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微项目化学习作为项目化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促进素养落地的重要教学载体。基于课标把握单元内容结构,提炼课时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设计微问题,创设真实的任务情境;并搭建任务支架促进主体思维表达,以微评价深化价值体认,从而将低阶认知“包裹”入高阶认知,驱动自主探究与思考,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称课标)倡导项目式学习等方式,将其作为促进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深度学习方式,指向学习者核心知识的再建构,注重学习者在新的情境中迁移、运用、转换,产生新知识,并能在行动中解决实际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项目式学习一般周期较长,探究问题难度较大,难以在课时教学中实施。基于此,尝试将微项目化学习引人道德与法治课堂。
微项目化学习是项目式学习深度融入学科教学的实践产物,指“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15—20分钟长时段的探索性项目任务,或者在课堂外用类似实践性作业的形式对某个内容或主题进行小探索”12。这一学习方式强调立足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任务,通过核心知识的提出、挑战性问题的解决和学习成果的评价等,将低阶认知“包裹”人高阶认知,“聚焦学科关键问题,体现对学科的本质性理解”。道德与法治微项目化学习聚焦微内容,即具体的课时学习内容提炼核心概念,进而设计微问题和微任务,从而将具体的知识情境化、项目化,驱动学生展开深人的探究思考,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道德的自主构建,落实核心素养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