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淼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白勤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雅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语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心怡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燕妮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春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1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静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雪竹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琦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杨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主题班会课探索

作者:郑静  日期: 2024-04-23  点击:

“光”少年 引领“食”尚

——五年级“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主题班会

宜兴市阳羡小学 郑静

一、背景分析

1.主题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关于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精神,强调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厉行节俭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必须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营造“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氛围。

2.学情分析

当今社会的现状来看优渥的生活条件,多样化的个性选择,使得学生节约意识淡薄,挑食、浪费现象严重,因而倡导文明用餐,培养学生厉行节俭的习惯刻不容缓。

二、班会目标

1.学习粮食种植的相关知识,了解当今世界潜在的粮食危机,真正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内涵;

2.认识家庭、学校、社会浪费现象的严重性,唤起学生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意识,自觉养成光盘我先行的用餐习惯;

3.走进人物背后,了解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学习祖辈勤俭节约的品质,树立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小小主人翁意识。

三、班会准备

学生围绕班会主题设计研究任务,分成4个项目式学习小组,开展调查、采访、收集资料等实践活动:

1)搜集小组:搜集、拍摄校园、家庭、社会上的餐饮浪费现象的图片、数据;采访食堂阿姨、家人、餐饮店家等人,了解浪费现状。

2)体验小组:深入农村,了解稻谷的种植知识,近距离体验收割、脱粒、扬壳等实践活动。

3)锦囊小组搜集、思考、制作制止餐饮浪费的小锦囊

4)宣讲小组采访家中长辈,了解他们勤俭节约的故事,挖掘优秀品质,并进行故事宣讲。

 

四、班会过程

(一)活动设计

这是一节体验式的主题班队活动课,同时也是关于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的项目式成果发布会

项目式学习的主题班会课模式为:选定主题——确定任务——设计流程——活动分工——分享交流。

活动环节

活动内容

汇报项目小组

暖心·舌尖上的奉献

体验小组

惊心·心坎里的触动

搜集小组

扪心·身边事的抉择

锦囊小组

比心·追着光的方向

宣讲小组

(二)活动过程

环节一:暖心·舌尖上的奉献(体验小组)

活动1:一粒大米的诞生,了解生长

1. 看一看一粒米是怎么样诞生的呢?出示视频《一粒米的诞生》

2. 算一算定格一粒米的诞生需要3072个小时画面128天,3个月)

3.说一说:(1)一粒米的诞生要经过这么多道工序!

2)我们的白米饭真是来之不易呀!

3)农民伯伯耕种很辛苦!这一粒米包含着农民伯伯的很多心血。

活动2:一次农活的体验,感受不易

1.观一观:播放体验小组,走进田间地头,体验稻谷的收割、脱粒、晒谷、扬稻、碾米等8道工序农活的视频。

2.聊一聊: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畅聊体验心得。

【设计意图】

通过体验小组深入农村,近距离体验秋收农活的经历,引导学生了解一粒米诞生的背后,是农民伯伯付出的辛勤劳动,原来舌尖上的美味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在学生心中种下满满暖意与感恩之情。

环节二:惊心·心坎里的触动(搜集小组)

活动1:对比,一组鲜明的图片

1.搜集小分队:搜集饥饿人群图片

第一张,是一些非洲的小朋友,他们饿得皮包骨头,眼神里充满着对食物的渴望;

第二张,非洲难民,有的通过吃土和牛粪,来缓解饥饿,真是难以想象;

第三张,是饥饿的科索沃难民,老爷爷饿了好多天,竟然从垃圾箱里捡食物吃。

2.拍摄小分队:拍摄日常浪费照片。

第一张,是学校食堂每天盛剩饭剩菜的泔水桶,采访食堂阿姨,才知道,我们学校每天午餐倾倒的泔水桶高达36桶

第二张,是组员拍摄的烧烤店的浪费现象,有的菜还没吃完就被倒掉了,有的甚至还没吃,人已经结账走了

第三张,是拍摄的快餐店的浪费现象,饭盒里几乎没怎么动的菜,真是令人痛心呀!这样的照片数不胜数,现在餐饮浪费的现象真的太严重了!

3.谈感受:

1):感受到了饥饿的可怕,原来世界上真的会有人因为饥饿而死亡,我们要珍惜粮食,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2):浪费现象实在太严重了,如果我们不浪费,将省下的粮食捐给非洲的小朋友,她们就不会挨饿了。

活动2:震撼,一波惊人的数据

1.调查小分队:调查家庭三餐。小小调查员们制作了一张“家庭晚餐调查表”,并且持续了近一个月的调查时间,调查数据显示每次晚饭的饭菜至少会剩下10%甚至更多,平均算下来几乎每家每顿晚餐都会浪费100克粮食。接下来大家又进行了计算:如果全国人民都这样浪费,一年会浪费多少粮食?100克*14亿*365天=511亿千克,看到这么巨大的数字,同学们都震惊了。

2.搜索小分队:搜索全网粮食紧缺数据。搜集组的组员们,在互联网上搜集了大量的数据:(1)我国人口14亿多,人均耕地面积1.2亩,由于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等种种现象,耕地面积正以每年40多万亩的速度在减少。(2)2021年,全球饥饿人群为7.9亿,2022年增加了1.2亿,也就是全球平均十个人里面,有1个人是挨饿的。(3)严重的蝗灾也在威胁着一些国家,2022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组员们用一个个直观的数据,让我们感受到了粮食已经极度紧缺。

3.说想法:

1):再不珍惜粮食,随着耕地减少,世界可能就没有种植之地,即将陷入末日。

2):节粮行动,势在必行。

活动3:触动,一个灵魂的拷问

同学们,粮食这么紧缺,挨饿的人不断增多,可为什么浪费现象依然这样严重呢?

1):没有节粮意识

2):觉得打包丢人,请客就要排面大

3):身边没有挨饿的人,便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

小结:同学们,如此震惊的数据,震撼的画面,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地球是一个村,我们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节粮行动势在必行!让我们一起争当追“光”少年,引领“食”尚。板书:“光”少年,引领“食”尚

【设计意图】

搜集小学的学生通过自己拍摄、搜集照片;调查、搜索的数据,以及对食堂阿姨、餐饮店采访等方式,对比感受到当今世界粮食紧缺,浪费现象严重,给心坎里注入了“节粮”“光盘”的强心剂,将“光盘”的号召真正入脑、入心。

环节三:扪心·身边事的抉择(锦囊小组)

活动1:小两难,危机四伏

1.情景一:在食堂用餐,是不喜欢的蔬菜,小A吃不下,不想吃,要听老师的话,不浪费,真是犯愁;

2.情景二:亲戚聚餐,爸爸请客,吃完就要走,你提出要打包,爸爸扯着你的手,让你不要做声,我们自己请客还打包,真是丢人。

针对以上情境中的困惑,同学们支招。

1):询问一下身边的同学,有没有喜欢吃这个菜的,可以和他分享,这样两全其美。

2):慢慢吃掉,因为蔬菜有益身体,要保持营养均衡,不能挑食。

3):很认真地和爸爸说,要打包,不然浪费这么多粮食太可惜了。

4):和爸爸说,我们不能因为排场、面子而浪费食物。

活动2:思对策,见机行事

针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浪费现象,锦囊小组的同学亮出小锦囊

学校:1.颁发勋章:学校给食堂阿姨每天的菜品,进行投票,选出最喜爱的那道菜,给食堂阿姨授予星级厨师的勋章,这样阿姨们的饭菜就会越少越好吃啦!

2.制作标尺:每个班的小泔水桶上,都印上刻度标尺,这样每天倾倒的食物,就可以直观的数据提醒大家,而我们一定要争取让这个数据变成0!

家庭:1.N-1原则:也就是家中有四个人,就烧三个菜;有三个人,就烧两个菜,这样就能减少浪费

2.营养均衡: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健康用餐,平衡膳食,营养均衡,身体棒棒!

社会:1.理性点餐:外出用餐,吃多少点多少,点小份餐食,如果不够可以再,如果是自助餐,更是吃多少、取多少,理性用餐。

2.打包带走:请客吃饭,不讲排场,不好面子,吃不完打包带    走,这才是最文明、最尚的就餐方式!

【设计意图】

两难情景,对同学们既是考验,又是契机,通过抉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浪费”,做追“光”少年,同时由解决身边的情景(学校、家庭)再延伸到社会情景,经过学生自己思考、总结制作的切实可行的小锦囊,在班会中进行展示,为实践行动打下坚实基础。

环节四:比心·追着光的方向(宣讲小组)

活动1:亮出承诺宣言

以小组为单位,在“光盘”上写下自己的“光盘宣言”,并大声宣读——“我承诺:珍惜粮食,尊重劳动。”“我承诺:粒粒不易,倍加珍惜。”,随后签上自己的姓名,按下手印,亮出自己的承诺。

活动2:弘扬勤俭美德

“光”的含义不仅仅是追求光盘,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还应立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学们搜集身边长辈勤俭节约的故事,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进行故事宣讲

1. 勤俭节约,在爷爷的搪瓷碗里:

爷爷一生勤俭,能省则省,不给国家添麻烦,告诉我们有余粮也不能忘本,这样的勤俭节约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2.勤俭节约,在爸爸的抽屉里:

一张捡来的粮票,是一份不拿别人一粒米的初心,是节俭,更是靠自己的劳动和双手,创造幸福的本分。

3.勤俭节约,在我们的行动里:

长辈的缝缝补补、父辈的用心良苦、小辈的接力传承,是美德,更是一代代淳朴中国人的家风体现! 

小结:孩子们,这些追光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他们追求勤俭节约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追求生活中勤俭节约的那道“光”!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亮出承诺宣言,宣讲勤俭故事等方式,发现追光者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他们追求勤俭节约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追求生活中勤俭节约的高光品质。

班主任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班队课,我们了解了现在浪费现象的严重,粮食的来之不易,愿今天的班队课后,我们可以积极争当“追光少年”,引领身边人,家人,做好“食尚”践行者、监督者,让我们行动起来吧!

 【活动延伸】

(1)小手牵大手·家庭监督员:学生家庭实现光盘之后,可以将照片上传在班级钉钉群打卡。班主任每晚及时反馈班级中“光盘e家”的打卡情况,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带动每一个小家为实现整个社会的厉行节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评比,让光盘由学生带动家长,从学校走向家庭,从小家引领大家。

(2)大家手拉手·社区宣传员围绕勤俭节约、节约粮食的主题举办一次标语展,收集与主题有关的标语。纸短情长书倡议,诗情画意画节俭,送至社区,进行宣传,号召人们发挥勤俭节约美德,积极参与节粮。

3)追光代言人·引领新食尚班级与学校同频共振,形成增值评价:一周都能坚持光盘的同学将成为追光小达人”,由大队部下发精心设计的“光盘侠”勋章。一个月都能光盘的同学将集齐四枚勋章晋升为光盘侠,得到学校独家定制的“光盘侠”环保布袋。德育处将结合云数据,评选学校追光代言人”,光盘行动的加分考核还将纳入萤光少年(积分满20分)、星光少年(积分满100分)、阳光少年(积分满300分)的评选之中

【设计意图

通过学校的数字德育平台,依托钉钉大数据优势,让追光行动的落实得以量化考核,直观的数据呈现,为确立榜样示范作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卡通化的光盘侠形象,激发了学生的成就动机,勋章和布袋等纪念物品的发放,进一步传递了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厉行节俭不能仅仅停留于光盘行动,更要把道德意识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心中,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让节俭意识深入日常生活的每个细枝末节。从身边人身上,感受朴素的生活作风;从老一辈身上,学习勤俭的生活习惯。让榜样的力量,激励所有少年儿童向上向善向美,向着祖国的美好未来,不负韶华,勇于担当!

【班会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了陶元红老师的一篇文章《基于项目式学习的主题班会课探索》,文章中说到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可促进主题班会回归到学生真实世界中,让学生自主积极主动的探索并接纳社会道德规范,发挥主体性,促进自我教育。

而当时,学校红领巾广播想起了“小米粒求救声”,大队部发起“食尚届的追光者”的号召,班级学生却节约意识淡薄,挑食、浪费现象严重。经过讨论,我们决定将追光少年,引领食尚”定为主题,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主题班会。

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项目式学习的优势体现在以下4点:

1. 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在整个项目中,从选择主题、确定任务、设计流程到活动分工、分享交流这一整个流程中,都是由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和安排,教师只是作为合作者和促进人参与其中,学生由之前被动的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建构者,充分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研究的活力。

2. 学习内容的向心性和真实性。四个项目小组,都从身边的人和事出发,走进田间地头,走入学校食堂,走向社会餐饮,用心采访,用眼睛发现,耳朵倾听,双手体验,在真实而有价值的情境中,学生将探究的问题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用探究学习来解决真正的问题。

3. 学习过程的问题性和发展性。学生带着问题去发现,并通过项目学习能解决问题和在实践中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如通过体验收割了解到农民伯伯耕种的辛苦,以及掌握收割稻子的劳动技能;通过采访食堂阿姨了解到阿姨工作的不易以及学校浪费现象的严重,并且锻炼了沟通交往能力等等。

4. 学习形式的合作性和多样性。以小组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利用网络、书籍、调查研究、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获取资源,有意思又有意义。同时在不同的合作形式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及全面发展。

    当然,在设计的理想与实施的现实之间,也遇到了许多的困难,

如体验小组在体验后,想将获取的信息和体验的感受传递给同学,选取哪种方式更合适,让人发愁;搜集小组中面对大量的数据、图片,较难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信息;采访食堂阿姨的问题、家庭晚餐表的制定,都是需要反复斟酌、讨论、修改;锦囊小组的小锦囊有的针对性不够强,有的效果不够好,需要反复调整;宣讲小组,需要将采访来的故事进行口语化的表达,既要有故事性,更要有感染力,需要不断试讲等等。

为了平衡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 顶层设计,细化分工。学生第一次接触项目化学习的主题班会课,对于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会有些搞不清,从而导致在实践中容易走“冤枉路”,所以在确定任务——设计流程——活动分工中,一定要明确具体的分工,责任到人,分工细致,参与度广。

2.尊重学生,适时指导。班主任在班会选题、策划和准备时要进行指导,在班会实施时要全程参与,不可缺位也不能越位。在整个过程中,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

3.正向激励,激发内驱。在实施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沟通、表达、协调等各种问题,面对问题时,努力达成“我可以”、“我愿意试试”的共识,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用正向激励法,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提升学生自信心。

这是一次“项目化”班会课的试验课,敬请各位专家评委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