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读《课例式解读》有感
朱琦歆
阅读片段:第六章《小学阶段如何讲好政治认同》课例1: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故事化教学探索——“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的环节二:回望历史创情境,角色体验明必然。
用举国欢庆的国庆节与中国一大秘密进行的低调、神秘作对比,引发学生思考。再带领学生从21世纪跨到百年前,把当时的黑暗社会大环境用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理解,多方面地揭露当时中国一大进行的不易、艰难,进而感知当时共产党员们的坚持、勇气。
接下来,先制作了一个十分巧妙的任务单,通过资料与阅读,让学生专注地理解整个情境。随后,选择人物进行体验。
如何让学生相信自己的角色,相信距离他们十分遥远的年代环境,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这之前,我自己想到的办法是,让学生继续观看多角色影像视频,感悟当时的人做出的决定等等。但很明显,这样做了之后,看视频过多,确实有的学生会理解,但我们是局外人,很难把自己置身于里,感受必定不会那么深刻。
看完这一小节之后,我感慨于三个追问既让学生感知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未来的方向,也让学生了解到了早期共产组织的创办前提与良好的基础条件。原来,中国的民族革命争取,一直在进行,但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指路明灯。而后新中国成立,也确实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读完整小节,我清晰地认识到了创设情境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化大为小,以小见大。本来离学生遥不可及的一些政治性语言或政治认同,却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变得更加细致、更容易理解。
关于这个课例中的情境创设,是否可以分角色扮演一段故事,不同角色对话,造就一些观念的冲突。例如,守旧传统的封建观念与进步新风,保守派与革新派,不必要完全去提维新与共产主义的追求有何不同,这太大了。但是却可以讲讲他们举措的不同之处,共产主义追求的是所有人共谋幸福,实现理想。而这种不同之处,在中国的土壤上所萌生的、所试验过的结果并不成功,也恰恰证实了中国共产党才是正确的选择,光明的方向。中国共产党执政,建立新中国,确实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