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淼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白勤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雅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语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心怡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燕妮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春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1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静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雪竹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琦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杨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热点交流

让德育扎根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素材的挖掘与运用

作者:郑雪竹  日期: 2025-04-05  点击:

    教育之道,贵在贴近生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要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就必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就像种庄稼要扎根沃土一样,德育也需要扎根于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土壤。
    生活处处是教材。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挖掘生活化素材:首先是校园生活,这是孩子们最熟悉的环境。比如在教授"遵守规则"时,可以拍摄同学们课间活动的真实场景,讨论哪些行为值得提倡,哪些需要改进。其次是家庭生活,这是孩子们情感最深厚的地方。   

    在"感恩父母"主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记录一周内父母为自己做的事,用照片、视频或文字记录下来。第三是社会生活,这是孩子们正在认识的世界。比如在"公共秩序"教学中,可以带学生观察超市排队、公交让座等日常现象。
    运用生活化素材要讲究方法。一是要"以小见大",从生活小事中提炼大道理。比如通过分析"一支铅笔引发的矛盾",教会孩子们处理同学纠纷。二是要"以近及远",从身边事例扩展到社会认知。比如从班级值日谈到城市环卫工人的工作意义。三是要"以趣促学",用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素材。比如把交通规则编成拍手歌,把环保知识做成卡通漫画。
    生活化教学要注意几个关键点:素材选择要真实典型,不能虚构编造;问题设计要引发思考,不能简单说教;活动安排要安全可行,不能脱离实际。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们感受到道德与法治不是遥远的道理,而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行为准则。
    把德育的种子播撒在生活的田野里,才能收获品德的果实。当孩子们发现课堂上学到的道理,就是生活中要做的事情时,道德与法治教育就真正活起来了。这需要我们教师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发现的眼光,把平凡的生活变成生动的教材,让德育之花在生活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