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立足学生立场,探索多元评价
宜兴市陶都小学 钱颖
通读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道德与法治》一书,既有对新课标的细致解读,同时课例的呈现与评价与课标解读相照应,也为自己在德法课堂的实施中指明了方向。
本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一章是第五章《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其中提到“过程评价就是与教学过程同步推进的评价形式。在素养导向的课堂里,不再采用一卷定终身的结果评价,而是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及时地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进行反馈。”
新课标特别指出要强化过程评价,引导学生自主记录学习实践过程,进而通过评价深化其价值体认,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倡导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达成水平评价、作品评价等方式,从而形成对学生学业情况较为客观、全面、精准的成长资料袋。
立足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目标,我们可针对不同学习主题和课题,从价值观念、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个维度设计评价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领域相融的自评清单,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观察、调查、制作等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评,并引入家长同伴评价,从而将过程性评价融入学生生活,引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实现知行合一,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课标中引入了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的“增值评价”这一概念。这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转变观念,在探索增值评价的基础上建构多元综合评价,使教学评价贯穿教与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发展,助力素养养成。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尤其要重视课堂上的平等对话,通过亲切、真诚的评价语言构建平等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对教师提出合理的批判与质疑。通过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多元发展,实现“为了学习的评价”“作为学习的评价”,真正做到以评促学,持续促进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