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淼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白勤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雅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语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心怡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燕妮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春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1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静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雪竹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琦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杨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有效应用——以《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单元教学为例

作者:钱颖  日期: 2023-02-13  点击: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有效应用——以《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单元教学为例

摘要:青少年正处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的引导和培养。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创新教学模式,重发发挥其育人价值,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阐述项目式学习内涵,以《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单元教学为例,探讨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有效应用,以期为广大教师同仁提供一定参考建议。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道德修养、法律意识和人格品质的关键课程,能够启发学生做有志气、骨气和底气的中国人,成为一名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但是其课程属性决定了自身具有较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由于小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高阶思维,对很多东西的接受能力仍处于狭窄局面,因此常规的灌输式教学法,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中理论知识,提升思想认识,加深学习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亟需一种创新性教学模式破解此教学难题。

一、项目式学习内涵

项目式学习源自英文Project-based learning的中文翻译,是一种基于学习问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习内容整合成项目任务,营造浓厚的学习情境,进而驱动学生自主探究,积极解决学习问题的动态的学习方法。

在项目式学习中,趣味性的学习问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自觉肩负项目任务责任,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自主迁移和应用学习知识、技能和思维品质探索学习问题,从旧知识中再创造出新知识,因此项目式学习是一种自主探究式、创新创造式学习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和综合素质锻炼具有强大的作用。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实施”板块,也强调道:“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由此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积极探索项目式学习的有效应用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对策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完善的教学模式,包含“任务设计——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成果展示——教学评价”五大环节,每个环节环环相扣,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把控教学核心,提升每个环节成效,才能打造高效的项目式学习课堂,现以部编教材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单元教学为例,探讨项目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应用对策。

1.了解学生需求,设计趣味任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的小学生思想广受家庭、社会和网络等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思想意识、目标追求、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等方面的需求上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充分了解小学生多元需求的基础上,整合学生学习差异和兴趣爱好等,设计出趣味性、形象化的项目式学习目标、任务和问题,从而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针对《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单元教学,教师可以整合《我们当地的风俗》《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家乡的喜与忧》三课教学内容,形成项目式学习主题任务“探索与传承家乡文化”,然后设计“收集家乡风俗文化、了解民间艺术、为家乡发展代言”三个子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驱动学生应用项目式学习模式,层层递进探索家乡文化,实施单元整合教学。

2.联系学生实际,创设学习情境

项目式学习学习强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创设学习情境,使情境与课堂相得益彰,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熟悉感和亲切感,实现学生思想、身体与环境的交互,进而拉近学习与学生的距离,并发挥他们的经验优势和学习自信,持续性提升学习主观能动性。

在《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围绕最近新发生的社会热点和生活现象创设学习情境,如联系孩子们习以为常的取快递生活行为,趣说古代的“快递员”和“送货上门”,感慨新时代便捷的生活条件,引导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身临其境感受家乡的科技发展,关心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从而激发家乡自豪感和认同感。

3.加强独立思考,提升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探究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环节,为了提升小组合作探究的质量,教师应积极做到三方面,一是构建合理小组,根据学生之间的综合情况和兴趣特点,鼓励学生自由合作,并分工明确,积极合作;二是重视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之前,先通过自我独立思考,生疑质疑,形成自我认知,为接下来的小组合作奠定学习基础;三是小组合作探究实践,以实践活动为主,激发学生在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中,应用旧知识解决学习问题,促进学生综合参与。

在《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可以首先鼓励学生自主检索家乡民俗文化和艺术,通过独立思考,形成自我对家乡的独特看法和学习疑惑,然后在家乡情境模拟、家乡调研法、民间艺术参观、对话艺术家、动手制作民间艺术等实践类活动中,加强小组合作探究,激励自傲组成员积极分享看法,交流疑惑,相互碰撞思维,拓展和延伸学习理解,提升传播家乡文化、为家乡代言的方式方法,从旧知识出再生出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技能,实现创新创造性学习。

4.创新成果展示,分享学习心得

在项目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积极完成项目任务,必然会得出各式各样的学习成果,这些学习成果集中蕴含着学生的学习心得和思想智慧,彰显着他们的学习方法、个性和特色,基于小学生乐于表现和分享的学习特征,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启发学生创新成果展示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展示、合作展示,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乐趣,携手共同成长。

例如针对《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项目式学习的成果展示,教师可以设计“我为家乡献计献策”展示主题,鼓励学生采用PPT展示、朗诵、相声、小品、情景剧表演等多种创新形式,充分展示他们眼中的家乡文化和发展成就,分享他们传播家乡文化的方式方法,表达他们对家乡的未来畅想,让学生站在舞台上进行地展示自我奉献,从而提升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主动承担家乡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责任,用法治声音为家乡代言、为家乡发声,讲好家乡故事。

5.优化教学评价,完善教学反馈

教学评价具有以评导教促学的育人价值,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释放了自身时间,在教学全过程具有足够的时间,能够充分观察每个学生和小组的学习表现,做好观察记录,对学生的综合学习行为进行全面评价,认真分析学习差异,加强精准化个性指导,树立学习自信。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进行自评和互评,加强教学反思,进一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欣赏和借鉴他人学习优势,发现和正确看待自身不足,及时查漏补缺。

《感受家乡文化 关心家乡发展》项目式学习是以自主实践活动为主,教师无法全程参与到其中,时刻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激励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对自己、小组以及他人的学习行为进行过程性评价、即时评价、表现性评价以及增值评价,鼓励学生以友好鼓励的评价态度,多发现和评价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将家长和社会作为评价主体,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项目式学习中,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参与,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生活以及社会,培育健全人格,同时为教师的综合评价和反馈提供多样化参考。

三、结语

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完善的新型教学模式,有利于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题活动,增强其综合性与实践性,引导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主动适应生活和社会环境,增强学习体验、迁移和理解,教师应积极应用项目式学习模式,促进课程深化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隽菁.让主体思维真正发生——小学道德与法治项目式学习例探[J].中小学德育,2020(11).

[2]杨翠英.《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研[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22(Z6).

[3]杨柳.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区域性探究[J].教师博览,20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