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
宜兴市徐舍小学 闵迪
摘要:在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小学教师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但应该重视语数外等课程教学,同时也应该重视积极的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由于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品质,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教师要想顺利的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并保障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那么首先就应该重视积极的创新自己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如积极使用情景创设教学法开展教学,增强课堂整体教学的趣味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综合能力以及素养,为学生日后良好学习以及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情景创设;思考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对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以及健康成长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还没有较强的学习意识以及学习能力,如果教师依旧采取传统固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那么很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不但很难保障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同时对培养其价值观以及道德品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要想避免这种问题发生,那么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积极的开展生活化情景创设,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够增强课堂整体的趣味性,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中,更加全面深层次的理解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生活化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意义
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思维体系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科学合理的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系统的道德思维体系,同时也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而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融入生活化理念,可以使得抽象的知识内容更加具体化以及生活化的展示给学生,能够有效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同时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理解知识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素养以及价值观,才可以培养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学生日后良好学习以及健康成长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课堂没有兴趣
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讲,很多学生在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都没有清楚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意义,所以对这门课程的重视度相对较低,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应付考试通常会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并没有对道德与法治知识内涵进行了解,所以也没有积极全面的分析相关的知识内容。最终很难保障道德与法治教学得到有效落实,并很难增强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合理的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同时也没有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及优化,在课堂上依旧采取传统固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授课,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很难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最终严重限制了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增强。
(二)缺乏与生活的联系
对于小学生来讲,通常都会以感性认知对各种事物进行了解以及分析,并且通常都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学习以及探索。但是就现在的实际情况而言,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存在与实际生活脱节等情况,导致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存在较大的割裂,最终不但使得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所讲解的知识内容,同时也会使得学生觉得课堂非常的枯燥乏味,很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一旦教学内容没有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联系,那么也会造成学生尽管掌握了充足的理论知识内容,但是并不能与其产生相应的情感共鸣,最终很难增强教学效果,学生也很难将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合理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严重限制了学生道德素养的增强。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
教师要想保障道德与法治课程顺利开展,并进一步增强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那么首先就应该重视结合教材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科学合理的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中,更加积极的对知识进行学习。所以在此背景下,教师一定要重视积极寻找学生所感兴趣的各种事物,然后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合理的与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融合,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增强学生课堂注意力。如教师在课堂上科学合理的创设生活情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体验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乐趣,促使学生更加高效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这样才能够保障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以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日后良好学习以及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生活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对于教育行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学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也在积极的引进多媒体设备配合教师进行授课,由于多媒体设备在具体使用过程中有着很多的优势,如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将教材上的知识内容以视频或者动画的形式直观的展现给学生,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进一步增强课堂整体教学效果,那么也应该重视积极的使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创设相应的生活化情景,如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然后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及探索,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才可以促使班级所有同学都能够高效的融入到课堂中,进一步增强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同时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层次的理解知识内容,才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日后良好学习以及健康成长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通过实践活动开展情境创设
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复述,没有积极的开展实践教学,那么学生很难充分感受到知识的内涵。所以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具体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然后再开展教学,利用创设有关实践活动情景的方式对学生展开相应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欲望,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更加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高效全面的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同时也能够在不断地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好的感受知识背后所蕴藏的内涵,最终才能够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意义以及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并进一步增强课堂整体教学效果。
(四)生活情境式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开展生活情境式体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缩小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以给学生创设轻松愉快并具有生活性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亲切感,进而才能够有效增强学生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对知识进行学习以及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应用实际生活中的有关资源,然后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与目标合理的开展情景创设,这样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增强课堂整体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道德素养。
总体来讲,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小学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的课程之一,不但会对学生的道德素养的提升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学生良好学习以及健康成长等方面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度。而要想保障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顺利开展,并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以及质量,那么教师一定要积极的创新自身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如在课堂上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的创设生活化教学情景,这样可以增强课堂整体趣味性,并且也可以有效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保障课堂整体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内容的含义,最终才可以培养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晶,林巧丹.深度学习视野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德法融合教学实践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113-118.
[2]王涛.让生活之花开满课堂——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生活化教学策略探析[J].华夏教师,2021,(32):83-84.
[3]张华.生活化教学促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益提高[J].教育评论,2019,(05):144-146.
[4]杨秀云,吴怡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8,18(05):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