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淼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白勤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雅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语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心怡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燕妮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春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1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静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雪竹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琦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杨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15.我们不乱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陈陆云  日期: 2025-03-29  点击: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5课
15.我们不乱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行为塑造萌芽期

一年级学生刚踏入校园,正处于行为模式的萌芽塑造阶段。对于“不乱扔垃圾”这类基础规则,他们开始有了懵懂的认识,知道这是一种被倡导的行为。然而,这种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还远未达到自动化执行的程度。在日常行为中,他们需要不断地被提醒和引导,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自觉行动。

2.思维成长特性

具象思维主导: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具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困难,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事物进行对比,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情境依赖明显:这个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对特定的情境有着较强的依赖性。游戏化、故事化的场景能够极大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模仿行为突出:一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会密切观察身边的同伴和教师的行为,并进行模仿。教师在课堂上以身作则,同伴之间的良好行为相互影响,促进他们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3.行为践行困境

知行存在脱节:学生虽然在认知层面上理解了“应扔垃圾入桶” 规则,但在实际行动中,还缺乏足够的自律性和自觉性,无法将认知转化为稳定的行为。

家庭影响有别:不同家庭的卫生习惯存在差异,这对一年级学生的行为表现产生了重要影响。

场景迁移困难:在学校环境中,由于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教师的监督管理,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不乱扔垃圾的规则。然而,当他们处于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时,容易受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出现乱扔垃圾的现象,难以将在学校学到的规则迁移到不同的场景中。

二、教材 (内容) 解析

1.落实课标要求,培养良好公德。 “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是《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第一学段“道德修养”的内容,也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学习主题的内容。本课旨在落实课标要求,帮助学生认识到保持,再到自觉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为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奠定基础。

2.融入单元体系,培育文明风尚 《我们不乱扔》是统编版一年级上册 “我们讲文明” 大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依托生活素材,深化价值认同本课以生活场景和绘本故事为载体,呈现了乱扔垃圾的现象、危害以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深化价值认同,从而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为实现大单元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想

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核心理念,构建 "目标 - 任务 - 评价" 闭环:

1.大单元视角以学生为中心,将本课定位为单元实践链的关键节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需求。

2.主情境贯穿:创设 "文明号" 列车情境串联全课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知行合一设置 "观察 - 辨析 - 实践" 三级活动体系

3.多元评价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环保素养的全面提升,实现大单元教学的整体育人目标。

四、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垃圾分类的常识,发现生活中不讲卫生的现象,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通过观察记录、对比选择、思辨对话等形式,学生认识到爱护公共环境的重要性。

3.通过活动,学生自觉养成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学做文明公民。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记录、对比选择、思辨对话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爱护公共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自觉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的习惯,树立环保意识,学做文明公民。

六、资源与工具

1.多媒体课件,包含生活场景图片、校园美景视频、绘本故事图片、垃圾危害及垃圾分类视频等。

2.《我们不乱扔》学习评价表、文明行为记录卡、观察记录表。

七、预设过程

(一)“文明号” 启航,开启学习之旅

1.同学们,之前咱们一起在第四单元的学习中可是收获了好多有趣的知识呢。现在学校大队部正在开展一个“争做文明小标兵”的争章活动。这里面有音量调节章、公物守护章、环境保护章、排队有序章这四个章,只要咱们成功集齐它们,就能成为超厉害的 “文明小标兵” 啦!咱们之前已经乘坐 “文明号” 列车得到了音量调节章和公物守护章,今天咱们就继续坐着它去争取环境保护章,大家有没有信心呀?我听到大家响亮的回答啦,那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2.听!文明号列车来了一位小旅客AI明明,我们来听听他有什么烦恼。原来AI明明遇到了乱扔垃圾的问题,那今天我们就和AI明明一起乘坐文明号列车,解决这个难题。

【设计意图:回顾第四单元学习内容,引入学校 “争做文明小标兵” 争章活动,提及已获得的音量调节章和公物守护章,激发学生争取环境保护章的热情。创设 “文明号” 列车情境,引出小旅客AI明明的烦恼 —— 乱扔垃圾问题,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二)文明场景对决,领悟环境之美

1.看,咱们的 “文明号” 列车第一站来到了 “生活大观园”。大家看大屏幕,这里有几副场景图。同学们仔细瞧瞧哦,喜欢哪组就竖起大拇指,不喜欢就摆摆手。哇,我看到好多同学都竖起大拇指指向左边这组图啦。

2.来,这位同学,你来说说为什么喜欢这组图呀?

3.再请这位同学,你不喜欢右边那组图,能说说为啥吗?

4.追问:.如果在体育场乱扔,会怎么样呢? 如果在小河边乱扔,又会怎么样呢?没错,乱扔垃圾会让环境变得又脏又乱,多让人不舒服呀。

5.所以呀,干净整洁的环境能给我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我们要明白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哦。(板书:干净整洁  心情愉快)

6.点评:每位同学都是优秀的评论员,为你们点亮第一颗星。

【设计意图:“文明号” 列车抵达 “生活大观园”,展示对比场景图,让学生用手势表达喜好并分享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在体育场、小河边等场所乱扔垃圾的后果,体会干净整洁环境带来的愉悦心情,从而明白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这一环节通过直观对比,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渗透环保意识。】

(三)美好环境探寻,强化环保意识

1. 列车继续前行啦,现在来到了 “美丽搜索台”,欣赏美丽的校园吧,(稍作停顿,模拟播放视频)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 请你用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搜索一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也是干净整洁的呢?

3. 我听到大家都讨论得很热烈呢。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4. (图片激趣)干净的教室,会让我们更加专注学习;干净的食堂,会让你食欲大增;干净的操场,会让我们更加健康快乐;来到干净的宜兴菜场、口袋公园、街道、景区,每天在闲暇之余,我们都在里面玩耍,心情更舒畅了。

5. 2017年,宜兴已成为全国文明城市,2022年,我们的家乡大宜兴被评为——中国最美生态宜居典范城市的美誉,我们的生活正变得更加美好。板书:生活美好

6. 点评:同伴互相学习,交流火热,都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为你们点亮第二颗星

7.AI明明却有一个不同观点:可我才年级,还小呢?我又不会做什么!

辨析:AI明明的观点正确吗?我们年级的小朋友可以做什么呢?

8.是啊,我们不乱扔垃圾,使垃圾不落地,相机板书课题(我们不乱扔)这样,我们的家园就会变得干净整洁,心情愉快,生活美好

【设计意图:列车来到 “美丽搜索台”,播放校园美景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视频结束后,组织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分享身边干净整洁的地方。结合家乡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爱护环境带来的美好生活变化。针对AI明明 “一年级还小,不会做什么” 的观点进行辨析,引出课题 “我们不乱扔”,强化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四)学绘本悟文明,辨情境促行动(3 分钟)

1. AI明明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让我们带着AI明明继续坐上文明号,来到第三站 “绘本探秘馆”。大家打开书本第 55 - 57 页,看看这里面的绘本故事。现在大家小组讨论一下,“环境保护章” 该奖给谁呢?为什么小红和小王没有当选?从小冬身上,我们又能学到哪些环保小妙招呢?(停顿 3 分钟,模拟学生讨论)

2. 好啦,讨论时间结束。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第一小组代表,你来。你们觉得 “环境保护章” 应该奖给小冬,因为小红把垃圾扔在了草地上,小王随手丢了香蕉皮,而小冬出门会带垃圾袋,用餐后会收拾垃圾,玩耍后也会把玩具整理好。你们分析得太到位啦,掌声送给他们。

3. 原来呀,小朋友们讲卫生,果皮纸屑不乱扔,垃圾分类要认真,这些都是保护环境的好方法!大家都要向小冬学习哦。

4.(补充视频资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国城市每天要产生多少垃圾吗?看到这些红色数字,你有什么感受?

5.垃圾很多,乱扔垃圾会带来哪些危害吗?

6.垃圾流进菜地,蔬菜不能吃;垃圾流进稻田,大米不能吃;垃圾流进鱼塘,鱼虾就会死亡。如果我们吃了受污染的食物,身体就会生病,所以,乱扔垃圾真正受到伤害的将会是我们——生命安全。板书:生命安全

7.AI明明:原来不乱扔垃圾这么重要,保护环境,其实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呀!同学们,我们该如何保持环境的干净整洁呢?  补充垃圾分类的视频

8.同学们可真厉害,找到了这么多文明环保小妙招,相信在生活中,你们都能获得环境保护章

9.AI明明:可是,我发现了一些不讲公共卫生的做法,快来给我支支招吧!《情境辨析》

(1)“这里没有垃圾桶,只好扔在地上了……”你们有什么建议呢?(放在纸袋里扔到垃圾桶里)

(2)咳!咳!喉咙痒痒的,有痰不吐很难受……(不吐是讲卫生,但是对自己身体不好,有其他好方法吗?随地吐痰是传染病毒)

(3)我想打喷嚏,实在忍不住了……(你会建议她可以怎么做?)

10.AI明明:我知道了不乱扔垃圾,不只是为了干净,更是为了文明。以后我也会把垃圾整理好带走,因为这是文明的做法,也是每个人的责任。板书:文明行动

11.《中小学生守则》要求我们保持公共卫生。

12.小结:我们不乱扔垃圾,不只是为了干净,这是文明行动,也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遵守规范。板书:文明习惯早养成

13.点评:同学们真聪明,都找到了小妙招,老师为点亮第三颗星)

【设计意图:在“绘本探秘馆”,学生阅读绘本故事,小组讨论 “环境保护章” 归属,分析小红和小王未当选的原因,从小冬身上学习环保小妙招。补充垃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垃圾危害,学习垃圾分类知识。通过情境辨析,如 “没垃圾桶如何处理垃圾” 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环保知识内化为文明行动。】

(五)说文明再出发,践行动伴成长

1. 同学们,这节课就快结束啦,让我们在“文明行动站”一起回顾一下,今天都学到了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说。你说我们知道了爱护环境很重要,不能乱扔垃圾,还要学会垃圾分类。说得太全面啦!

2. 对啦,爱护环境特别重要,不乱扔垃圾不仅能让环境干净整洁,还关乎我们的生命安全,更是一种文明的表现。

3.AI明明的话:我的收获也很大。谢谢同学们的帮助,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今天开始我要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不乱扔垃圾,保持公共卫生。

4.你们在“文明号”上学到了这么多,老师奖励你们一首儿歌,来读一读——

5.课后呀,大家要做一名文明小卫士。一是做文明观察员,找找生活中不讲公共卫生的现象,并且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二是完成《我的观察记录》,把看到的不文明现象和自己的建议写下来;三是坚持打卡《文明行为记录卡》21 天,每天做到垃圾不乱扔或者主动拣垃圾,让家长帮忙评星,争取获得环境保护章,成为文明小标兵!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的!

【设计意图:在 “文明行动站”,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强调爱护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朗读儿歌中巩固知识,增强学习趣味性。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做文明观察员、完成观察记录、打卡文明行为记录卡,将课堂所学延伸到日常生活,通过长期实践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八、教学内容

1.通过“生活大观园”引导学生认识乱扔垃圾的现象,对比干净与脏乱环境,感受环境对生活的影响。

2.通过“美丽搜索台”感受干净整洁的环境带来的良好体验

3.通过“绘本探秘馆”学习绘本故事,分析人物行为,学习环保小妙招并结合视频、图片了解垃圾危害,掌握垃圾分类知识情境辨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保问题的能力。

4.通过“文明行动站”回顾总结,强化环保意识,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九、方法与策略

1.情境教学法:创设 “文明号” 列车旅行情境,串联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思考和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

2.直观演示法:运用图片、视频、垃圾桶模型等直观教具,展示环境对比、垃圾危害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知识,强化学习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绘本故事、参与情境辨析,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评价激励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我们不乱扔》学习评价表,通过星级评价、表扬鼓励等方式,及时肯定学生的表现,激发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十、学习评价与作业设计

学习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表现、小组合作、问题回答等方面进行评价。使用《我们不乱扔》学习评价表,从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努力方向。

我们不乱扔评星表

序号

活动

评星人

得星结果

1

生活大观园

自己

 

2

美丽搜索台

同伴

 

3

绘本探秘馆

老师

 

4

文明行动站

家长

 

5

21天文明行为打卡

 

 















作业设计:课后作业注重实践与巩固。文明观察员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记录表帮助学生梳理观察结果,提出建议,锻炼分析和表达能力;21 天文明行为记录卡打卡活动,通过长期实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家长评星增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环保素养的提升。

本设计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框架,将评价嵌入每个教学环节,通过星级评价卡、任务完成度等多元方式实时反馈学习效果。作业设计注重实践性和持续性,通过 21 天打卡机制帮助学生养成环保习惯,实现大单元素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