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研究
作者:陈雅 日期:
2023-04-12 点击:
次
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研究
宜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陈雅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无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多方面都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蔓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走向生活化,通过教师对教材潜心钻研,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将课堂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新颖,引入生活元素与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从生活出发,贴切学生的内心需求,让学生能够结合生活感受课本内容,将知识与生活进行有效衔接,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及应用能力,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研究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已全面推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本身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综合性的学科特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将生活引入课堂,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为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营造生活化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学习兴趣,打造一个具有实践意义、灵活开放的道法课堂。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而生活体验能够使学生受益终身,注重生活实践是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知识和经验,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以往传统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思想,使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沉浸在老旧模式之中,在课上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主,长篇大论地讲述一些理论性知识,使学生学习状态过于被动,课堂缺乏一定的互动性、活跃性、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排斥感,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加入一些生活化元素,并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学情、思想认知、兴趣爱好等方面,开展生活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引入生活实例能够体现出教学内容更加饱满,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有活力、有激情。
二、生活化教学走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研究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联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也是一门理论性知识较强的学科,由于过多的理论知识,导致有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有所排斥,学习起来难以理解、比较吃力,这就导致这门学科教学效果不足。针对这样的现状,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知识整合,调整教学方案,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更多生活化色彩,能够使学生学习起来便于理解和掌握,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帮助学生扫清学习上的障碍,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尽可能口语化,将教材中的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选择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讲授,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学习、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只有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正确领会编者的意图,把握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及重难点。再从自己班级学生角度出发对教材进行分析、梳理,才能更好的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能够恰当把握,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鼓励教师立足于教材,并不是提倡教师按照以往老旧教学方式,依托教材内容按部就班、照本宣科。而是需要教师对教材认真研读、深入钻研、读精读透,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内容,能够把控教材中的主脉络,充分理解编写的意图和目的,汇集教材中的精华知识,打造特色化、个性化的多彩课堂。
例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中《学会沟通》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说沟通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因为不会沟通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误会,使他人或自己受到伤害,如何与长辈沟通、同辈沟通等,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沟通方式,而在这节课程中能够充分体现。当然,由于教材中的内容过于理论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引入生活元素,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一个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在生活中沟通、生活中实践,才能够深入理解沟通的重要性和内涵。教师在班级中设计一个能够产生矛盾冲突的语言环境,邀请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有正面的、反面的,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演绎,体会沟通的意义。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学会反思自我,学会他人说话时不能插话,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如何与不同人进行交流等。通过这节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的收获颇丰,从教学内容中联系到生活实际,从生活中体会内涵,将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具体、形象,不仅学习到丰富的知识,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二)情境创设生活化
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容易产生厌倦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思想认知等多个方面来创设多元化情境,通过情境创设将书本上的静态文字转变为动态立体的课堂,带有一定的感染力。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带着求知欲去投入学习,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学生们就会像背书的机器,思维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那么在学习时应当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当获取多元化、多渠道的教学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拥有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别开生面的趣味课堂。
例如,在学习《我们不乱扔》这节课程时,教师为学生们创设生活化情境,选择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干净整洁的校园风貌,在熟悉的环境下,让学生感受干净如新的校园。在播放过程中,有一个生活化情境,有一个小朋友在校园里随地扔垃圾,当播放到此时,学生们共同反映出对屏幕中小朋友反感的表情。接下来,让学生们自由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课堂氛围达到至高点,并引导学生爱护环境,从自身做起,充分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生活化元素将教学理实一体化,优化理论基础知识,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将生活中的时事新闻、真实案例引入到教学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不断积累生活中的经验,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思想道德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