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夏深暑浓,栽培光阴;研学课标,深耕课堂。7 月 22 日,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举行了“学习课程标准,研究读本教学”第三次主题研修活动,在假期为工作室全体成员积极赋能。
他山之玉,可以共善
本次活动,特邀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作《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追求》讲座。韩教授对新课标修订的主要背景和追求、主要变化与突破、课程性质与理念、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透彻清晰的解析。
来自无锡市旺庄实验小学的吴敏洁老师与锡师附小的杨左君老师,带来了精彩的《读本》课堂教学展示,分别是低年级第五讲《光荣的少先队》和高年级第一讲《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
活动中,老师们认真聆听,用心思考,领略专家高屋建瓴的理论和同行掷地有声的实践,受益匪浅。
课堂之最,共研感悟
一课一得,课课有得。课堂观摩结束后,工作室成员随即围绕“课堂之最”进行了即兴交流,或是课堂最高潮,或是设计最巧妙,或是发言最精彩……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碰撞出别样的智慧火花。
实验小学 郑雪竹
《光荣的少先队》这节课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敏洁老师的教学环节由浅入深、层次分明、充满惊喜。她利用“摘星游戏”导入了课堂主题,通过一张船票带领学生“沉浸式”体验少先队的光荣路程,调动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师生互动张弛有度,课堂气氛轻松和谐。
实验小学 蒋燕妮
吴老师《光荣的少先队》课堂最高潮之处体现在“能动”二字。从“红领巾拼红旗”到“拼雷锋拼图”,到“立志向贴船票”,在整个教学设计中穿插了多个亲身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城南实小 丁语
最深刻的感受是一个“巧”字。一、教学环节构思巧:用红色船票串起情境,开启意义非凡的探索之旅;二、教学方法应用巧:小组合作讨论、上台交流、送雏鹰小奖章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吸引学生主动学、融入学,真正让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新庄小学 邵舜仪
设计最巧妙的是“认识队旗含义”的环节,从出示黑漆漆的夜晚到学生上台点燃火炬,通过对比感受到希望和光明的力量,让学生巧妙地理解掌握了队旗的含义。巧在形象,妙在直观,这也启发我思考:在课堂中要能灵活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才能引导学生加深认识。
周铁小学 吴佳濛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了解队旗含义”这一环节。学生们在课堂情境中身临其境,心中油然升起爱国之情,自发自愿地做好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课堂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教学气氛融洽,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让我受益匪浅。
徐舍小学 闵迪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杨老师在课中所选取的每一个视频。从历史的回顾,到20年以来我国GDP的走向图,再到中国梦对世界发展的推动,让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国家在中国梦的引领下一步步走向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视频贯穿着整节课,让人看了深受鼓舞。
陶都小学 钱颖
吴敏洁老师执教的《光荣的少先队》一课,环节设计环环相扣,十分精巧。结合平时教学实践,我认为还可以在课程中加入以下事例让学生进行辨析。如:红领巾经常被遗失在学校各个角落,且无人认领,该怎么处理呢?一堂好课的作用不应局限于这节课,还应该能够带来持续的作用与力量。
学府路实小 朱琦歆
两节课的细节设计都极为巧妙,是值得我好好思考和学习的。课堂像蕴含了很多矿藏的一片海域,明知道挖掘就一定可以有所收获,但如何开始不清楚,如何进行不明白。听完今天两位老师的课,我也更坚定,要学习经验,充实自己,向下挖掘,创新思路。
课标解读,学海共进
聚焦课标,深度学习。在导师的组织引导下,工作室成员结合自学课标的体会和平时课堂实践的收获,围绕“一句课标和一堂课的互相印证”的主题,交流了对新课标的理解,不仅加强了理论学习,还注重联系实际,提升了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
城南实小 白勤丰
心中有课标,脚下方有路
我选择的一句课标是“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结合小学高年级读本第4讲《唯改革才有出路》这堂课谈谈自己的理解。一是基于学情,丰富实践体验:整堂课以深圳之旅“公园赏榕树——展览馆参观——城市看新貌——前海明方向”作为线索,找准教材中最适合学生思想成长的 “生长线”,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叙事情境、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二是传递情怀,落实知行合一:积极探索启发式、议题式、体验式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建立起“儿童立场”,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让儿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红塔小学 郑静
丰富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
我选择的一句课标也是“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以小学高年级读本《强国必须强军》这一课为例,来谈谈自己的理解。一是创设情境,沉浸军事体验(丰富学生实践体验)。采用“情境体验”教学法,用“小参谋”带领学生进入少年军校“历史廊”、“强军营”、“和平馆”、“拥军团”,将整个教学内容以争章、闯关、结业的形式贯穿始终。二是任务驱动,引领实践成长(促进知行合一)。在课前、课中等多项军事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了解军队、军事的知识,激发对人民军队的热爱。情境体验式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官林实小 宗杨
家校社联动,落实核心素养
参照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内涵”这一句课标,以《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一课为例,设计了四个活动来印照核心素养内涵的落实。一是实物激趣,谈话导入。把学生熟悉的塑料制品与环境污染联系起来。二是塑料重要,发现塑料优点。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物品进行探究,明白塑料制品的各种优点。三是联系生活,认识塑料的危害。学生进行辩论,了解到塑料制品有利弊,通过直观感受等方式明白塑料使用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四是拓展延伸,合理使用讲环保。拟定一份家庭“减塑”方案,为减少“白色污染”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广汇实小 陈陆云
学用一体:争做时代好少年的启蒙性学习
我以《做好新时代的好少年》为例,浅谈新课标中“思政课程一体化设计”。以习读本低年段《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一体化设计思路为例,教师要精准目标,整体布局。一是核心素养导向:落实政治协同;二是课程目标:初步理解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能加以践行;三是课程内容:弘扬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好少年;四是教学方式:运用名人故事、身边资源,初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持续性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小徽章行动”,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六是学业要求: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结合日常生活和集体生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闸口小学 周琦
内外兼修,知行合一
课标中“坚持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引发了我的共鸣。我认为一要结合已有资源,落实教学目标。执教《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时,通过语文和历史故事的学习做好铺垫,利用课前已有的素材储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等方式完美解答。二要挖掘生活资源,拓展学习区域。我带领学生走进闸口的苏南太滆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以参观者的身份追忆今昔巨变,更创造机会让学生以讲解者的身份服务他人,既锻炼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实实在在地爱党爱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实验小学 顾心怡
创设多元化情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课标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它强调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醒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设置他们感兴趣的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节课中,我努力落实课标中的这句话,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发言积极,思考深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也会努力对照课标,践行落实,上好每一节德法课。
经开区实小 陈雅
做一个“引路人”的角色
我对课程实施中“把握思想教育基本特征,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这句话有些许思考。教师要做一个“引路人”的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索,而我们只需要关键时刻阐明道理、指点方向。二年级下册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教学中,一是融入生活素材。搜集家中上个月的用水缴费单在课堂上交流分享,深刻理解了珍惜水资源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二是运用有效活动。设计三个通俗易懂的资料包,让学生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来进行独立的思考和学习。我们适当的输出,学生及时的输入,让课堂学习有气氛,让学生眼里有光芒,让老师享受课堂,幸福上课。
实验小学 蒋晨
基于核心素养进行教学评价,促进知行合一
2022年版新课标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发挥评价的引导作用,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结合专家们的观点和我自己的思考,我想谈谈课标中教学评价这一环节。一是五大核心素养,为教学评价提出指引。二是探索“增值评价”,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增值评价简单来说就是“关注评价对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进步程度或努力程度”。新课标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将学生不断扩大的生活和交往范围作为建构课程的基础,分学段、按主题对内容进行科学设计。通过纵向横向比较分析,关注并引导学生持续成长,形成课程核心素养。
导师点评,拔节共长
江苏省特级教师,工作室导师潘淼在活动总结中对老师们表示了高度赞赏:“今天的活动节奏快,效率高,老师们专注聆听,积极碰撞,充分展现了老师们的好学、乐学、勤思、善思。”同时也满怀期待地向老师们提出了建议:“建议老师们要继续详读新课标,细品新理念,将新的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学期的课堂上躬身实践、不断探索,为唤醒学生智慧、触动学生心灵而不懈努力,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引领作用。”
立足课标,向学而教;贴地而行,业方能有所成。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定继续加强学习,做到心中有课标,教学有方向,在“研”途中一路耕耘,一路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