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1、上学路上
【学情分析】
每天经过上学路线往返家校之间,对于学生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一年级新生刚刚上学,对学校及周边环境是陌生的,多数孩子还习惯于在父母家人的羽翼下生活,对上学放学这一常见且重要的过程缺少相关的经验,对所经历的路线、方式等也欠缺观察和了解。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对浅显的交通安全常识略有了解,因为家庭观念的差异,孩子的安全意识差异显著,大多没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观念。对于那些始终如一默默付出的交通、协管、环卫工作者的付出、甚至家人的付出,大多疏于观察,一些“小太阳”对于他人的付出习以为常,从没有过清晰的思考和体会。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是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热情的,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引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借助这一特点,通过多样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看到、了解到和直观体验到关于上学路上的规则、有人相助的温情能够大大激起孩子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追求,从遵守交通规则,对培养自觉遵守社会公约,提高安全自护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体会上学路上家人、社会的温暖,学会感恩。
2、行为与习惯:培养规则意识,注意上学路上的安全,学会保护自己。
3、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感受不同的上学路,认识不同的生活方式。
4、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展现儿童的现实生活场景,开展交流和体验。
【教学思想】
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成长。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道德和做人的学习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要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并通过现场的活动体验、各种游戏的穿插,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并获得预备知识和技能,指导未来生活,努力凸显了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到“生活现场”,促进学生道德生命成长。
【课程资源(含文章原件)】
【教学重点】
1、 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能力,熟悉自己的上学路。
2、 增强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
1、能够理解和体会上学路上的相天工作人员和家人的关爱。
2、逐步养成把知识转化为一种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与工具】
教学方法:观察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实践体验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展示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上学交通工具图片,接送人员图片
课前小调查:关于学生上学方式及经过路线等
【教学安排】
课前谈话:引出本课嘉宾——孙悟空。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好!我是小孙。今天,是我第一次到咱们小学来上学。路上,我遇见了老朋友——吕老师,真开心!你的上学路上发生什么快乐的事了吗?
2、学生交流。
3、小结揭题:上学路上每天发生着不同的故事,真是太有意思了。【板贴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课《上学路上》。【指板齐读】
【设计意图:寻找上学路上的快乐元素,感受愉快的上学情绪,奠定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结合游戏,说说你我的上学路。
1、说说自己的上学路:
(1)你是和谁一起来上学的?怎么来的?
学生交流。【相机板贴:交通工具图片、家人图片】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上学方式,都有家人的陪伴,真幸福。
(2)你们每天上学路上经过了哪些地方呢?
学生交流。相机提问:经过红绿灯路口,要注意什么?
小结:我们每个人的上学路各不相同。
2、看看别人的上学路:
游戏:“小孙上学棋”。
结合图片,问:(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上学路?(2)回答相应问题。
【设计意图:感受不同的上学路,认识不同的生活方式,建立多元的生活观。初步树立安全意识,铺垫路上的温暖。】
三、讨论辨析,聊聊安全的上学路。
1、游戏:“火眼金睛”。对的打√,不对打×,并说说为什么?
播放图片,随机交流,相机提问。
2、补充讨论:你在上学路上,还看见过哪些不安全的行为呢?
小结:这些错误的行为,除了会带给自己危险,也会影响正常的交通秩序,给别人带来不安全、不方便、不愉快。
3、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安全呢?同桌讨论,归类交流。【板书:安全】
4、其实这些在我们国家的法律里也有规定呢!【出示:道路交通安全法】
小结:知法守法,让生活更美好。
【设计意图:再现危险行为,联系生活实际,发现安全隐患,形成安全意识,掌握正确方法,初步渗透法治观念,着重解决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
四、故事引路,感受温暖的上学路。
1、故事:《神奇的雨伞》。你觉得这把雨伞神奇在哪里?
小结:神奇的雨伞背后,是妈妈对孩子的爱和关怀。
2、上学路上,除了神奇的雨伞,还有——【出示图片】
(1)神奇的手势(2)神奇的黄线。
结合图片,交流感悟。【板书:温暖】
3、你还发现哪些上学路上的温暖和爱呢?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唤起上学路上的温暖回忆,从中体会关怀带来的快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五、指板总结,布置上学路的任务。
1、指板总结:每天,我们就带着那么多无微不至的爱和关怀,走在上学路上。多少人为我们的安全保驾护航,多么快乐,多么温暖!
2、布置课后任务。【歌曲《上学歌》】
【设计意图:为下节课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在欢乐的歌声中结束全课。】
板书设计:
![]() |
【教学评价】
进行《上学路上》这一课的教学时,我将学生的生活引入课堂,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真生活,感受真教育,努力想让道德与法治教育回到“生活现场”,促进学生道德生命成长,实现高品质的课堂。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顾冷沅说:“在课堂教学里对教师最有意义的是孩子学习动机的激发,也就要使学习的内容让孩子感兴趣,对有了兴趣的事,孩子就会认真把它学好。这话表明,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大的动机。我先在课前引出本课嘉宾——孙悟空,这是孩子们都喜欢的卡通人物,由他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上学路上发生了什么快乐的事。学生们主动寻找上学路上的快乐元素,感受愉快的上学情绪,奠定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发挥,课堂教学活动就变得灿烂和丰富多彩。
2、注重情感体验,深化道德认识。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他们对生活过程体验的越充分、越细腻,感悟的就会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回顾生活过程中,深化道德认识。我通过再现学生不同的上学方式,说说自己的上学路,看看别人的上学路,通过玩“小孙上学棋”,展示各种不同的上学情境,请学生演一演,辨一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个个简单生活情景的再现,引导了学生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批判,从而深化了上学放学路上不能玩的道德认识,使学生懂得在上学途中要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教学活动情境丰富、优化,让学生开动多种感官,对多媒体情境设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培养了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
3、拓展实践活动,回归生活运用。
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这样的课虽然看上去不是热热闹闹,然而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另外,模仿交警叔叔指挥交通、玩交通安全棋,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了交通安全标志,学会了交通安全规则,懂得上学路上要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方向就是让课程回到生活,让课程联系生活,让课程关怀学生,让课程走近学生。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学生只有在他们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正在过的生活基础上,才能过更有意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