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淼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白勤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雅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语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心怡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燕妮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春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1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静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雪竹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琦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杨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叙事情境下的德性生长

作者:郑静  日期: 2023-02-13  点击:

叙事情境下的德性生长

——以“强国必须强军”一课为例

宜兴市阳羡小学    郑静                        

摘要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以叙事情境为主要载体,通过丰富情节,沉浸式体验;聚焦真实,溯源式理解;活化空间,项目式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话、体验、反思,丰润其德性生长。

关键字:叙事情境;德性生长

叙事情境,是一种以主题为中心、情境为载体、探究为途径的集约式探究,教育者将情境预设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个主题系列,引导学生在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中进行探究,从而达成知识、能力、价值观目标的教学模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以下简称《读本》)中,有些主题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适合运用叙事情境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并捕捉、珍视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对话、体验、反思和情感,丰润其德性生长。本文,将以《读本》中《强国必须强军》一课为例作一探讨。

一、丰富情节,沉浸式体验

   《强国必须强军》这一节课的教材中,以习近平主席对军事、国防重视的故事导入,从“和平需要保卫”、“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发挥拥军爱民的光荣传统”三个方面来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的重要意义。因为学生的生活中离军队、军人比较远,所以在教学时,通过多种情节的丰富,逐步拉进学生与军队的距离,实现沉浸式军事体验。

(一)场馆设定,调动积极性

在生活中,有些学生会参加暑期“军事夏令营”活动,在“军事夏令营”活动中,体验军营生活,参加军事训练,参观武器装备,了解军人生活。所以在课伊始,通过创设“七彩少年军校”军事夏令营预备营开营的情境,播放往期“军事夏令营”的活动视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军校之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少年军校“历史廊”、“强军营”、“和平馆”、“拥军团”四个场馆情境,以相应的军事任务进行驱动,将整个教学内容以争章、闯关、结业的形式贯穿始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人物锁定,丰富真实性

大情境串联好整个教学后,教学就具备了连贯性和完整性。而沉浸式的军事体验,不仅仅在于场馆的搭建,人物角色的转换也非常重要。所以在进入体验营活动后,教师便转入了“教官”的角色,学生也就成为了体验营的一个个小“战士”,在整个教学中,教官还引入一个“小参谋”的角色,由它带领着学生逐步进入四个场馆,小参谋用富有童趣的声音,给小战士们介绍习爷爷老兵的故事;介绍中国近代战士史的情况等等。用人物情境来丰富军事体验的真实性,使课堂更具沉浸式。

(三)细节敲定,注入生动性

    军事主题情境课堂,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引导学生沉浸式的体验与参与。在丰富情节时,为了使场景更具现场感,细节的敲定至关重要。如介绍“七彩少年军校”时高亢的音效;进入少年军校时慷慨激昂的军歌;了解我们国家军事实力时所需要获取的“军备资料”;结业时的迷彩结业证书等等,这些入心、入情的细节敲定,深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与参与的欲望,使得课堂效果更具生动性。

二、聚焦真实,溯源式理解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思想观点的生成、道德品质的涵养、健康人格的培养,都离不开对真实问题的关注与探索。在《强国必须强军》教学时,始终聚焦真实,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理解教学内容,达成自主学习的目标。

(一)历史真实创生辩证思考

课伊始,走进“历史廊”,看到了习近平爷爷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一段话: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学生大多读不懂、读不透,一个个提出了心中的疑惑。于是,带领学生走近历史长廊,通过播放“近代战争史”(从鸦片战争到抗美援朝)的历史真实视频,学生逐步厘清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并对每一句话都进行了深刻的理解与分析,辩证看待战争与和平的关系,深刻感悟到强国必须强军。

时事真实激发理性感悟

     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只有强大的军队,才有主权与话语权时,再结合“两个辛丑年”的图片对比以及外交官杨洁篪的现场录音,激发学生思考:1901年的不平等条约以及现在中国强硬的外交态度,是什么给了中国底气?通过一个个强有力的追问、一层层触人心的剖析,学生由此产生了强烈的理性感悟。正是通过聚焦真实的时事,不回避社会热点和难点,以真实的外交事例,提升学生思维的进阶和思想的提升,实现道德的生长。

生活真实提升生命情感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以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为基础,从学生经验和实际出发,围绕学生的生活,选择学生生活的场景、内容展开教学,实现知行合一。在教学实施时,注重抓住生活真实,从学生生活的视角出发,通过上网调查、实地寻访等方式,了解身边军人的贡献,以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抗疫、抗灾、戍边战士的相关数据和典型事例。聚焦真实生活的军人事例,拉进学生与军人的距离,进一步感受军人的坚定信仰和优良作风,为学生树立加入国防事业的理想提升生命的情感。

三、活化空间,项目式实践

     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教授《读本》课时,以项目式实践为载体,链接学生的生活,活化成长空间,实现德性成长。

(一)调查发现,明确价值导向

学生在生活中,离军队、军人比较远,但平时通过网络、报纸、教材等方式,了解到军人在一些抗疫、抗灾中的英勇表现,对军人很是崇拜,也对军人的其他贡献很好奇。在课前,分成了两个项目组,分别去调查“军人贡献”以及“拥军行为”,通过学生自主调查、研究,发现军人的优良作风以及为维护世界和平所作出的英勇牺牲;再通过拥军行为深刻地感受到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情谊,初步建立了拥军的观念。

(二)实践体验,深化价值体认

课堂上,学生的实践体验能够很好地深化价值认同感,在了解我国军事实力时,通过丰富的军备资料,以表格的形式,小组合作,完成表格的信息筛选,从而了解中国的军事地位,再配以中国自主研发的海陆空精良装备的视频,学生充分领略中国国之重器的风采,以实践体验的形式,感受到正是有这样一支装备精良的队伍,才是我们“能打胜仗”的前提与保证

(三)联结拓展,实现价值引领

整个课堂萦绕着浓浓的强国、强军氛围,学生从古至今、由远及近地关注军队,了解国防,更自发自觉地去了解军队、军事的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于人民军队的热爱,课堂最后,提问:作为新时代好少年的我们,可以践行哪些拥军行为?学生有的立志加入国防事业;有的去军属家里送温暖;有的好好读书,长大后研制更精良的武器来保护军人等等,这些温暖的行动,都彰显了学生的正能量,更实现了在实践中实现德性生长。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宗旨在于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的需要,促进学生基本文明素养的养成。通过这节课,增强了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信任打下了牢固的思想根基。

 

 

 

 

 

 

参考文献:

[1]张磊.道德与法治“思维”情境教学例探[J]中小学德育,2021(03):58.

[2]高德胜,章乐,唐燕.“接上童气”——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通讯地址:宜兴市荆溪中路3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