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新课标提出:“在灌启结合中辩证地理解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要正视学生的困惑与疑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 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结论、水到渠成得出结论,真正实现以理服人。”让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结论”,在于教师要坚决摈弃单 纯的灌输式教学,创新教学方式;而要做到“灌启统一,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则在于激发学生的自我创新力。因此,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特点出发,其教学创新点可以从教学方式创新和 更多地关注学生情感、人格等个人自我塑造方面入手,要使学生经过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后创造一个新的自我,这个自我是“成长中的我”,是由“自我认识”到提 升对“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 等认识的自我创新与成长的过程。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创新要在提升学生的高级思维与高级情感能力上下功夫。其能力 从表面上看,可以分为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 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等;但从整体的人的素养建构来 看,就是创造一个新的自我的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积极的反思意识和强烈的自我建构意识。建构一个全新的自我,就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参与道德与法治建构学习的全过程,议题式、任务式、项目式学习等是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引发其真思考、真讨论、真提升的有效方式。
如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学会沟通交 流》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前一周宣布将举 办题为“舒服的沟通”的交流会,让学生就 如何才能实现“舒服的沟通”做相关准备, 如阅读教材内容、联系生活中的经历访问家长或同伴、进行网络搜集等。学生梳理出自 己的主要想法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由小组推荐代表在交流会上汇报小组意见,邀 请班主任参与观察评价。对于这项任务,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有的从网上观看有关沟通交流的讲座,有的还就相关问题去网上发帖咨询心理专家。在交流会的小组交流环节,每个小组都选择了大家意想不到的沟通方法作为汇报内容,有的汇报代表还进行“非暴力沟通”的相关介绍,让大家知道了“舒服的沟通”可以借鉴的语言模式。热烈的讨论交流使汇报从原定的一节课延长到两节课,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成了学习目标,在相互交流中学会了沟通,这不仅仅是学生外在能力的发展,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生成。
摘自——小学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