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到处充满着值得幼儿去探究、愿意去探索的事物和现象,我们教师应善于挖掘并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各项资源,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索的科学教育契机,为幼儿的科学游戏、操作探究、经验获取提供支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也提到:“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我将以中班“好玩的斜坡”为例,聚焦幼儿的经验,从游戏内容、材料助力、问题支持三个方面来说说科学游戏中幼儿经验获取的过程。
一、内容源于兴趣,在猜测、调查、讨论中获取经验
众所周知,科学游戏的内容来源可以是集体活动的延伸,可以是教师投放的有价值的游戏材料引发的,亦可以是孩子自己的发现,但都应是源于幼儿感兴趣,能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能从中获取科学素养或科学经验的前提。
片段一:搬迁至新园,孩子们看到山坡上两个光滑的滑梯,便迫不及待、兴奋地坐上去滑了,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纷纷喊道:“老师,滑不动!”“老师,这个滑滑梯怎么滑不下去啊?”孩子们有点失望地看着我,问我:“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就追问他们:“那你们猜猜看,为什么这两个滑滑梯滑不下去呢?可能会是什么原因?”这时豪豪说:“是不是那个弯的滑梯太长啦!”“可是另外一个直直的滑梯不长啊,也不滑呀!”舒舒立即反驳道。小羽断断续续地边用手点着草地上的滑滑梯说:“和草地上那个滑滑梯颜色不一样,这个银的,那个是彩色的。”我能大致明白他的意思,回应道:“是它们的材质不一样吧!这个是不锈钢的,那个滑滑梯是塑料的!”……紧接着,孩子们又对幼儿园滑滑梯材质、能否滑下去做了一番实地调查,在调查中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了新的问题:同样都是不锈钢的滑滑梯,山坡西面的滑滑梯却能滑下去,这又是为什么呢?
琛琛第一个回应:“因为这个短,所以能滑下来,沙池里的那个太长了,滑不下来!”伊诺摸着头说:“我觉得是这里比沙池那边的山坡高,滑滑梯也高,所以能滑下来吧?”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一次陷入了沉默……于是,我就让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回家问问自己的爸爸妈妈,并上网找找资料。回到家QQ群里异常热闹,家长和孩子一起猜测其中的原因,大多数家长都觉得是斜坡角度的问题,老师也查找了资料并找了专业人士咨询,确定是坡度的问题。
反思:《指南》提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片段一的探究,源于孩子们发现山坡上两个滑不下去的滑梯,这个发现彻底打破了孩子对于滑梯“呲溜”一声滑下去的印象,从而引发了孩子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孩子们猜测是否与滑梯的材质有关后,又进行了一番实地调查,发现了新的问题“同样材质的滑滑梯,两个能滑,两个却不能滑”,在搜集资料、讨论中最终获取“坡度高低”的初步经验。
二、材料助力探究,在实验、记录、分享中提升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在科学游戏活动中,材料的提供显得异常重要,根据幼儿的探索需求及时投放相应的游戏材料,能更好地助推幼儿实验与发现,提升相关的科学经验。
片段二:在科学区游戏中,我投放了“斜坡”与小方块等游戏材料,舒舒立即向豪豪提出疑问:“咦!怎么小方块也滑不下去呢?”两人稍作停顿,就一齐动起了手,调整了后面粘贴的高度,果真一调整,小方块立马就能滑下去了。这时舒舒又想到把方块放进了材料盒子中,但需要豪豪用手持续托起一定高度才能滑下去,豪豪就左右看了看,看到了柜子上的蘑菇钉盒子,就拿了一个垫在了下面:“不行!”“再来一个!”“还是不行!”又加了一个,直到叠了三个,终于滑下去了!这时豪豪高兴地说道:“我知道了,当这个斜坡高了,就能滑下去了!斜坡越高滑的越快!”两个孩子游戏后的记录、分享,让其他幼儿也理解了斜坡角度,同时也引发了更多孩子共同参与探究的兴趣。看!图书斜坡滑梯、拼图斜坡滑梯以及建构区的孩子们都在认真探索着斜坡游戏!
就连户外沙池游戏时也不放过,希希和佳俊在玩“开小船”的沙水游戏,这时佳俊提议:“我们来搭一个管道滑滑梯吧?”希希回应道:“好呀!滑滑梯只要做一个高一点的斜坡,船就能滑下去,还不用水呢!”“嗯!我们试试吧!你帮我一起!”只见两个人边说边找了一个较平整的沙池边边兴致勃勃地“干”起来了!一层、两层、三层……一次次的试验,终于到了六层支架的高度,小船滑下去了!希希想让滑滑梯变得更长一点,就和佳俊一起又搭了一节,七层,八层,九层……十二层!长长的滑滑梯成功让小船滑下去啦!
片段三:建构区的孩子们提出想用积木搭一个滑滑梯,看看到底要搭多高才能滑下去,思思在长木板下垫了一块碳化积木,发现一层高度滑不下去。小逸垫了两块积木后试了试,发现俩层也滑不下去,又试了三块积木,还是不行,堆到四层积木,孩子们发现:斜坡只要到一定高度就能滑下去!
孩子们对滑梯比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熙熙用六层高的滑梯向思思五层高的滑梯发起了挑战:“我们来比赛吧,看谁的积木先滑到底?”在涵菡发出“1,2,3,开始!”的指令后,熙熙的积木领先一步滑倒了底。两人的比赛吸引了其他孩子也想要来比一比的兴趣,最终发现:滑滑梯斜坡越高,滑得就越快!
反思:滑滑梯滑不下去是因为斜坡“坡度”的问题,这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很容易理解,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却不太明白。基于“尊重和保护幼儿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理念,在片段二中,通过在科学区投放斜坡游戏材料,以及户外沙水区提供自主搭建滑梯的平台与机会,助推幼儿在一层一层垒高、试滑的过程中,提升了“斜坡”高低的有效经验。
《指南》指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学做记录。”在片段三“滑梯比赛”中,幼儿通过同“梯”不同“高”的对比实验,积累了“滑梯高低与物体滑行的关系”这一新经验。从孩子的表征中,我们还发现孩子对于滑行快慢的记录都有自己的想法,有的用“√”“×”表示快慢,有的用箭头表示滑行的速度,还有的则画了积木在滑梯上的位置表示快慢,幼儿在观察、实验、表征中建立了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问题支持游戏,在发现、迁移、运用中拓展经验
《指南》提到:“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着。”想要幼儿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教师采用提问激趣的方式,推动、引导、支持幼儿的游戏,这也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
片段四:在建构区游戏中,我问孩子们:“刚刚我们都知道了三层高度的滑梯滑不下去,那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三层滑梯也滑下去吗?”孩子们又开始了一番试验,思思、茜茜和妍妍向大家介绍了用手指推下去的方法,枫枫展示了用嘴吹的方法,豪豪想到把积木侧过来就能滚下去,他还找来了小汽车积木,也能用轮子滚下去……
一番探索后,豪豪兴奋地说道:“我知道了,山坡上的滑滑梯,找个轮子也能滑下去!”他的想法立即引来了其他同伴的兴趣,他们找到了一块木质滑板开始了尝试,只见豪豪刚把滑板放上去,滑板就滑下去了,他捡回来之后,在小逸和雅雯的帮助下,顺利坐上了滑板,“1,2,3,走!”手一松,豪豪坐着滑板呲溜飞速地滑了下去……紧接着,我又问:“除了带轮子的,还有什么方法能让自己滑下去吗?”又是豪豪第一个说:“放点沙子就行了,我上次在八佰伴看到就是这样玩的!”他的想法吸引了阳阳和其他伙伴,他们在滑梯上铺撒上很多的沙子,只见豪豪蹲在滑梯上,用双脚断断续续地滑了下去……
茜茜找到一个蛇皮袋,钰舒找来一个跳袋分别在滑梯上试了试,也顺利滑了下去……孩子们兴奋不已“不滑的滑滑梯我们以后也能玩啦!”
反思:为提升幼儿的经验,推动幼儿的深度学习与发展,我采用问题支持的方式,引导幼儿探索“怎样让滑不下去的滑梯滑起来”,豪豪把“滚动”、“撒沙”的已有经验迁移到了室外,借助有轮子的滑板、铺撒沙子成功让自己滑了下去,这正是豪豪善于观察、乐学善学的表现,同时也引发了其他孩子找寻物品让自己滑下去的探究热情。在游戏中,他们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幼儿园滑不下去的滑梯有了新的玩法。
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案例聚焦两个滑不下去的滑滑梯,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对游戏过程实时跟踪、观察、发现、思考,并提供适宜的课程支持,获取“坡度”与物体滑行关系的认知经验,并在迁移、运用经验解决“滑不下去”的问题中,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从而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后续“摩擦力”的探究中,我们将继续根据孩子的兴趣,探索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运用,不断支持和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