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注“行知”之魂,启“德法”之蒙
——陶行知思想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启蒙性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品德知识,发展法治观念。引入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优秀理念,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获得新颖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带给学生优质的学习体验。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主动地为课堂注入陶行知教育思想之“魂”,对学生进行“德法”启蒙。本文从生活化教学、开发学习场所、组织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结合陶行知思想实施小学道德与法治启蒙性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陶行知思想;启蒙教育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其主要教育思想主张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当前的教育要求是相吻合的。教师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以先实施生活化的教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并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教师可以开发丰富的学习场所,以此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由此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实践道德与法治知识。
一、陶行知思想对实施道德与法治启蒙性课堂教学的价值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展开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实施素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且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能看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1】。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段为非常重要的道德与法治启蒙阶段,教师需要在开展高效的道德与法治启蒙性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得到启发,从而能够落实学生素质的培养。教师以传统的教育思想实施道德与法治启蒙性课堂教学,是无法有效发挥启蒙作用的,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育的思想观念,创新教学的方式,从而体现道德与法治启蒙性课堂教学的价值。教师结合陶行知思想实施道德与法治启蒙性课堂教学,就能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启蒙性课堂教学的启蒙作用,从而为学生自主进行有效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陶行知思想下实施道德与法治启蒙性课堂教学的策略
教师想要结合陶行知思想实施高效的道德与法治启蒙性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全面性发展打下基础,就需要深化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解,并紧跟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三大主张实施教学,这就能保障道德与法治启蒙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
(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化教学激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强,这使得学生无法有效地理解教学知识,从而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根据“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主张实施教学,就能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和理解,由此可以降低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难度,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即教育”实施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启蒙性课堂教学,由此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进行教学,就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且增强学生是认知水平【2】。
例如,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开开心心上学去》第一课时时,学生学习“爱新书,爱书包”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学生新发的书本与书包进行教学,这能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知识。接着,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旧书包与旧书本的图片,并根据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保护新书与新书包的方式。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阐述的机会,并指导学生运用所想的方式保护新书与书包。让学生真正从生活中学到知识、技能,体会到“生活即教育”。教师以此教学,可以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二)“社会既学校”——开放学习场所助探究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会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教学知识,并根据课堂知识设计作业与问题,就无法使学生将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无法在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这就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根据新课改实施教学,就需要学生认识到教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联,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可以根据陶行知先生“社会既学校”的教育思想主张开发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场所,这就能使学生将教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以传统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我们的校园》时,就会在多媒体上展示校园的图片,并根据图片进行教学,这能增加学生对校园的了解,但却无法使学生真实地感受校园。而教师根据“社会既学校”的主张实施教学,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并鼓励学生扮演导游,介绍校园,这能使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校园,从而提升学生在校园中学习与生活的热情。教师这样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获得新颖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做合一”——亲身实践活动提素养
新课改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教学知识,还要求学生主动在生活中应用教学知识,这与陶行知教育思想主张中的“教学做合一”是相符的。教师可以根据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主张组织道德与法治的实践活动,这样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实践与生活中,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教师根据“教学做合一”主张实施道德与法治启蒙性课堂教学,可以在教学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且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性【3】。
例如,教师在带领一年级新生学习《快乐过新年》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春节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根据传统文化组织班级的联欢会,这能够帮助学生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且提升学生探究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结合“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教师可以直接根据春节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提议开展班级春节联欢会,这能使学生对后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期待感。从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实践的方式探究春节,并根据探究的成果准备联欢会的活动与装饰,这就能使学生自主进行实践与探究。教师以此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需要根据当前教学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这就能保障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教育素养。教师根据上述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注入“行知”之魂,就能保证启蒙性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后续的德法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季丽梅.谈陶行知“小先生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21(44):25-27.
【2】孙晓琳.“体验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施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5(16):62-64.
【3】朱怡青.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的渗透[J].小学时代,2020(10):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