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心中有课标 脚下方有路
——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心得
宜兴市城南实验小学 白勤丰
课标是“纲”,提纲挈领,让老师们抓住重点;课标是“圈”,让老师们知范围懂分寸。我选择的一句话是课程标准P49页中的第一句话“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也是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中的第四点。
下面我就结合小学高年级读本第4讲《唯改革才有出路》这堂课从二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一)基于学情,丰富实践体验
丰富的学生实践体验就是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与显性课的相结合。《唯改革才有出路》这堂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提升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明白唯改革才有出路,教育学生树立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坚定做改革开放的支持者、拥护者、践行者的决心。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基于五年级学生对“改革开放”理论性的知识不太理解,查找资料的能力有限……整堂课以深圳之旅“公园赏榕树——展览馆参观——城市看新貌——前海明方向”作为线索,找准教材中最适合学生思想成长的 “生长线”,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叙事情境、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所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涵养必备品格,增强规则意识,发展社会情感,提升关键能力。”这节课以最简明的方式表达丰富、浓厚、深刻的内容,用学生听得懂的话、喜欢听的语言、生活化的事例,帮助学生认识到“唯改革才有出路”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
(二)传递情怀,落实知行合一
课堂中,我积极探索启发式、议题式、体验式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融入课堂,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聆听教师的讲解,有的改革开放进程的内容可能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陌生。因此,我运用信息化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来活跃课堂氛围,用图片、听故事录音、视频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伟大历程中,中国人民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巨大成就对人们的鼓舞来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通过做“祖孙三代比童年”的小调查,加强课内课外联结,有效的让学生在坦言生活中,提升其观察和收集信息的水平,促使其感受到思政课的乐趣,持续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帮助学生树立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通过“神舟十四、华为事件、宜兴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辨析,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感悟与建构,增进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了解,从而坚定做改革开放的支持者、拥护者、践行者的决心。最后,以“作为小学生,我们可以怎么做?”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扩展自己的视野,明白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的强大动力,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明确了推进改革开放,就像一场接力赛,需要我们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好成绩,进而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法治核心价值观。教学中始终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建立起“儿童立场”,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让儿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
心中有课标,脚下方有路。讲好思政课不仅有“术”,也有“学”,更有“道”。让我们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创新、有情怀的思政老师,上好每一堂思政课,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