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加入时间:2022-05-25
用“留白”描绘“浓墨重彩”
宜兴市实验小学 芮春霞
摘要:“留白”指的是 《道德与法治》教材上空白或者省略的地方。根据“教材特点”和“目标指向”,厘清“留白”不同的呈现形态。激发“留白”,链接现实生活,催发课堂探究,延伸课堂空间。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留白”;呈现形态 ;教学
一、调查与研究:关注“留白”的必要性
“留白”,计白当黑也。原指在我国国画、书法画中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道德与法治》尤其是低年级的教材,两课时甚至三课时的内容,往往只有“只言片语”和几组图画,而在图例或文字的后面,都会出现“?”“……”或者空白的框子、表格等等,这就是教材中的“留白”。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与旧教材《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相比,更加重视儿童立场,更加关注道德与法治观念在生活中的形成和持续成长,因此增加了很多的“留白”部分。《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这些“白”,也正是教材最最灵动的地方,也是课程的需要,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去“任意勾画”,描绘出高效课堂的“浓墨重彩”。
二、解读与分析:厘清“留白”的呈现形态
(一)基于“儿童立场”的功能性形态
1. 白板式。在教材中,很多地方出现了大块的留白框子:“白板式”留白有的出现在
教材的角落处,如一上3《我认识您了》,在“我还想认识……”栏目这页的右下角,一个椭圆形的留白框子,引导学生根据本校实际,发现老师和校工的形象。有的甚至是大半页或者整页的版面呈现,如二上16《家乡新变化》,有一页大部分版面是空白的框子,要求学生描绘出自己对家乡未来变化的憧憬,讨论后,在框子里写一写。
2. 填空式。教材很多地方出现了填空白处的“留白”:有的是“横线”形式,如二下
12《我的环保小搭档》“因为 ,所以 和 可以是环保搭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环保搭档。有的是“圆圈”形式,如二上10《我们不乱扔》“我喜欢哪种情景”,六幅图片的右下角空白圆圈内,以涂色或打对错符号的方式,选择自己认同的场景。有的是情境图的小图形内,如一下9《我和我的家》家庭树上的几个箭头小图形 。
3.表格式。教材中出现的表格主要是课前、课后的调查表、采访表、计划表、记录表等。如二下15《坚持才会有收获》提供了一张“坚持”记录表,提供方法指导,让学生通过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学会自我监督和反省。
4.省略号式。教材中,在文字、图形等很多地方的后面出现了“……”形式的留白。有的是男女主持人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在说的话中出现省略号 ,如一上4《上学路上》女主持人的话“我……来学校,路上经过……”用省略号表示留白,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上学路上的情形。有的是教材主体部分出现省略号,如一下6《花儿草儿真美丽》“我最喜欢的花是……”、“我见过一种草……”、“……”,三处省略号,引导学生交流对植物的观察和发现。
(二) 促进“道德生长”的目标性形态
1.展示性留白。 引导学生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回忆、整理生活经验中,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这是对生活经验的“反刍”。学生在“回望”与“反刍”中,才能实现道德的成长。如:一下第10课《家人的爱》,教材展示了三张图片后,最后一个心形的框子是空着的。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家人除了图片中这几种爱,在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表现?学生在充分讨论的过程中,发现日常生活中家人的爱。
2.评价性留白。 这些留白,或是自己对自己,或是小伙伴、老师、邻居、父母……这就很好地体现了评价的多元性和开放性。如:二上7《我是班级值日生》,“我来夸夸……”,省略号部分的留白,就是要求学生用火眼金睛,发现班级中的美好,对值日生的做法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心中就能树立榜样,同时对自己的值日进行反思,从而明确作为值日生改怎么做,不断完善自己。
3.探究性留白。 许多“留白”处,给予了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或发现,进行思考和讨论、探究,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想法和做法。如:二上第16课《家乡新变化》,教材页面左侧有三幅图,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发现家乡还需要改变的地方,然后出现一大块留白“我希望……”。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发现家乡尚需改变的地方,然后进行充分的个性化的思考和讨论后,在留白处用图画和文字表达的自己对家乡的憧憬。
4.发展性留白。这些“留白”以空间发展划分:从课内到课外,学校到家庭、社会。以时间发展划分: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如:二上第10课《我们不乱扔》,在最后“我能做到的……”,设计了两朵花,书上有四片花瓣已经涂上颜色,写了四点在公共场所做到的行为习惯。许多没有颜色的花瓣“留白”着,只要学生到学期结束前,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就可以在花瓣上写出来,并涂上颜色,看看自己能收获几瓣花。用花瓣的“留白”,期待学生的成长。
三、实践与探究:激活“留白”的教学策略
(一) 链接现实生活, 整理生活经验
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就是,道德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这同样
也是《道德与法治》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利用教材里的“留白”,进行课前的调查、记录;有准备的收集展示;课堂上的讨论、思辨活动等,帮助学生回望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部分,进行“反刍”和“回味”,实现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的教学目标。
如:二上第9课《这些是大家的》,利用“学校公物调查表”上的“留白”,引导学生在课前对学校里的公物进行观察、调研,并且记录下来。课堂上,学生交流这张表上“留白”之处时,引导学生把公物损坏的原因和自己观察到的多方面、多层次的使用和护理的原因结合起来,从而为进行“爱护公物”的教学目标做铺垫。
(二) 催发课堂探究,突破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的道德敏感性不强,对道德意义的领悟能力不够,而道德又具有内隐性,在
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难点部分。这时,就可以利用“留白”催发学生的课堂探究活动,体验领悟、思辨学习等,引导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从而加深道德认知,正确引导道德行为。
如:二上第6课《班级生活有规则》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班级规则意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利用“文明棋”上的“留白”,讨论哪些行为列入棋盘上的“奖励”,哪些行为要列入棋盘上的“惩罚”,并充分说明理由; 然后,学生制作“文明棋”;最后,引导学生下“文明棋”,交流玩棋后的感受。在学生利用“留白”讨论、制作、玩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强化了对班级规则的认识,更是树立了自觉遵守班级规则的意识,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
(三) 延伸课堂空间,引领道德生长
课堂上,对过去生活的学习,对学生当下道德生活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在生活中践行,并能憧憬美好的未来。而教材中的“留白”很多都是作业的“延伸性留白”。因此,可以利用教材里的“留白”,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引领学生的道德生活,关注学生道德自主的、持续的生长。
如:二下第15课《坚持才会有收获》“我的坚持记录表”,要求学生在学习后,能在生活中选择一个合适的坚持任务,记录自己一周内坚持的情况,并进行自我评价。“留白”部分就是要给学生提供一种方法的指导,通过学习后,能在课后记录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学会自我监督、自我反省,使坚持的目标具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