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课堂
——观顾心怡老师执教的《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感
朱琦歆
发展心理学认为小学阶段的孩子仍然处在童年期,在这一阶段,其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产生了自我评价,道德观念也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改变。其道德观念不再是直观具体的.相反,通过学校教育及社会影响,道德观念已经逐步演化为比较抽象的、本质的认识。但在小学教育实践中,却可以发现有的孩子存在着认识与行为不一的问题。童年期孩子的道德观本是从服从走向独立,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心理失衡,行为转变。
因此,学校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必须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职责。
一、创设教学情境,渗透价值观
在备课时,教师应当将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慢慢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顾心怡老师的课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利用小小的游戏环节,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紧接着,创设情景,通过主角的故事,互动问答:第一粒扣子没扣好,会发生什么?随即出示地图,通过地图上的行程,引出每个单元故事,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逐步引出课题《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层层巧思,逻辑推移,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加深学生理解
童年期孩子的认知能力不高,对于新鲜事物有较强的好奇心,且处在形成是非价值观的阶段。用几句话概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理解难度比较大。
对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故事教学法是一种有趣且常用的方式。顾心怡老师使用这种方法,让孩子们代入进故事的角色中,在地图中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寻觅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真正领悟、感受、体会,理解透彻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典型素材
在生活中,较为典型的生活实例或有一定影响力的模范人物都能使学生激起回忆或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理解。在课堂各个小单元中,顾老师采用师生问答、多媒体播放等,和学生一同找寻那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模范典型或生活实际。对于认知能力不高的儿童来说,联系生活实际,可以将课堂内容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移,加深孩子的离家,提高课堂实效。
作为教师,应该明晰儿童的思维发展正处在逐步完善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加强对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规范自身的言行,提高道德水准,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从具体实践来看,教师需要端正个人道德观念,分层细化教育内容。同时,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渗透进课堂教学中,而帮助小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