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淼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白勤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雅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语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心怡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燕妮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春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1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静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雪竹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琦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杨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立足素养,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课堂 ——以三年级下册《慧眼看交通》为例

作者:吴洁1  日期: 2025-04-09  点击:

立足素养,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课堂
——以三年级下册《慧眼看交通》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学评一体化”这一理念内涵的明确,阐述如何在立足素养的基础上,确定一体化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同时,通过教学评一体化在《慧眼看交通》一课中的具体实践,探索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评价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课程的参与度,有效促进学生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
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教学评一体化意识。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它不仅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有指导性意义。但是,道德与法治这一门学科的教学评价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仅需要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成果,更需要评价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意识。本文以《慧眼看交通》一课为例,探讨“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
一、标准为纲,确定一体化理念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将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它旨在将评价融入教学中,使评价与教学环节相互交织,相互促进。教学评一体化的重点是将评价作为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与教学相互渗透。它不仅关注学生在最终评估中的表现,也注重评价教学过程和课堂实施。教学评一体化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注重评价的反馈和利用,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学习发展。
二、素养为基,明确一体化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在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与认知能力,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设计教学目标,才能更有针对性。
1、学情诊断
学情诊断分析是“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基础,课前进行学情诊断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本课前的基础及认知情况,只有当教师充分了解这些情况后,才能更有效地设计教学环节。
以三年级下册《慧眼看交通》这一课的学情诊断为例,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有涉及到家乡发展和变化的内容,由于部编版教材螺旋上升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询问或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确定本课学习目标,比如:
(1)你知道二十年前人们的出行方式吗?
(2)你知道宜兴高铁站是什么时候建成的吗?
(3)你知道目前的交通存在什么问题吗?
……
问卷问题的设计比较广泛而简单,让每位学生都有话可说、有话可谈,而且也对学生之前学习内容的掌握及认知水平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更高校地制定本课教学目标。
2、精准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同样以《慧眼看交通》的教学为例,基于问卷调查的铺垫,结合核心素养要求,将本课具体目标确立为:
(1)了解交通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带来的问题,掌握为解决交通发展问题所采取的种种措施。
(2)培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交通发展带来的利弊,形成正确的交通发展观。
在新课程标准指引下,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确定细致的教学目标,为后续的教学设计提供明确的方向。
三、评价先行,明晰一体化教学方向
1、逆向设计,评价先行。
在以往应试教育理念下,更重视终结性评价,往往以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呈现,但此类终结性评价只能用于检测一段时间内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对之前的教学设计无评价意义,只能用于指导后续教学。而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价先行"。
评价先行是指除了终结性评价之外,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将评价融入到教学设计的环节过程中,以核心素养为基础,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可见,评价先行不仅能明确后续学习方向,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明白自己的掌握情况,也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调整,让教学更有效率。
比如在《慧眼看交通》一课中,要求学生了解交通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带来的问题,掌握为解决交通发展问题所采取的种种措施。培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交通发展带来的利弊,形成正确的交通发展观。那么在这一课中,教师结合过程性评价的要求,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比如课前能根据预习单要求,认真开展课前调查,发现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完整填写预习单。课中能根据预习单填写情况,在组内认真交流。掌握了解解决交通问题的措施,积极回答课堂问题。整节课听讲专心,积极投入,圆满达成学习目标。……将四方面的评价分别通过得星的形式,以“学习评星表”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如此,通过过程性评价,能方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比如,《慧眼看交通》一课中,在小组交流:课前发现的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环节中,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再根据组内组员的打星情况,就能了解学生是否了解交通发展给人们日常生活及社会带来的问题。
2、主体多元,评价育人。
在学习评星表中,设计“家长、组员、老师、自己”多个评价主体,形成多方共同激励的机制,从各个渠道、多种方式形成育人合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3、多种形式,评价有趣。
除了学习评星表之外,还运用“有奖问答”等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丰富评价内容,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既让课堂“热闹”了起来,又能检验学生对国家措施和对策的掌握情况。
四、任务驱动,分解一体化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的设计应当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教师应当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以真实情景为线,设计各种趣味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基于此,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趣味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学习的发生。
1、趣味任务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趣味活动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完成教学目标。以《慧眼看交通》一课为例,教师链接课前小游戏:大家来找茬,设计任务:你会怎样设计未来的绿色交通呢?基于目标与评价体系,教师分解任务,分成以下三个环节:
(1)聆听——“绿色”交通:
(2)回顾——“别样”交通
出示智慧交通图片与课前游戏图片。
(3)想象——“未来”交通
同桌讨论:聪明的同学们,你会怎样设计未来的绿色交通呢?
分享交流:说说你的奇思妙想。
通过三个环节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了解国家对解决交通问题的重视,更是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未来交通,培养责任意识与主人翁意识。
2、探究任务设计,提升学生能力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年级的提高,知识的掌握度越来越熟练,在教学中,应设计更多的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慧眼看交通》一课中,教师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交通发展带来的问题,知晓这些问题关系到生活、社会、自然的方方面面,初步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意识。再以“要不要发展交通”为主题进行问题思辨,让学生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最后,通过组内“同伴评星”检验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表现,以评促学。
总而言之,以《慧眼看交通》一课为例,我们发现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需要更加注重目标的确定、评价的先行、任务的驱动,才能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目标。
参看文献:
[1]李秀银.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J].教师,2023(18):39-41.
[2]周爽.浅谈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有效课堂构建策略[J].中国多媒体
[3]李振都 陈丹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