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在这样一个流溢飘香的美好时节,可谓充电研修正当时。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寻思政课育人新路径,从学科教学真正走向学科育人,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举行了“叙事情境下的《读本》教学研究”主题研修活动。
本次主题研修活动为期两周,共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观摩学习,二是反思感悟,三是交流研讨。
观摩学习
专题讲座明方向
5月25日上午,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相约云端,观摩了宜兴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叙事情境下的《读本》教学研究”活动。
本次活动,特邀江苏省特级教师董一红做《贯通 迁移 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学策略探索》讲座。董一红老师仔细对比《读本》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分析《读本》的编撰特色,列举鲜活生动的课堂实例,给一线教师们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建议。
宜兴市实验小学顾心怡老师与宜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朱云萍教导分别展示了低年级《读本》第六讲《做新时代的好少年》第一、二两个课时的课堂教学。两位老师的课堂充满活力,生动有趣,内容充实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给学生与听课教师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江苏省特级教师,宜兴市实验小学党总支副书记、工作室导师潘淼针对两节展示课做课堂点评。潘书记肯定了两位老师在紧扣目标、融合资源、明确儿童主体方面的出色表现。同时,建议老师们关注读本特点,用好习语金句,更要关注课后延伸,落实知行合一。
反思感悟
交流研讨促成长
线上观摩结束后,工作室全体成员在导师的组织下围绕讲座和课堂,紧扣研修活动主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认真撰写了个人感悟,并进行了交流研讨。
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 白勤丰
董特的讲座对我来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使我进一步明白了《习读本》与德法课“同向”,可迁移德法教学策略;明白了《习读本》与思政课“同行”,教学内容可贯通;明白了《习读本》的编撰有特色,教学方法可创新。今后我将继续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路径,从实践层面重新审视教学,用“关注生活——活化情境——落实行动”来整体架构,唤起学生将理论转化为行动的意识,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
宜兴市新庄小学 邵舜仪
董特在讲座中谈到迁移,说的是《习读本》与《德法》“同向”,可以把德法教学策略迁移到读本教学中去。我认为,在生活和教学中,迁移不仅是教材之间,也可以是不同领域、不同课程与思政内容之间的迁移,因为我们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立德树人。《习读本》每一讲都呈现了习语金句,给了我启发。在校红领巾广播中,我新设了“学习习爷爷的话”栏目,每周学习一句金句,分享感悟。《读本》教学不仅走进了课堂,还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宜兴市周铁小学 吴佳濛
董特将对《习读本》的探索实践归纳为:贯通、迁移、创新三个词。我想,在《习读本》的学习中,还可以与语文学科迁移。语文学科有着极高的人文性与思想性,在课堂的实践中,我要不断探索不同学科的特点,将《习读本》的党史知识、法律常识渗透到学科内容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入学生的思想成长中,形成一股特殊的教育力量。
宜兴市红塔小学 郑静
《新课标》中提出,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理念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同时教师要坚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在董特的讲座中,更是引用了顾润生老师的一段话,来启示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设置省时、安全又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变。以后在我的德法课堂中,也会将叙事情境教学方式用于课堂之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宜兴市实验小学 吴洁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读本》带给孩子新的视角,也给思政课带来了新气象。因为不仅要向学生教授丰富多彩、紧跟时代变革的课本知识,而且要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起导向作用。因此,《读本》的课堂教学可着眼于生动的案例故事,以“贯通、潜移、创新”策略为发散点,努力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注重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向儿童经验的回归,真正让儿童立于课堂的正中央。
导师点拨
主题沙龙显真知
通过观摩两节展示课,导师潘淼组织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了专题沙龙。大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我们的课堂必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体验情境、辨析情境等儿童喜爱的方式来学习,让儿童真正成为小学德法课堂的参与者、探究者、建设者,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宜兴市经开区实验小学 陈雅
创设情境,让抽象的道德与法治内容更加生活化,具体化,更加通俗易懂。顾老师结合了社会热点事件、紧贴学生生活的事件,来进行教学。例如“无人超市”这个环节就非常巧妙。这一环节的目标是想让学生明白“诚信”这一核心价值观,如果单纯地讲大道理,或者告知孩子们应该讲诚信,未免太过生硬和强塞。顾老师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通过真实情境教学,育人以情,育人以境,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拉近了孩子们和道德的距离。
宜兴市官林实验小学 宗杨
教学中,顾老师充分挖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价值,将概念性知识与育人性学习相互交融,以活动的形式将个人层面上的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融入进创设的情境“故事小馆”、“红色影院”、“无人超市”、“好人广场”,制成四枚扣子扣在了衬衫上,印在了学生的心里,形成了一条思路清新的教学主线。顾老师还挖掘补充了很多热点资源,提升了《读本》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宜兴市陶都小学 钱颖
《读本》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应该课内外有机联动。顾老师布置了“小扣子行动”的课后任务,非常契合本课的主题。我想,在设计课后任务时,是否可以适当扩大一些范围。比如,能不能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家风故事或是家风家训?因为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不仅局限于课堂,还在于家庭和社会,家庭是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
宜兴市学府路实验小学 朱琦歆
教师把创设情境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通过主角的故事,互动问答:第一粒扣子没扣好,会发生什么?随即出示地图,通过地图上的行程,引出每个单元故事,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逐步引出课题《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层层巧思,步步递进,慢慢渗透。
宜兴市闸口小学 周琦
朱老师在课堂伊始,就为同学们创设了一个情境:争做新时代好少年。过程中,朱老师围绕情境主题,讲述好少年的故事,让学生们介绍自己身边的好少年。没有刻意地向学生们说教,要求他们应该怎么做,而是在一个个真实的好少年故事中,为学生们定下了奋斗目标。善用榜样的力量,聚焦正向引导,在创设的情境里深入、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宜兴市徐舍小学 闵迪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顺应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发展儿童,成就儿童,真正地做到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这两节课开始前的课前导入:顾心怡老师的扣扣子大PK及朱云萍老师的猜猜TA是谁,既与课程内容紧密相连,又贴合儿童年龄特点,用游戏的方式迅速抓取儿童的注意力及好奇心,为课程活动的后续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宜兴市广汇实验小学 陈陆云
学生良好道德的形成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积累,逐步养成。《好少年在行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做一名新时代的好少年有什么要求,通过找一找、讲一讲、夸一夸、贴一贴的方式让学生找身边榜样并分享,鼓励学生争当好少年的积极性,最后通过写一写我的行动书,继续开展“小徽章行动”。触及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让学生真正体悟从“学会”到“会学”,从静坐、单一的学习到主动、持续的践行,在活动中获得生成和发展。
宜兴市实验小学 蒋晨
形成育人合力要在课上和课后两方面下功夫。针对儿童认知特点,课堂上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贴近学生形象的“小迷糊”更是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课外,我们更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除了老师安排的“小徽章行动”之外,还可以安排学生查阅报刊、搜集资料、观看新闻、进行社会实践等,协同联动,育人效果一定更棒。
温暖花开
课例研磨展风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磨课既考验对《读本》的深入解读和准确把握,也是教师成长和前行的过程。工作室成员宜兴市实验小学顾心怡老师在磨课过程中收获满满。
宜兴市实验小学 顾心怡
这次活动,我有幸展示了一节课。在磨课过程中,我对“叙事情境下的《读本》教学”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过去,我对“叙事情境”的理解较为片面,只知道需要用大情境串联整个教学,使教学更具连贯性与完整性。通过这次活动,我认识到“叙事情境”所包含的不仅是大情境的创设,更是每个环节中小情境的精心设计与安排。在每个环节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故事情境、体验情境、两难情境、辨析情境……这些生动有趣,贴近学生实际的小情境仿佛是打开学生内心的钥匙,让他们能够自主探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儿童始终在场,让儿童站在中央。从儿童出发,才能更好地了解儿童、发现儿童,才能更好地开发儿童、引领儿童,让儿童得到“知、情、意、行”的发展。
学习路上的风景,繁花似锦。为期两周的研修活动,虽短亦长。此次工作室研修活动是理念的交流,智慧的碰撞,更是希望的点燃。老师们对《读本》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为了孩子们的幸福成长,让我们期待下一次的美丽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