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淼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白勤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雅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语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心怡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燕妮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春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1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静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雪竹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琦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杨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课堂砥砺

聚焦儿童生活,提高教学实效

作者:宗杨  日期: 2022-06-01  点击:

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教学,需发挥其立德树人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的不单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呈现,更是要从儿童的真实生活出发,着眼满足儿童真实的道德需求,解决儿童实际的道德困惑,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一、立足儿童立场,突出主体地位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均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发展儿童,成就儿童真正地做到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在《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及《好少年在行动》这两节课中,以生动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学生沉浸于课堂之中。如课堂开始前,两位教师的课前导入:顾心怡老师的扣扣子大PK及朱云萍老师的猜猜TA是谁,既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又贴合儿童年龄特点,用游戏的方式迅速抓取儿童的注意力及好奇心,为课程活动的后续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摹仿生活,创设各类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要求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力争让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相贴近,让课堂真正体现生活的意义和彰显生命的价值:细致研读教材,找到通往学生生活的入口;引入生活实例,增强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认同感;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教材内容,并学以致用。如在顾心怡老师的《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中,教师在引入布茹玛汗·马勒朵这一生动的案例故事,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后,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化的体验情境:当你走在路上,看到一面国旗,你会做什么?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情境中体验、领悟,让爱国,从身边小事做起这一理念深植于心。

三、拓展延伸,注重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的教学重视贴近真实生活,最后也应回归生活。德法课程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课程的最后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让理论自觉践行,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如在课堂的最后,两位老师以不同的方式,将课程内容延伸至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顾心怡老师通过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年轻时的视频故事,引导学生要心有榜样、落实行动、从小做起,并借习总书记的名言金句导入课后活动:小扣子行动,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从小事做起,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好品质;朱云萍老师则以“行动书”为媒介,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明确目标,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断向目标挺进,力争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

《道德与法治》教材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同向“同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要注意聚焦儿童生活,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和超越生活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德性,真正践行知行合一的原则,提高《道德与法治》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