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陶行知理念下民间自然资源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
史徐馨 徐舍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陶行知的教学理念在现代的幼儿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中的“教学做合一”理念,更体现了现代教师的教学理念,并更加重视其中因材施教方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幼儿是幼儿园的主体,因而做为幼儿的指导教师更应在新形势下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提高教学模式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继承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念。幼儿对世界的认知依然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其增强对大自然的感知,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开展相关的自然体验活动以及创设自然环境氛围等方式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以及理解能力,进而更好地契合现代幼儿教育的理念要求。本文将基于陶行知理念对民间自然资源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陶行知理念;自然资源;幼儿;生活化
1 引言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为了更好地强化幼儿对大自然的感知,幼儿园可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自然体验活动中,通过体验式的动手探究以及实践感知,为构建良好的自然感知能力奠定良好基础。自然体验活动开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幼儿园需要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好实践路径的开发,以此提升幼儿参与到各项体验活动中的积极性,为优化幼儿综合素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2 民间自然资源运用理念思考
陶行知先生在其著作中明确提出解放幼儿的思想,让其融入到自然中,通过感知自然、观察自然,进而达到培养幼儿保护自然的意识,由此说明了在幼儿教育阶段通过自然体验活动提升幼儿对大自然感知的重要性,期间通过环境的创设以及对大自然的探究,进而达到实现满足幼儿好奇心需求的目标。多元化的体验活动与自然环境相结合是调动幼儿感官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就需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做好体验环节的设置,给予幼儿更多实践探究的空间,为提升其整体素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3 陶行知理念下民间自然资源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路径
3.1 深入挖掘民间资源,增强区域活动趣味性
农村的自然资源是丰富多样的,因而在进行资源采集的基础上就需要对其进行整合设计,由此更好地提高幼儿游戏的趣味性。
“教学做合一”理念是长期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教学做合一”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极大地改善了现有的教育模式。对这一模式发展的研究,应首先从其理念内涵入手。教学不只是在知识上讲授给幼儿,同时也包括在心理和思想上讲授给幼儿。在陶行知看来,教是老师的主要责任,学与做是幼儿的主要责任。
第一,种子在大自然中是随处可见的,同时由于不同种类的种子在颜色以及形状上也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幼儿园教师就可以组织幼儿对自然界中的种子进行收集,并要求其对种子进行设计,由此形成美丽的装饰品,同时需要将种子饰品在班级中展示,由此对取得较好成绩的幼儿进行奖励。其次,还需要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种子作用的改造,由此实现对幼儿创新思维的开发。例如,有的幼儿将种子装入瓶子中,通过晃动进而制作一个“种子音乐瓶”,其次,幼儿教师还需要借机对幼儿进行种子相关歌曲教授,以此实现在唱歌的同时,巧妙利用“种子音乐瓶”进行拍打节奏,由此实现对幼儿音乐素养的提升。
第二,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开展“运种子”接力比赛,通过幼儿自行组队的形式,将种子放置于一边的纸盒子中,并通过小组成员的运输到达另一边的塑料桶中,最早运输完毕的小组将是比赛的胜利者。在比赛的氛围下,可以更好地提高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使得幼儿能够在运动中提升整体的协调能力,进而提升整体的综合能力。
第三,幼儿园教师可以将不同种类的种子混合在一起,而后将不同种类的种子进行命名,让幼儿通过挑选种子送“宝宝”回家,幼儿通过对种子的分类,由此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分类意识。
第四,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进行种植活动的开展,在幼儿园教学方案中融入了种植活动的内容,将种植活动与开发幼儿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其中,让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也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例如在种植小白菜初期,教师引导幼儿对小白菜发芽的过程进行观察,并在后续的生长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水和肥料,并带领幼儿观察小白菜生长的速率,长叶子的时间时长,以及叶子的颜色等,并和幼儿一起期待小白菜的成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幼儿能够更近距离地亲近大自然,同时还能让幼儿的童趣得以充分地维持,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动物资源,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其中幼儿教材中的小鱼、小虾以及蝌蚪等都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看见,因而幼儿教师可以注视幼儿进行开展饲养小动物的活动,让幼儿将小动物的成长过程通过文字记录或者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由此更好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其次,在幼儿对小动物进行饲养之后,幼师还可以让其通过泥巴捏造的形式将小动物的外形特点表现出来,进而提高幼儿的实践动手能力。
3.2 搬迁种植园,增加体验广度
学和做是幼儿应该亲力亲为的事,在课堂上虽然老师起着很大的引导作用,但是幼儿是被教育的主体。学生只有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创新,才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意义,做到“学而不厌”。所以,教师不能只让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还应该学会放开孩子的双手,给孩子一个自由思考的头脑,让孩子有适当的时间、空间和自由,这样才能体会教中学,教中教,教中做,在实践中体会更深刻的意义。在秋季的稻田里有着成熟的稻穗,同时也将发现各种各样成熟的果实,幼儿教师就需要基于秋天的成果引导幼儿思考,这些成熟果实的来源以及后续种植的知识内容,由此让幼儿能够提升对秋季认识的透彻性。教师可以让幼儿学会种植植物,将种植活动与开发幼儿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其中,让幼儿细致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也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例如在种植稻谷初期,教师引导幼儿对稻谷发芽的过程进行观察,并在后续的生长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水和肥料,并带领幼儿观察稻谷生长的速率,长叶子的时间时长,以及叶子的颜色等,并和幼儿一起期待稻谷的成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幼儿能够更近距离地亲近大自然,同时还能让幼儿的童趣得以充分地维持,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3.3 创设艺术城墙,满足审美体验需求
自然体验活动需要充分对自然资源进行协调配置,在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的农作物、野花以及小草树叶等,在日常频繁可见的自然资源中通过整合利用,使得不同的自然物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件装饰品,由此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将日常生活中的藤蔓以及秸秆通过缠绕的方式变成草绳、稻草人;并且通过野花以及其他不同颜色的植物点缀,使其成为 “小皇冠”、“项链”;用芦苇杆编制蝈蝈笼子;用高粱秆、玉米秆编成楼房、小汽车、枪等。还可以用树枝、野花、做盆景,将竹叶做成风铃等,用土豆、红薯做成小动物。通过对自然物的整合利用,使得幼儿开展游戏的素材将不断丰富,进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审美体验需求。教与学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教学模式,又不能忽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师说中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实施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并且幼儿的学习也需要按照老师的模式来展开学习,幼儿也不能因为不喜欢老师的讲课模式而不学,老师的教学模式只有迎合幼儿的学习特点,才能达到“教与学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艺术课堂教学的效率。
3.4 创设自然环境主题墙,满足动物感知需求
自然体验活动除了户外的感官体验,同时还可以通过室内设计主题墙的方式调动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感知。主题墙的设计不仅需要凸显活动的主旨,同时还需要强调设计内容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性,因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积极地引导幼儿参与到主题墙的设计中来。以下将是“可爱的动物”活动的主题墙设计,其中身不仅包含了幼儿提供的绘画作品,同时让幼儿辅助老师将素材粘贴到墙面上,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教师就可以对幼儿讲授一些关于小动物的知识,由此更好地加深幼儿对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外形特征的了解。主体墙中的文字是由教师自主编辑、剪裁以及幼儿涂色而呈现的最终结果,而幼儿则提供相关的动物玩偶、照片以及图画,进而使得设计墙画面更加丰富多彩。而在家长协作方面,幼儿教师提前将“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目标以及内容告知家长,由此能够让家长能够安排时间与幼儿一同制作主题活动素材,由此更好地在主题活动开展中体现教育效果。其次,在主题墙中也将加入了一些素质教育的元素,通过“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标语,使得幼儿能够与小动物进行和谐共处,进而培养其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主题墙的设计使得幼儿与动物间的互动变得频繁,为促进人与自然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4 结束语
总之,乡村自然资源可以为优化幼儿的整体感知体验提供丰富的材料,也可以为幼儿园开展自然体验活动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满足幼儿自我能力的提高提供一个更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整体感知能力优化的平台,为在自然体验活动中幼儿通过实践探究更好地感受自然的独特魅力奠定基础。将陶相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融入到幼儿活动教学实践中,能够更好地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其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实践以及自主学习培养核心素养,进而为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毓晗.大自然,孩子探索的乐园[J].文理导航,2017(15):86-86.
[2]张燕.不一样的童年——乡村幼儿美术活动探索[J].赢未来,2017(21):259-259.
[3]徐翠.百变材料 创意无限——农村自然资源在幼儿园的妙用[J].新课程:综合版,2018(7):35-35.
[4]王文娟.巧妙利用,其乐无穷-利用农村资源,创设乡土化的教育环境[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6(4):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