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延伸体验,找到教学的生长点
广汇实验小学 陈陆云
课堂是有限的,但知识的学习和素养的提升是无限的,生活是真正的“大课堂”。课堂能让孩子“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才是从根本上实现了有效。
将旧知与新知,课内与课外相对接,并由此牵引出意想不到的效果。《跟着唐僧去西游》一课主要让学生熟悉世界的海陆分布等基本常识,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特征,并学会在地图上查找印度,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由浅入深,由旧及新,就由此如下设计:
【学习读图——了解地理位置】
师:今天的印度在哪里。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对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有一个总体而清晰的了解呢?
生:地图
师:你们读过地图吗?
生:读过
师:二年级的数学课上就学过如何在地图上识别方向,还记得吗?
生齐答: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师:地图上还有各种线条、符号,知道是什么吗?
(相机出示图例)
师: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地图中可能显示的大小不一样,这是由于比例尺的不同。
师:方向标、图例比例尺是我们阅读地图的重要工具。
师:看书57页右下角的地图,同桌两人一小组完成读图任务。
(相机出示:小组活动:活动内容:
1、读————图名。
2、找————印度和它的首都
3、圈————印度周围的山脉和海洋。
4、说————结合地图向同桌介绍 “印度在哪里”。
生:印度在喜马拉雅山屋檐下的大厅
师:喜马拉雅山就像高高的屋檐,印度三面临海,一块相对独立的陆地,就像这屋檐下的大厅。当年玄奘无法翻越这喜马拉雅山,只好向西行绕一大圈,到达古印度。1300年前,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都属于天竺国的领土,为了区别,现在人们称当时的印度叫古印度。
儿童是带着已有经验进入学习的。二年级时孩子们就学过怎样读地图。经验告诉我们:儿童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总是引以为傲,津津乐道。因此,引导学生回忆读地图的方法,激发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后介绍方向标、图例比例尺是阅读地图的重要工具,新旧知识的相互融通,最快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自信。接着学生在“读、找、圈、说”中向同桌介绍“印度在哪里”。让学生读教材中的文字,谈自己的理解、收获和体会,学生对读图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的抽象概念、数字“生活化”,情感上也有了初步的体验。
【活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师:玄奘到古印度游学,成为中国和印度文化交流的使者。今天的印度和我们交流更加密切。 2010年,印度也来参加上海的世博会(出示:印度馆)。瞧,这就是印度馆,那么多的展品通过集装箱从上海运回孟买,沿途会经过哪些海洋,找一找,画一画。
生自己读图解决问题。
生:印度三面临海一面靠山,北倚喜马拉雅山、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
师:独特的地理位置让我们和印度的海上交通非常便捷,独特的地理位置还形成了印度富饶美丽的山河。
…… ……
新德育观认为,课程和教材是儿童探索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的平台,旨在帮助儿童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困惑。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在此教学中,教师有效创设印度来参加上海的世博会的情景,课内与课外有机融合,让学生读图解决展品如何从上海运回孟买的实际问题,并设计了一些填图游戏帮助学生渡过地图学习难关,对于喜马拉雅山、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印度洋等地理事物,学生无需死记硬背,在练说中记住了。基于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有机融合,教师顺学而教,便能找到教学的最佳“生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