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朱涤瑕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朱涤瑕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茜1

    环科园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涛

    大树幼稚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亚敏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刘娜

    艺术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马倩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潘晓燕

    宜兴市太华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邵烨

    宜兴市城东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史徐馨

    徐舍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王淑熠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俞洁

    宜兴市进修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袁情兰

    实验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 和桥周洁

    和桥中心幼儿园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快乐演绎促成长,亲子互动趣味多

作者:马倩  日期: 2022-07-31  点击:

快乐演绎促成长,亲子互动趣味多

——以中班童话剧表演《三只蝴蝶》为例

宜兴市实验幼儿园    马倩

摘要:童话剧表演是以童话剧为核心和载体,进行相关拓展延伸,贯穿语言、艺术健康、科学、社会多领域,推动幼儿语言、运动、思维、创造、想象等各方面共同发展的教学活动。亲子互动是童话剧表演活动中一抹亮丽色彩,在活动中鼓励家长参与,不仅能拉近亲子距离,更重要的是能让幼儿感受到活动的全新乐趣。本文即以中班童话剧表演《三只蝴蝶》为例详细说明如何增强亲子互动,成就童话演绎的快乐。

关键词:中班;童话剧表演;亲子互动

 

优美的童话,动人的故事,总能激起孩子们心中最原始的情感。孩子们愿意听童话,也喜欢参与童话剧表演,童话剧表演不仅激发了孩子们表演的主动性,扩展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也对孩子们创造力和情感表现力的发展产生了推动性影响

一、《三只蝴蝶》童话剧表演活动的缘起

在我园小海豚“童话节”活动中,小班的孩子们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积极准备了精彩纷呈的亲子童话剧表演,我班孩子和家长也积极参与其中,亲子表演的形式不仅让家长带动了孩子的表演,也激发了孩子们的表演欲望,初步感受到表演的快乐。在表演的同时,我班孩子也欣赏到了很多其他优秀的亲子童话剧作品,《三只蝴蝶》就是其中一个。

升入中班以后,我们在表演区中为孩子们投放了一些道具让孩子们自由表演。在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带上蝴蝶翅膀,模仿起他们观看到的《三只蝴蝶》表演中的台词和蝴蝶飞舞的动作。中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小班有了一定的提高,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也更加喜欢表演了,而《三只蝴蝶》的情节简单,台词重复出现,趣味性较强,更适合中班孩子演绎,经过热烈讨论,我班孩子决定也来演一演《三只蝴蝶》。在此次童话剧表演中我们将活动思路进行重构,其一是提供多种平台,萌发幼儿对于童话剧美的感受和体验。其二是改变固有的思维,转变重复单一的排练现状,丰富表演形式。其三是尊重孩子对于音乐、服装、道具上的需求,鼓励幼儿参与到服装和道具的制作中来。其四是充分发挥家长作用,鼓励家长参与到表演活动的各个环节。

二、基于亲子互动的《三只蝴蝶》童话剧表演策略

(一)多种途径丰富认知——“小小蝴蝶真美呀”

以往的童话剧表演,教师会事先给孩子们选择好剧本,然后带领孩子表演,而这并非孩子真正喜欢的,自发自愿的表演。本次活动我尝试让孩子们在观看了《三只蝴蝶》的亲子童话剧之后自然产生表演的欲望。他们对蝴蝶的形象很感兴趣,并且尝试着在表演区里打扮成蝴蝶的样子,我们利用这个契机,让孩子们欣赏了许多不同形态的蝴蝶,并欣赏了关于蝴蝶的影像视频,孩子们表现出了强烈的表演欲望,这是孩子真正喜爱的表演,而非教师强加给孩子的。

1.从生活中感受蝴蝶的自然美

在户外活动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自主观察蝴蝶的不同形态和动作,初步感受蝴蝶的美,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不由地模仿起蝴蝶翩翩飞舞的动作。

2.从舞台剧中感受蝴蝶的艺术美

在发现孩子们对《三只蝴蝶》有着很大的喜爱和表演欲望后,教师引导孩子欣赏童话剧《三只蝴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中一段蝴蝶飞舞的影像,通过交流分享,孩子们感受到了演员们的舞台表现美,并对影像中演员们夸张的动作和华丽的服饰产生了兴趣。

(二)多元活动形式的开展——“我是小小表演家”

1.鼓励自由表演,迸发不同灵感

角色的高度自主性,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孩子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角色,才能更加投入到情境表演中。教师要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表演,让表演变得更加自主和快乐。

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导性地位,通过表格记录的方式,请幼儿自主选择想要表演的角色,不进行过多的干预。在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后,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自主地用动作表现自己的角色,并且不局限孩子的表演动作和形式,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因此,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有了和以往不一样的表演方法,例如:以往三只蝴蝶入场后沿着舞台快乐地飞舞,而孩子们却在跳舞的过程中,跟随着音乐和小伙伴玩起了“钻山洞”的游戏;以往乌云上场后匆匆地就退场了,而孩子们在表演乌云时创编出来了下雨的动作,更加形象和可爱。

2.增加表演音效,提高趣味性

此外幼儿都具有尝鲜的个性,他们对于童话剧表演虽然感兴趣,但对于一成不变的内容不会始终抱以热情,因此,教师有必要改变单一的童话剧形式,适度在童话剧中加入其它活动要素,多种感官的刺激更有利于幼儿的童话剧表演,让幼儿能够有身临其境的代入感,如音乐、特效、舞蹈元素,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表演热情,提升童话剧表演游戏的趣味性,也对幼儿的表演起到了提示作用。

在观察到幼儿在开场环节有了跳舞、做游戏的需求后,我们和孩子们展开讨论,最终决定在开场环节加入一段音乐,以满足孩子的需求。我们为孩子们选择了几段音乐,由孩子们投票决定选用《春天》这首儿歌作为开场音乐。他们喜欢儿歌中“伊甸园”般美丽的童话环境:风和日丽的春天,花儿开了,杨柳枝儿垂下来,蝴蝶飞来飞去,小蜜蜂到处嗡嗡地叫着,小白兔蹦蹦跳跳……美丽的开场环境创设,也深深地打动了幼儿,孩子们急于在这样美丽的环境中有所行动。在乌云到来时,我也根据孩子的需求增添了雷声和急促的背景音乐,让情节更加紧凑,使幼儿强烈地感受到三只蝴蝶面对乌云来临时的无助和害怕的心情。

3.亲子合作,丰富表演形式

虽然小班时已经有亲子表演的形式,但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亲子表演的方式中,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更强了,家长的作用由主导者变成了合作者。我们要支持孩子的想法,认可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期待后期孩子们在表演过程中有更多的需求。

1)新问题的产生

有了更多音效的情景支持,孩子们更喜欢在表演区里表演了,但孩子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立立说:“老师,煜煜和萱萱一直说错,他不请红蝴蝶到他的家里去!”涵涵说:“天天一直不说台词,他肯定是忘记了。”

虽然剧本的台词简单重复,孩子们能够理解,但一部分孩子无法将台词连贯地讲述出来,导致表演不得不中断了,怎么办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和孩子们展开讨论。小希说:“旁边的小朋友可以提醒他。”小宝说:“我可以教他。”一一说:“可以请老师帮助他,也可以和老师一起表演。”萱萱说:“我们还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呢!”

2)亲子合作表演

萱萱的好办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我们一致决定,可以在家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并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到表演中来,当遇到困难时,可以请爸爸妈妈稍加提醒。于是,教师把《三只蝴蝶》的剧本发送在班级群里,邀请爸爸妈妈们和孩子一起在家中演一演,说一说,学一学。班级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没过几天,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表演的童话剧被拍摄成小视频,家长们自发地将视频发送在班级群里:有的为孩子读旁白,让孩子根据旁白提示表演;有的在孩子忘记台词时,适当提醒故事情节内容;有的参与其中,和孩子一起表演……教师也充分利用饭前、睡前的童话时间,将家长们上传的小视频播放给孩子们欣赏,孩子们在观看到了同伴们的表演视频之后,表演的劲儿更足了,每天孩子们都会谈论起晚上和爸爸妈妈表演童话剧的话题。他们对童话剧的剧情、台词越来越熟悉,区域游戏中、午饭后、自由活动时间,他们都会自发地表演起来。

在欣赏小羽和妈妈一起表演的童话剧中,小羽将一块红色的布披在身上当做花瓣,她的妈妈将一把椅子当做是花姐姐的家,这引发了大家热烈的讨论:“我妈妈上次还给我带了一朵花”“我妈妈还帮我买了小红伞呢!”

在与爸爸妈妈的表演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也更自信了,班级群里越来越多的家长分享表演视频,也让孩子们在观看中相互学习和模仿,最终,孩子们因台词不熟练,使得表演中断的问题解决了。

(三)亲子制作服装——“我和妈妈比手巧”

以往的童话剧表演活动中,我们会为孩子们统一购置童话剧表演的服装和道具,同一个角色的服装一般情况下是相同的。本次活动中我们注重从幼儿的现实需求出发,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通过讨论,想到可以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制作自己的表演服装。这样,不仅能重新点燃了孩子们表演的激情,他们穿戴上自己制作的服装,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活动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此外,在制作道具过程中,通过遇到问题就讨论的方法,可以逐步培养孩子遇到问题积极动脑的好习惯,在与家长一起动手制作服装道具的过程中,动手能力也有所提高。

1.设计角色服装

在与家长、同伴的多次表演之后,孩子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剧本台词,能够独立完成表演了,并且对服装和道具有了更多的需求。

在亲子表演的过程中,一些孩子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些简易的服装和道具。在捕捉这一信息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展开了讨论,最终孩子们决定为自己表演的角色设计服装。在接下来的区域活动中,教师组织孩子们为自己的角色服装绘画了设计图。

2.讨论和确定服装制作方案

设计图完成了,孩子们都在讨论如何完成自己的设计。我们邀请孩子们来分享一下自己的设计图,他们想要为自己制作小裙子、头花、翅膀、发箍、小伞等等。这时候,孩子们有了困难,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来制作这些道具呢?应该怎么制作呢?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独立完成服装制作比较困难,孩子们提议让爸爸妈妈来帮助自己完成服装道具的制作,于是,教师发动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材料并制作角色需要用到的服装和道具。

3.其乐融融的亲子制作服装

就这样,孩子们和家长热火朝天地准备起了角色道具,教师和孩子、家长一起商讨可以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并在网上搜索了相关自制服装,反响相当热烈,家长们在班级群中相互鼓励,相互分享制作经验,相互帮助想出解决困难的办法,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和家长一起精心制作的服装道具完成了!他们有的用布制作了花朵作为胸饰,有的制作了发箍,有的用彩纸制作了裙子,有的用伞作为花姐姐的家……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动手又动脑,让孩子们的服装道具各有特色。

(四)角色的互换——“我想试试新角色”

服装和道具都制作好了,教师请孩子们将服装带到了教室,大家准备穿上服装来一次正式的表演。当孩子们穿上自制的表演服装后,教室里一阵骚动。这时,很多孩子表现出了对同伴服装的喜爱和对其它角色表演的欲望,并提出想要交换角色。在尝试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挑战不同角色的快乐。

根据孩子们的意愿,我们让孩子们交换了角色,选择自己想要挑战的角色,孩子们对新角色、新服饰充满了新鲜感,虽然孩子们在挑战新角色时,有一定的困难,还不会很快的消化吸收新角色的台词和动作,但通过这样的挑战,又一次激发了孩子们的表演欲望,也提升了孩子的专注力,他们在同伴表演的过程中,也会模仿和学习想要表演的其他角色。

三、活动反思

基于亲子互动的《三只蝴蝶》童话剧表演活动收获满满。我们在尊重孩子意愿的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包括在家的亲子表演,亲子制作服装,不仅满足了幼儿亲子互动的欲望,促进了亲子关系,也让孩子们更积极地投入到童话剧表演中。于此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童话剧活动的开展中,教师既要引导孩子,也要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当有问题出现,要引导孩子们展开讨论,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更加开阔,表达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同时也可以促使幼儿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在以后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幼儿更多的表演和展示的机会,例如,可以利用区域时间开展巡回演出,让幼儿在童话剧表演中获得更多成长。

 

参考文献:

[1]仇燕华.浅谈亲子表演游戏的实施策略——以中班亲子表演游戏“十四只老鼠挖山药”为例[J].新校园,2017(5)

[2]吴晓燕.幼儿故事剧表演活动的组织与指导[J].福建教育,2018(42)

[3]蒋维学.通过童话表演游戏发展幼儿多种能力[J].知识窗,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