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第一次》教学设计
作者:蒋燕妮 日期:
2025-04-09 点击:
次
二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挑战第一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挑战第一次”的意义,知道尝试新事物是成长的一部分。
2、学会分析简单问题,初步掌握克服恐惧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培养合作与表达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尝试”与“成功/失败”的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勇于尝试的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2、学会正确面对失败,体会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挑战第一次”对成长的意义。
难点:帮助学生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学会合理应对失败。
教学准备:
1. 教具:
多媒体课件(动画短片、图片)。
情景卡片(如“第一次学跳绳”“第一次举手发言”等)。
“勇气勋章”手工材料(卡纸、贴纸)。
2. 学生准备:
- 提前思考一件自己“想尝试但不敢做的事”。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小故事激发兴趣(5分钟)
1. 动画引入:播放短片《小猴学骑车》(小猴从害怕摔倒到学会骑车的经历)。
2. 提问互动:
- “小猴一开始为什么不敢骑车?后来为什么成功了?”
-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分享你的‘第一次’。”
(二)新课讲授:什么是“挑战第一次”(15分钟)
1. 案例分析:
- 展示图片:小朋友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上台表演。
- 分组讨论:“如果遇到这些情况,你会怎么做?可能会有什么困难?”
- 总结关键词:勇气、准备、坚持。
2. 情景模拟游戏:
- 每组抽取一张情景卡片(如“第一次独自睡觉”“第一次学做家务”),讨论解决方法并表演。
- 其他组点评:“他们的方法哪里好?你还有什么建议?”
---
(三)突破难点:如何面对失败(10分钟)
1. 故事分享:教师讲述爱迪生发明电灯失败多次的故事,提问:
- “如果爱迪生因为失败就放弃,会怎么样?”
- “你失败过吗?从失败中学到了什么?”
2. 头脑风暴:
- 板书记录学生回答的“失败后怎么办”(如:找原因、请人帮忙、再试一次)。
(四)实践活动:制作“勇气计划”(10分钟)
1. 个人任务:
- 学生在纸上写下“本周想挑战的一件事”(如:主动交朋友、学系鞋带)。
- 画或写出“需要的帮助”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2. 分享与鼓励:
- 自愿展示计划,全班用“掌声接力”为其加油。
- 颁发“勇气勋章”(学生手工制作),贴到班级“勇气树”展板。
作业设计:
1. 实践任务:完成自己的“勇气计划”,记录过程和感受(可用图画或短句)。
2. 亲子互动:与家长合作完成一件“家庭第一次”(如:第一次一起做早餐)。
板书设计:
挑战第一次
┌───────────────┐
│ 勇气:敢于尝试 │
│ 准备:提前练习/请教 │
│ 坚持:失败后不放弃 │
└───────────────┘
★ 我的勇气计划:__________
教学反思:
- 通过情景体验和正向激励,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尝试”的意义。
- 关注内向学生,鼓励其在小范围内分享,逐步建立自信。
- 结合家校合作,让“挑战”延伸到生活中,形成持续性的成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