阅读节奏,丰富阅读过程,让幼儿仔细品读童话,充分感受童话作品的内涵价值,进而通过自己的理解来建构意义,获得发展。通过“深度阅读”,也让幼儿对该作品从原来淡淡的喜欢,演变为深深的热爱。以下就以“巴巴爸爸”系列童话故事为阅读载体,分享我和小班幼儿开展“深度阅读”的做法和体会。
一、精选故事,使幼儿产生阅读兴趣
童话故事的选择决定了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达到的深度。为此,在开展“深度阅读”之前,教师首先要基于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童话故事。
选故事基本两条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一是要有趣——因为有趣才能点燃阅读热情,维持阅读兴趣。二是内容要守得住价值的底线——故事内容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意味着你给幼儿心中种下了什么样的种子。我们把目光锁定了“巴巴爸爸”系列童话故事。巴巴爸爸一家的形象,很像充满气的气球,大大的,软软的,总是那么随和,可以根据需要随意变形、伸缩、奇幻无穷,就像一个个会72般变化的孙悟空一样,每一次变化都能给幼儿带来惊喜和乐趣。故事情节充满奇特的想象力,虽然不是那么惊险刺激,却恰恰能用简单、温馨的剧情给小班幼儿带来温暖和感动。
二、朗读故事,使幼儿为故事情节着迷
根据以往的经验,一本全新的书放到书架上,即使能吸引幼儿主动翻阅,也维持不了持续的阅读热情。然而,一旦教师为幼儿读过这本书,幼儿的阅读兴趣就会倍增,因为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会使故事书里的内容鲜活起来、情节生动起来、角色形象有趣起来,从而引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起初,幼儿只是被“巴巴爸爸”童话书里的百变造型吸引,喜欢找一找巴巴爸爸他们又有哪些变化。当老师用朗读的方式,将其中一本故事内容演绎一遍之后,该本童话书就变成了最炽手可热的书籍,激发了幼儿的阅读热情。随后他们会乐此不疲地要求老师放在投影仪下面反复讲读,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幼儿对“巴巴爸爸”的热情也感染了家长,一位家长特地购买了两套“巴巴爸爸”系列图书共计20本捐赠给教室,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阅读需求。我们还通过一日活动的合理安排保证幼儿的阅读时间,促使幼儿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这七个巴巴宝宝的名字和喜好,他们如数家珍。每次阅读,念叨他们的名字,成为阅读开始的必备环节“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感觉说得越流利就越自豪。他们还喜欢凑在一起分享自己的发现:“秋千是巴巴布莱特变的”“巴巴祖变成了蜗牛在和小蜗牛讲话”“巴巴利波一边走还一边看书呢,她可真爱看书啊”“巴巴贝尔最臭美了”……
三、趣玩故事,让童话故事融入幼儿一日生活
重复是许多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最常出现的阅读行为,当幼儿对故事越发熟悉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与角色对话、与同伴分享,也会通过表演、建构、绘画等再现故事情境。这时,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探索欲与好奇心,为幼儿提供再现故事的途径,支持每个幼儿进行属于自己的意义建构。
一是表演。小班的幼儿喜欢某一事物,他就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身边的所有物品都和该形象扯上关系,或者打上该形象的烙印。所以,他们在看到望远镜时会说“哦,这是巴巴布莱特的望远镜”;自己画画时,会把自己想象成爱画画的巴巴伯;根据小班幼儿的这种心理,我们把娃娃家取名“巴巴爸爸和巴巴妈妈的家”,在这里,不仅有童话故事情节的再现,还有巴巴爸爸故事新编;我们把“表演区”命名为“贝贝拉拉小剧场”,在这里,幼儿用各种饰品给自己打扮,扮演爱臭美的“巴巴贝尔”;用各种小乐器敲敲打打,来扮演喜爱音乐的“巴巴拉拉”。
二是绘画和泥工。小班幼儿爱用涂鸦和泥塑来诠释“形态各异”的巴巴爸爸家族成员。一只粉红色的蜡笔能画出“巴巴爸爸”,无论这个巴巴爸爸长成什么样子,幼儿都能理直气壮地告诉老师和同伴“他就是巴巴爸爸!”一块红色的橡皮泥,无论被捏成什么样的造型,“他就是巴巴布拉伯变的”。有时候,一个红色的“巴巴布拉伯”和一个黄色“巴巴祖”抱在一起,能变成一个橙色的“巴巴利波”,这简直是一个大惊喜。这样的艺术活动,极大地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是建构。在建构活动中,五颜六色的积木变成巴巴宝宝们的化身,和他们一起垒高楼,搭成大桥。有时候,幼儿还能用积木来再现故事情节,“巴巴爸爸避难所”“巴巴爸爸的太空飞船”等等都是幼儿喜欢的建构内容。
四、聊聊故事,使幼儿的情感体验更丰富
童话故事的情节和逻辑都离不开现实生活,“巴巴爸爸”系列童话故事不光提倡保护动物,珍惜家园,更多的是展现巴巴爸爸一家在一起生活的温馨和快乐。故事将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体会,与幽默的故事情节、奇幻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观点,得到熏陶。通过和幼儿聊一聊故事情节,让幼儿用稚嫩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使原来朦胧的感受逐渐变得清楚起来。他们告诉老师“巴巴爸爸真聪明,用巴巴粘稠粉做成炮弹,把挖掘机给黏住了”“巴巴爸爸他们对小动物真好啊!”“我喜欢巴巴利波,她喜欢看书,我也喜欢看书”“我喜欢看他们挤在一起睡觉的样子”,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既能看出对巴巴爸爸的喜爱,也能感受到他们对故事作品的理解。他们有的在书中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有的则被故事情节所温暖。
就这样,我们带领幼儿开展“深度阅读”,引导和鼓励孩子去注意书中的各种细节,放慢阅读节奏,丰富阅读过程,将一本好书反复阅读和听赏,养成良好的“深度阅读”习惯,使幼儿在以后漫漫求学求知的道路上,通过“温故知新”,真正提升学识和修养,获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