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涤瑕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涤瑕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1

    环科园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涛

    大树幼稚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亚敏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娜

    艺术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倩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晓燕

    宜兴市太华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烨

    宜兴市城东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徐馨

    徐舍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淑熠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洁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情兰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和桥周洁

    和桥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谈绘本活动与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一)

作者:朱涤瑕  日期: 2023-02-16  点击:

 移情是一种理解他人情绪状态和分享他人情感体验的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和情感发展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幼儿通过移情能够识别他人的情绪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在幼儿期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能促进幼儿道德和亲社会行为的积极发展,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而绘本作为国内外所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对于幼儿移情能力的培养有着特殊的优势。这是因为,就绘本本身而言,它特有的图像和文字完美结合的形式,在内容设计与编排上非常契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易于让幼儿产生与书中情节相同的感受,从而间接获得情感体验,这是产生移情的基础。而我们借助绘本设计并实施系列绘本活动,着重对幼儿移情能力加以培养,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绘本赏析活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获得初步的移情体验

幼儿的移情能力不是无条件产生的,它需要通过一定的移情训练才能形成。教师要帮助幼儿通过绘本赏析理解故事,识别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表现,从而获得初步的移情体验。

艺术演绎

绘本是图和文的有机融合,对于读图,幼儿有着天然的灵性,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幼儿营造自主宽松的氛围,让幼儿与图画产生共鸣。文字的赏析需要成人帮助,教师可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文字,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绘本内容。如果能恰到好处地播放一段贴切的感染力强的音乐,能起到非常好的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效果。比如绘本《大脚丫跳芭蕾》的结尾处,主人公贝琳娜历经千辛万苦而终于登上了大都会的舞台,展现出她为梦想坚持不懈的高贵品质,这是绘本故事的高潮,也是绘本所要表达的主旨所在。教师精心挑选了纯音乐“繁华满地”中的一个片段---略带抒情,更多的是激昂和振奋人心,伴随着这段激昂、振奋人心的音乐,教师用动情的语言给幼儿阅读绘本,孩子们的眼眶一下子都湿润了,她们拍着手激动地说:贝琳娜终于成功啦!贝琳娜太了不起了!可见,对绘本进行艺术的演绎,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为移情体验打下了基础。

精妙追问

在孩子赏析绘本的过程中,适宜、精妙的追问可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推动幼儿对绘本故事内容的深入理解。例如绘本《有朋友真好》,讲述了癞蛤蟆和青蛙这一对好朋友的故事。癞蛤蟆烧好了菜等待好朋友青蛙和他一起过生日,青蛙迟迟没来,癞蛤蟆产生了一连串可怕的猜想:青蛙是不是跌进了窟窿?是不是迷路了?是不是让大野兽吃掉了?当他拿上工具准备去救青蛙时,青蛙出现了,他跟癞蛤蟆解释说因为去买礼物而来晚了。看到青蛙好好地出现在自己面前,癞蛤蟆还是一连串的追问:你有没有跌进窟窿?你有没有在树林里迷路?你有没有让大野兽吃掉?这一连串的追问正是体现了癞蛤蟆对青蛙的真挚又深刻的友情。欣赏完后教师提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青蛙和癞蛤蟆是一对真正的好朋友?孩子们回答说癞蛤蟆烧菜等青蛙,青蛙为癞蛤蟆买礼物,癞蛤蟆以为青蛙出事想去救青蛙等等。老师进一步追问:癞蛤蟆明明看到青蛙好好地出现了,为什么还要把它可怕的猜想再问青蛙呢?这个追问引起了孩子们的深度思考,他们最后认为:是因为癞蛤蟆太着急、太担心好朋友了,所以看到青蛙来了还是忍不住要追问它,说明两个好朋友的感情特别深。这样的回答,说明孩子对故事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他们从中也获得初步的移情体验。

二、绘本创编活动,帮助幼儿加深理解故事内涵,强化移情感受

当孩子对绘本的故事情节比较熟悉和理解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活动,给孩子创造一个自主表达和宣泄情感的机会,孩子们会自然地把自己的感受通过再创造表达出来,从而使移情感受得到强化。

语言表达创编

绘本阅读中的创编是绘本活动中常用的方式,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等。与普通的创编环节有所不同的是,我们会选择在故事情节出现矛盾冲突、角色情绪出现转折等地方,引导幼儿进行创编,为的是进一步强化幼儿的移情感受。比如绘本《妞妞的鹿角》中,妞妞意外长了一对鹿角,妈妈焦急万分,妞妞和其他人却没有很在意,她们甚至找到了长鹿角后的一些便利,于是就欣然接受了这个事实。这个故事传递出一种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态度。在教师提问“妞妞长了鹿角,是好事还是坏事”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带着童话般的心态回答说是好事,她们还没有真正理解长了鹿角对妞妞意味着什么,这显然不利于孩子对作品中妞妞积极乐观勇敢品质的感受。于是,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妞妞长了鹿角后又遇到了哪些事?在想象创编的过程中,孩子们觉得长鹿角的妞妞既会碰到一些有趣的事,比如说鸟会停在鹿角上唱歌、可以戳上树叶当小伞等;更会碰到许多的困难,比如穿脱衣服很不方便,不能坐汽车和地铁,进商场鹿角容易折断等等。通过创编,孩子们对长鹿角的妞妞多了一份同情和理解,也更深地体会到妞妞的乐观坚强勇敢,这正是故事的内涵所在,从而强化了移情感受。

图画书制作创编

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让幼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会使他们在一种更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强化移情感受。例如绘本《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讲了真老鼠亚历山大和玩具发条老鼠威利成为好朋友的故事。亚历山大经常被人追打,羡慕备受小主人宠爱的威利,从而拼命想变成一只玩具老鼠,而当它终于拥有了能变的魔法时,它却自己没变,而把威利变成了一只和它一样的老鼠。故事讲到亚历山大准备施魔法时,孩子们都很激动,我们没有直接说出结果,而是请孩子们创编接下来发生的事并做成图画书。在孩子们的图画书里,亚历山大变身成为了一只玩具老鼠,这只老鼠更受主人喜欢,它总是待在小主人的身上或是柔软的沙发上,有的小朋友画的是老鼠跟着小主人出去游玩,等等。从孩子们的图画书创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对亚历山大所受遭遇的同情,和他们对亚历山大未来幸福生活的畅想,图画书创作给予了孩子更直观自主的表达感受的机会,使他们的移情感受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