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读本》教学初探
——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例
宜兴市实验小学 顾心怡 电话:15295787519
摘要:2021年秋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为《读本》)走入学校课堂。这对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读本》是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教材,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但正是因为《读本》的重要性和特殊意义,让许多一线教师不知如何下手。讲得太深怕学生无法理解,说得太浅又恐学生领悟不到。所以,本文以《读本》低年段第6讲第一课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例,探究基于儿童视角下的小学《读本》教学策略。
关键词:儿童视角;《读本》;教学策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要求:要发挥好思政课程的主体性作用,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启蒙教育,为实现小学至研究生的纵向一体化读本教学打好基础。可见,《读本》教学意义重大。而小学阶段又是重要的启蒙时期,更是让小学《读本》教学担负起重大的使命。但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却常常感受到《读本》难教。《读本》教学到底“难”在哪里?
一.《读本》教学“难”
1. 学生年龄特点
小学阶段学年龄较小,所以学习《读本》时常常存在一些困难。其中,低年段《读本》的受众是三年级学生。他们相对来说识字量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理解能力也有限,缺乏一些社会经验,导致《读本》教学常常受阻。尤其是《读本》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这也大大增加了他们学习的难度。
2.教师缺乏“儿童视角”
所谓“儿童视角”,就是在教育教学中认识并尊重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有意识地突出儿童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关注儿童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尊重儿童的个性差异。真正做到眼里有儿童,教学为儿童,这就是“儿童视角”。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深入细致地开展教学活动,提升教育教学品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而在教学《读本》时,不少教师或是因为自身对《读本》内容没有深入研究,或是为了加快教学进度,要么照本宣科,枯燥无味;要么泛泛而谈,蜻蜓点水。这种缺乏“儿童视角”的教学方式往往会让学生对《读本》慢慢失去兴趣,完全背离了《读本》进课堂的初衷。
二.基于“儿童视角”的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在“课程理念”中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设置议题,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的实践探究和体验活动。”它强调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醒我们要坚持用“儿童视角”去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那具体该如何操作呢?基于“儿童视角”,我认为可以从创设情境、整合教材、丰富活动形式和立足现实行动这四个方面入手。
1. 创设情境
情境创设是指通过声音和影像以及直观的教学工具来创设合适的情境。或者充分利用目前拥有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设贴近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同身受、如临其境,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利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的能力,拓宽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学习质量,真正做到回归课堂本真。那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创设情境呢?
(1)巧用人物形象
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人物形象,参与课堂教学,陪伴学生学习、思考、探究。在主人公的带领下,学生能更快地走入课堂,进入情境,与主人公一起学习、思考、探索、收获。既增强了趣味性,又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
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节课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创设了小迷糊“明明”这样一个和学生一般大的男孩,陪伴学生整节课的学习。学生跟着小迷糊“明明”一起参加社会活动,一起收获与成长。在课堂结束之际,明明已经从“小迷糊”成长为一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小宣传员、践行者。明明的成长其实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成长,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正向引导作用。
(2)创设主题情境
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探索,我们可以创设一个主题情境贯穿整节课。既增加了整堂课的连贯性,又增添了不少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了《读本》教学的大舞台。
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节课中,我创设了“小扣子行动”这个主题情境。让学生和小迷糊明明去故事小馆听听爱国故事;到红色影院看看敬业事迹;再去无人超市逛一逛,了解诚信的奥秘;去好人广场散散步,感受友善的温暖。通过主题情境“小扣子行动”,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四个并列的核心价值观串联起来,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主题情境中自然又深刻地理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
(3)创设形式多样的小情境
除了可以创设贯穿整节课的主题情境以外,我们还可以在大情境中创设许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小情景。利用小情境,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辨析,解决课堂中小而杂碎的知识点,让学生更易接受。
比如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教授到“爱国”时,我创设了一个体验情境,让学思考“看到地上有一面国旗,你该怎么办?”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中自然习得一些爱国行为。在教学“诚信”主题时,我创设了一个两难情境:“妈妈让你去超市买酱油,但是你看到了最爱的果汁。酱油和果汁买哪一个?”在学生左右为难中,让他们通过选择,感受“诚信”的重要。同样,在教学“诚信”时,我还创设了三个辨析情境,让学生在辨析、思考、讨论中了解何为“诚信”,如何做到“诚信”。通过这些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从而明白自己该如何在日常行动中践行核心价值观。
2. 整合教材
《读本》教材中有大量的案例和习语金句,常常让一线教师们不知如何处理。如果一节课只是不停地讲案例,读金句,学生又能掌握多少知识?但如果放着书上的案例、金句不去不讲,是不是又浪费了书本中的资源。特别是有些案例和习语金句较为难懂,学生读起来比较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思考,如何整合已有的教学资源,使《读本》中的案例和金句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
(1)对事例进行再加工
其实,《读本》中的案例有其内在的联系,只是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选取、整合、修改。零散的案例可以加以整合,太冗长的案例可以适当删减,晦涩难懂的案例可以转化成儿童喜爱、易懂的语言。同时,我们还可以用身边的事例或最近发生的时事来代替或补充书本中的事例。这些都将成为点亮课堂的优质资源。
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我对书本中“布茹玛汗·毛勒朵”和“黄大发”的事例进行了改变,增添。用更加生动丰富的语言,具体可感的数字让学生感受到爱国和敬业的内涵。除了书上这两个事例,在“诚信”板块,我加入了“无人超市”的介绍。在“友善”部分,我出示了我们无锡地区的“好人榜”,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让他们更能感受到原来“友善”就在我们身边。适时的增删添改增加了案例的生动性、生活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更能融入其中,主动去思考、探索。
(2)深挖习语金句
《读本》中出现的习语数量庞大,在研读教材时,教师们常常感到不知如何下手。如何把“高大上”的习语转化成“平易近人”的谆谆教诲,如何使习爷爷的话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这一直是困扰大家的难点。
习语金句是《读本》的特色内容,也是异常重要。所以《读本》中出现的每一句习语金句必要追根溯源,剖析其中深意,弄清来龙去脉。然后思考用何种形式展现为最佳。不同类型的习语金句,展现方式也不相同;不同年段的学生,教学形式也不一样。除此之外,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对习语金句进行深入思考,落实行动,把习爷爷的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一课中,我分析课文中习语金句的出处,带着学生思考习语金句背后的含义。除此之外,我在分析教材时特意去查询了这句习语金句是习近平主席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说的,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语境。在课文教学结束后,我又引导学生重新再读习语金句,既是把它当做对这节课的总结,也是学生对习语金句的再次感悟理解。在反复琢磨中感知、思考、领悟、收获。
总而言之,习语金句绝不可一读而过,而应努力成为《读本》教学的有力抓手,成为学生拔节生长的营养剂。
3. 丰富活动形式
基于“儿童视角”,我们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来代替教师的满堂灌。学生年龄尚小,一味接受可能会让他们对课堂失去兴趣,所以在教授《读本》时,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位同学都有表达观点的机会。也可以借助资料包探究,头脑风暴,议题式学习等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节课中,我也力求活动形式多样、创新、有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我时而组织学生们开展小组头脑风暴,时而自主思考探究,时而资料包研读。用听一听、夸一夸,逛一逛、辩一辩等不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思考感悟。在“儿童视角”的教学理念下,学生与课堂,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贴合得更加紧密了。
4. 立足现实行动
《读本》是习近平新时代重要思想的载体,对我们的思想和行动都有着很强的指导价值。有些教师往往只重视思想上的引导,却忽视对学生行动上的指导,以至于学生只会“说”,不会“做”。这也违背了《读本》进课堂的初衷。在教学中,我们要相机对学生的行为作出指导,使课堂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让《读本》教学能够延伸到课堂之外。
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中,我特别重视学生行动的落实。除了让他们知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内涵,还在每个关键词中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如何落实,更加贴合实际,也更加接地气。真真正正指导了学生的行动,使《读本》教学不仅限于课堂中,还延伸到课堂之外。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而让小学生真正理解道理并非易事。但是,通过“儿童视角”,教师站在儿童立场对教材进行设计、思考、整理,让原本生硬的教材渗出许多儿童味来。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坚持以“儿童视角”组织教学,使原本平淡的课堂碰撞出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