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淼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白勤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雅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语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心怡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燕妮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春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1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静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雪竹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琦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杨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教学建议及反思

作者:陈雅  日期: 2025-04-07  点击:

【教学反思】
在本次《低碳生活每一天》的教学活动结束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入反思,以下是从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改进等方面的总结与思考。
一、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通过课堂讲解、微项目化展示、跨学科活动等方式,大部分学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危害以及低碳生活的概念和具体做法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例如,在讲解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暖的关系时,学生能够理解二氧化碳等气体浓度增加是导致气温上升的关键因素,并能列举出一些常见的碳排放源,如汽车尾气、工厂废气、家庭用电等。这表明学生已掌握了与低碳生活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观看有关气候变暖引发的自然灾害视频时,学生表现出了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担忧,激发了他们想要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力量的情感。许多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表达自己对低碳生活的向往和决心,这说明教学在情感态度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功触动了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意识到低碳生活是每个人的责任,进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方法运用效果
1. 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和危害,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例如,播放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导致一些岛屿被淹没的视频,以及森林火灾、洪涝灾害等极端气候事件的图片,这些生动的画面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他们深刻感受到气候变暖问题的严重性,从而更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 微项目化展示:组织学生提前进行项目化活动,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展开调查,这种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通过小组协作,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野,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跨学科活动:通过与科学、数学等学科的相关融合,学生在学科交流中学会了测量今日气温;学会了查看各种数据统计图,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习到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提高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看到低碳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和积极意义,进一步激发了他们践行低碳生活的动力。
三、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 时间把控不够精准:在小组讨论环节,由于学生讨论热情较高,讨论时间超出了预期,导致后面的个人行动计划制定环节略显仓促,部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己的计划进行详细阐述和完善。这反映出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时间的把控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并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2. 对学生个体差异关注不够:虽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存在较大差异,在小组讨论和课堂提问中,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能够迅速掌握知识要点并积极发言,而一些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则可能跟不上教学节奏,参与度较低。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任务,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