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淼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白勤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雅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语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心怡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燕妮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春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1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静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雪竹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琦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杨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资讯快递

《课标》解读

作者:顾心怡  日期: 2024-04-07  点击:

               

读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道德与法治》后,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关键问题解读中的第23个问题:如何实现深度学习?书中讲到:“深度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学习方式变革,其核心就是通过挑战性任务,让学生告别表面的、肤浅的学习,转而进入深入的、深刻的学习状态,进而通过全身心投入,实现学习效果的更好达成。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所主张的学习理念与深度学习的上述观点相契合,进而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形成了有效指导。”书中也给出了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深度学习的策略,结合下编中的典型课例,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度体验

利用生活化的情境能够将教学内容充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然进入情境,深度体验情境,从而深入理解所学内容,更进一步地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2. 活用素材,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近年来,社会生活的很多重大事件成为点亮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优质资源。这就需要教师以新课标为依据,积极发现具有育人价值的生动案例和素材,用新鲜的、生活化的、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时事吸引学生主动深入探究,进而为理解教学内容提供有力的支撑。

3. 优化形式,引导学生深度思辨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必须凸显课堂教学的启发性、思维性,可以有目的地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情感冲突,促使学生在不断思辨中进入深度学习模式,自然习得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可以依托需要学生主动思维的自主探究、合作辩论等活动形式,延展课堂学习思维深度,促使学生们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提升深度学习的效果。

    推动每一位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进入深度学习模式是我们每位德法教师的追求。除了以上三点外还有许多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地尝试、总结。希望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学生们都能够在深度学习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