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涤瑕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涤瑕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1

    环科园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涛

    大树幼稚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亚敏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娜

    艺术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倩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晓燕

    宜兴市太华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烨

    宜兴市城东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徐馨

    徐舍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淑熠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洁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情兰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和桥周洁

    和桥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小问号”主题活动背景下生发的课程案例 ——以大班“纸的故事”为例

作者:和桥周洁  日期: 2023-02-13  点击:

小问号主题活动背景下生发的课程案例

——以大班“纸的故事”为例

宜兴市和桥中心幼儿园  周洁

众所周知,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进程中,受幼儿的经验、兴趣的导向,往往很多时候会出现偏离预设主题轨迹的情况,也就意味着主题活动中有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这时我们就会犯难,主题走向到底该何去何从。下面我就以大班生成课程“纸的故事”为例,展现《小问号》主题背景下,追随幼儿兴趣需要,既有动态变革,又能适当保留原有主题计划性的过程。

一、课程缘起

《小问号》主题是幼儿园综合活动大班下学期中的一个主题,在主题开始之初,我们搜集了很多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并基于儿童立场,结合主题进程,预设了该主题活动,起初孩子们对于“人们怎样传递信息”的话题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们充分运用父母、绘本、老师、网络等资源途径进行了一番调查,在调查中,孩子们发现了古今传递信息的一些方法,并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与此同时,老师也对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细致的资料搜集,针对孩子的调查结果,进行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图片补充。

“你们看,以前是鸽子送信,现在是邮递员叔叔来送信,这个信一样吗?”“应该一样的吧,都是把说的话写在纸上,然后送出去的。”“古代就有纸写字了吗?”“我爸爸告诉我,以前是没有纸的,都是写在树皮、竹子上的!” 在持续不断地热议声中,他们对“纸”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于是,“纸”的课程故事由此展开……

老师有话说:在主题活动开始前,我们就对孩子进行了前期的话题度调查,并跟随孩子的兴趣、需求预设了《小问号》这一个主题活动,刚开始,孩子们的兴趣也确实很浓厚,对“人们怎样传递信息”的话题展开了一番讨论与调查,但随着主题的进程,大部分幼儿的兴趣有了转移,在信息传输、工具设备的基础上,对天天会用到、处处可看见的“纸”产生了新的探究兴趣。虽说主题进程走向偏离了预设,也不是前期调查中热度话题,但《小问号》这一主题,就是解决孩子的问题与困惑的,当幼儿有需求时,生成课程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纸的故事”课程也正式拉开了序幕。

二、纸从哪里来?

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孩子们认识了甲骨文和竹简,知道了树皮和麻布也可以记事,一直到纸的诞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孩子们又开始对“纸是怎么来的呢?”产生了浓厚地好奇心。萱萱说:“纸是用机器造出来的!”浩浩:“是用布和竹子做的。”小黄说:“应该是用木头造出来的,我动画片里看过的。”“你们说的都不对,纸是一个叫蔡伦的人发明的!”

孩子们通过观看《蔡伦造纸》的动画和教师的讲解,孩子们知道了“纸”的由来,还明白了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我们的古人真是太了不起了!

三、我们能不能造纸?

“既然蔡伦发明了纸,我们是否也可以尝试造纸呢?”“但是我们应该用什么材料来造纸呢?”“也用木头、竹子吗?”“我知道一种方法,可以用废旧的纸,做再生纸。”从孩子们回答中了解到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用木材、竹子、棉等含纤维的材质做的叫做原生纸,另一种叫做再生纸。“你们知道再生纸是什么为了满足孩子的探究需求,我们开始了制造再生纸的旅程……

1.造纸初体验

“再生纸是如何制作的呢?”基于幼儿的兴趣点,我们观看了再生纸制作的视频,并对幼儿抛出问题:“如果我们要造纸,需要什么材料?如何进行造纸?”幼儿通过小组的形式商量了造纸所需要的材料,并画好了造纸流程图。

看!他们拿着收集来的废纸和材料便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造纸。第一步:撕纸;第二步:搅拌;第三步:浸泡;第四步:抄纸;第五步:晾干。大家满心期待造纸的结果,但是晾干后的纸出现了很多问题。“老师,为什么我们的纸上漏洞”“而且这张纸不平整。哎!看来我们造纸失败了。

2.寻找失败的原因

造纸失败,孩子们热情仍然高涨,想要继续探究造纸失败的原因,于是我和孩子们再一次重新看了一遍再生纸的制作视频,尝试发现造纸失败的原因。老师,我在视频里看到,每次把纸弄起来时都要摇一摇的”“老师,我发现造纸的视频里面好像有加胶水,是不是我们没有加胶水呢?”“老师,我们一定是把纸撕得太大了。”……孩子们在讨论中,想到可以请搅拌机帮忙,能把纸搅的更碎,也去美工区找来了胶水帮忙,我们还在科学区投放了现成的纸浆片和造纸说明书。在一番探索中,孩子们发现还是根据说明书、用纸浆片来造纸最方便,成功率最高。

3.造纸再尝试——水与纸的秘密

在用纸浆片的第二次造纸实验中,孩子们都成功了。在一番比较与分享中,孩子们发现:“咦?我们造的纸有厚有薄,为什么呢?”你们是加了多少水?”于他们又试了一次,探究水与纸间的秘密。孩子们分别往纸浆里倒5杯水、10杯水、15杯水,用不同水量的纸浆进行造纸,并晾晒。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孩子们发现了一个秘密纸浆中的水越多,造出来的纸越软、越薄他们还想挑战“做最薄的纸”,于是不断加水试验,但最终发现:水太多,再生纸也是做不成功的。

4.再生纸华丽转变

星星提议:“我有一个好主意在纸浆里面加入一些漂亮的小花或叶子,这样造出来的纸就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了。他的想法让再生纸有了华丽的转变。

老师有话说:了解“蔡伦造纸”到基于幼儿想要造纸的兴趣点,教师给予提供学习支架如提供视频观看、经验再现、共同造纸、寻找原因、再次造纸、发现水与纸的秘密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课程的支持者与引导者,儿童是积极学习者,也是活动中问题的发现者。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感知了造纸的基本过程,体验了从失败到成功的喜悦与成就感

四、纸有多重要?

1.寻纸大行动——生活中有哪些纸呢? 

孩子们纷纷在幼儿园和家里找寻各种各样的纸。我们的美工沙艺创作区就有很多白纸和彩纸。“看!我找到了报纸。”“画画的宣纸也是纸。”“我找到的是纸盘。”“牛皮纸也是纸。”“这些书也是纸做的吧?”“我找到了餐巾纸。”“我在浴室里发现了厕纸。”“我发现各种各样的纸箱也是纸做的。”“我家厨房里找到了锡纸和硅油纸,妈妈说这也是纸。”孩子们发现生活中到处可以看到纸,我们便他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纸展示出来,在观看、触摸中发现这些纸的不同,了解这些纸的名称,还知道了纸的品种很多,分类方法也不一致,按种类分为:生活用纸印刷用纸、办公文化用纸、包装用纸、工业用纸等。

2.纸的作用——没有纸,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在寻纸行动中,孩子们发现了生活中有这么多种类的纸,“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纸,会发生什么呢?”孩子们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佳佳:“没纸就不能擦嘴!”西西:“没有纸,上完厕所用什么擦屁股?” 小蓁:“没纸擦手、擦嘴、擦鼻子,我们的身体会变得很脏。” 小茜说:“我们不能画画,也不能做手工了。”卓航:“我们的生活会很不方便!”……孩子们畅所欲言,在讨论、表征中,逐渐意识到生活中纸的重要性。

3.我们应该怎样节约用纸?

沐辰:“每次只用一张纸擦嘴,不能多用!”萱萱:“美工区里画画、做手工不能浪费纸。”嘉嘉:“还可以把一张纸撕成两半,分给两个人用,就节约纸了。”小茜:“我们还可以多种树,多给小树苗浇水,保护树木,保护环境。” ……在讨论、表征与亲身操作体验中学习节约用纸,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老师有话说:纸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从古至今都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优越的生活条件与纸质用品的多样化让我们忘却了纸曾经也是非常珍贵的物品。孩子们在“纸有多重要”的话题讨论中,了解了纸的作用,明确了节约用纸的方法,并在实践中真正做到物尽其用,避免了纸张的浪费

五、故事感悟

1.关注兴趣点,分析原有经验

主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感兴趣的点,分析幼儿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回应。在《小问号》主题中幼儿对产生兴趣,教师给予幼儿一定的支持,从孩子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发后续纸的由来、再生的制作等系列探索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2.分析关键经验,搭建学习支架

在本次生成活动中,教师基于本班幼儿的现有经验,捕捉到教育契机探究与制作,并给予一定的支持策略,通过蔡伦造纸、再生纸的视频帮助幼儿了解纸的由来及制作的过程,并让幼儿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绘画出制作再生纸需要的材料和制作流程。追随幼儿的脚步,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幼儿尝试制作再生纸。这就是教师搭建的学习的支架从而促进幼儿再生纸的制作获得有效的经验。

3.围绕生长点,促进深度学习

幼儿生长点随着课程的开展会出现阶梯式的递增,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各种生长点,并提供相应学习支架,促进幼儿有深度的学习。为什么制作出的再生纸我们平时的纸、更粗糙呢同样是纸浆片做出来的纸,为什么厚薄不一样呢?基于幼儿的问题,教师给予支持,对水的多少和纸的厚薄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故事随着“兴趣点——学习支架——深入探究”链成阶梯式递进,幼儿获得的学习经验也是不断递增。

“纸的故事”课程案例是在《小问号》的主题背景下生成了,虽说脱离了原有主题计划目标与行程轨迹,但在这段“纸”的故事探索之旅中,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我们及时调整了主题预设架构与活动目标,我们始终随着幼儿的兴趣一起行走在“纸”间,从中了解纸的由来、尝试亲子制作、探寻各种各样的纸……在亲身体验、积极探索中获得了关于纸的丰富经验,感受到了再生纸的创作美,享受着与纸游戏的乐趣。在“纸的故事”世界里,还有很多的秘密等着他们去发现。总之,只要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把握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们就能收获不一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