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淼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白勤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雅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语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心怡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燕妮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春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1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静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雪竹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琦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杨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循情境之用 ,持续学习动力

作者:陈陆云  日期: 2024-03-05  点击:

循情境之用 ,持续学习动力

宜兴市广汇实验小学 陈陆云

1. 实体情境,化“静”为“动”

教师把握时,常常采用的一言堂的“静态语言规则”,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一方,不利于个体经验的形成。我们要在教材内容、教学设计与学生学情之间建立“学习桥梁”,让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方向与学生发展融合起来。实物情境,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成功唤醒儿童的已有情感认知。

如四年级上册《网络新世界》一课,去了解网络的好处和规则,本来就是枯燥乏味,学生很难主动参与、学习,我们可以借助实物——小度APP,针对网络的功能、使用方法等知识点的相关内容,进行实物演示教学,这样可高效地实现知识点的浓缩,并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体情境”教学模式,将静态的知识变成动态的探究,借学生熟悉的实物,开发它在教学时的功能

2. 生活情境,应用生活

    新课标对于知识和生活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即坚持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相统一,主题学习与学生生活相结合。[5]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学习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创建生活情境,可以从抽象、乏味的学科教学走向主动的教学模式,逐渐实现知识的生活化。

    例如,四年级册《这些事我来做》,当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技能,但是有可能因为生活观察经验不足、思路受限等原因,存在思维单一、视野狭窄、动手能力不强的现实问题。对此,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冬季训练营选拔赛”,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通过家务劳动擂台赛,在现场竞赛中学习家务技能的方法,进行组内讨论,找到最优劳动小妙招,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参加选拔赛。

3.故事情境,勾连教材

詹姆斯·库泽斯说:“生动的故事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并且吸引我们,它们给了我们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传授给我们真正重要的真实经验。”[7]故事是真实情境还原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种方式。重组教材,重构一个故事情境,结合故事内容和主线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这样利用图例、声音等还原真实的故事情境,让学生学习更为从容,课堂教学效率更高。

年级册《买东西的学问创设故事情境,生活委员雯雯向同学们发出邀请,在今年的六一联欢会一起来筹备购买奖品,让同学们在课上从“选择买什么——学会看包装——开发票避麻烦——网上享购物”来明白购物是一门学问课后完成购买奖品的任务。教师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开展比一比、玩一玩辨一辨、买一买等活动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和技巧,学会文明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