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三)关注生活资源进行辩论
学生思维活跃的前提就是丰富的生活内容。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社会性发展以及优良品德形成的前提。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积累,注重他们在生活中的各类体验,使之变成珍贵的教学资源;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所见所闻,仔细记录校园生活的精彩瞬间,与同学、教师之间发生的各类感人事件,留意学习的焦点事件;参与家里的大小事情,做家庭的小主人,记录自己的感悟。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与 学生交流一些热点的问题,在交流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维发生了碰撞,这有利于他们认识生活以及社会,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例如,发生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后,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公交车坠江是谁的错?引发学生从乘客和司机两方面的做法进行分析、思考、讨论。经过思辨,学生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识并以此指导今后的生活实践。
三、重视课堂评价,提高思辨的实效性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不但要对学习的结果进行评价,更关键的是在整个学习活动进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尊重他们的感受,在学生思辨进程中开展实时指引与评价。评价语言既要指向学生道德品质方面的表现,又要从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客观分析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来持续认识及提高自己。同学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在活动中获得思考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