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一、课前谈话
1.提问:今年暑假的奥运会你们都关注了吗?你们都记得哪些奥运健儿们获奖了?
2.过渡:老师发现,今年的奥运会,我国夺金的奥运健儿们很多都是“00后”小将,来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
3.出示组图。
4.小结:一批中国“00后”惊艳赛场,在奥运舞台尽情挥洒汗水,用拼搏诠释青春。好,我们准备上课了——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关于奥运冠军的谈话,将“未成年人”这个词导入课堂,旨在以较为轻松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这节课的学习。】
二、视频导入
1.过渡:刚才我们聊到了“00后”的奥运冠军们,其中有一位小将在生活中却有着自己的烦恼,一起来看看全红婵都有哪些烦心事。
2.播放视频《全红婵的烦恼》。
3.提问:全红婵的烦心事是什么?
4.小结:是啊,全红婵玩游戏受到了青少年模式的限制,因为她是——未成年人。
5.过渡:同学们,其实不仅是全红婵,包括在座的我们,从法律上来说,有一个专业的名词来称呼?(未成年人)
6.出示:在我国,是这么定义未成年人的。(齐读)
7.提问:那判断未成年人的标准是什么?(年龄)
8.过渡:其实很多国家都是以年龄为依据来区分未成年人的。(出示各国未成年人年龄标准)
9.为什么这么多国家都在法律上规定未成年人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未成年人的那些事儿。我们今天要录制一期普法节目,老师担任主持人。那你们可以在节目中担任什么角色呢?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含义,了解其他各国对于未成年人的区分依据。】
三、现场连线
1.渲染: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普法栏目《今日说法》的录制现场。
2.提问:各位观众朋友,今天我们聊的话题是“我们受特殊保护”,那你们觉得未成年人具有哪些特殊之处呢?才这么值得保护?(预设:思想不成熟、敏感、好奇心重)
3.过渡:那你们是否好奇,在成年人眼中,未成年人究竟是怎么样的形象?就让我们走进本期节目的第一个栏目“现场连线”,把时间交给我们的特派记者。
4.播放视频:校园采访“成年人对未成年人的看法”
5.提问:你们认同吗?你身上有这样的特殊性吗?(指名1-2人)
6.过渡:看来未成年人身上具有许多的特殊性,那你们又是怎么看待自己未成年人的身份的呢?我们还是跟随现场记者的脚步再来看看吧。
7.提问: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指名1-2人)
8.过渡:看来大家更多都觉得未成年人的身份是一种限制。其实啊,经我们节目组的前期调查采访,汇总出了未成年人觉得受到限制的多种原因,请看——(出示ppt)
9.提问:各位观众朋友,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吗?请您来说——(指名1-2人)
10.过渡:小李同学也是这么想的,最近他也遇到了一些事——
【设计意图:创设录制普法节目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现场连线环节收看学生、家长的采访视频,让学生逐步感知未成年人的特殊性。】
四、依法说案
活动一:
1.过渡:各位观众,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依法说案”环节。
2.出示案例:
2024年2月,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某校六年级学生小李在一家手机店花了1500元买了一部手机。家长发现后,认为自家孩子是一个11岁的未成年人,购买手机的行为作为监护人的家长并不知情,购买行为应视为无效行为。但是,在要求商家退货过程中,遭到拒绝。
3.提问:你们觉得这件事会怎么收场?
4.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依法说案,共同探究这则案例。
5.出示学习要求:
小组合作:
(1)结合资料卡,对案例进行讨论,依照法律进行判决。
(2)推选一名小法官代表上台汇报。
6.学生小组活动(3分钟)
7.指名学生分享(预设:《民法典》第19条 过错方是卖家,判决结果是退货退款)
8.小结,出示法院判决结果。
活动二:
1.过渡:各位观众,刚才我们通过小组学习法律,合理地使用了法律,做出了自己的判决。也了解到了8周岁这一重要的年龄节点。我们节目组还准备了一则挑战案例,你们想试试吗?
2.出示案例:
二十周岁的哥哥带着他的两个弟弟一起去盗窃,共窃得现金2万元,弟弟的年龄分别是十四周岁和十六周岁。他们分别需要承担那种责任?
3.提示:请各位结合课本73的内容,做出自己的判断。
4.交流答案,并补充解释。
5.小结:恭喜各位观众都作出了正确的判断,我们也了解到了两个重要的年龄点,14周岁是因违法行为而可能承担行政责任的最低年龄,12周岁是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
6.过渡:其实,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原来是14周岁,现在下调至12周岁。(出示:刑法修正案也规定了刑罚的最低年龄下调)
7.提问:年龄下调意味着什么?刑责年龄下调还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吗?
追问:对面那些已满12周岁的犯罪少年,这还是保护吗?
8.提问:再回到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受限制的事,你们觉得限制是为了什么?
9.小结:限制,是为未成年人构筑一道保护屏障,这些合理的约束为你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成长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两则案例,让学生在使用法律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未成年人的重要年龄节点:8周岁是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区分,12、14周岁是可能受到刑事责任、行政责任的最低年龄,逐步感知未成年人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五、头条新闻
1.过渡: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本期节目的“今日头条”栏目。请看今日头条新闻——
2.出示案例:
2024年8月11日,河北保定容城县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交通事故。一名11岁的小男孩“球球”在跟随父亲及自行车队进行公路骑行时,不幸摔倒并被迎面驶来的汽车碾压身亡。
3.提问:拿出刚才的法律条例,有没有对该案件的保护条例?
4.提问:既然有法律的保护,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呢?请选择案例中的其中一方展开讨论。(活动组织人、爸爸、汽车司机、球球)
5.小结:看来,我们不仅要学法懂法,更要知法守法,避免发生惨痛的结局。
6.过渡:关于未成年人的重要年龄节点意义表也已基本完善,还有几个年龄点,请各位快速浏览课本,补充完整。(入学、领身份证、考公务员)
7.小结:其实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还远不止这些,你们享受着属于你们的权利,在保护下健康成长。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案例,让学生明确12周岁是准许在道路骑行的最低年龄,我们不仅要学法懂法,更要知法守法。】
六、观众来信
1.过渡:本期《今日说法》节目也已接近尾声,最后让我们走进“观众来信”栏目,听听观众们的声音。
2.出示来信:
3.提问:大家觉得社区的事儿,未成年人该管吗?家务活成年人该做吗?
4.过渡:未成年人在享有法律赋予的保护权利的同时,也肩负着相应的责任。你们不仅需要在关爱和监护下成长,更要学会承担起与年龄相符的责任。
5.提问:那作为一个有担当的未成年人,大家在家里能做什么呢?学校里呢?在社会中呢?
6.出示数据: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五分之一。
7.过渡:未成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祖国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也对你们提出来殷切嘱托。
8.出示习语: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9.小结:未成年人们,你们被寄予时代的厚望,希望你们在受到保护的同时,努力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时代好少年,成为新时代的骄傲。
【设计意图:通过观众来信环节,让学生充分交流,明确未成年人也有自己应该承担的与年龄相符的责任,培养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