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淼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白勤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雅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语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心怡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燕妮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春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1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静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雪竹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琦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杨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践行“双减”   赋能成长 ——情境叙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

作者:钱颖  日期: 2023-02-13  点击:

践行“双减”   赋能成长

——情境叙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

摘要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中,老师要适当巧妙灵活应用情境体验模式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们在情境过程中领悟和体会知识。依据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程实践困境、原则、对策,加强深化所学文化的理解和认可,并在探究知识体验内容的中形成思想道德认知,从而为情境叙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奠定基础。

关键词情境叙事 小学道德法治课程 教学研究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个体能力与知识提高互相结合的根本性课程,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运用情境体验模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并参与活动,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含义和价值。同时选用情境体验的方式教学,也能够很好避免教师守旧教学方式的运用,引领学生融入学习体验行动当中,通过积极实践、进行自觉感知来构成有效的“体会能力”、“实施能力”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老师探索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促进课程育人功能的有效延伸。

一、“双减”践行下情境叙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困境

(一)教学理念固化

通常一个完整且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的是学生,而教师则是引导者,可具体教学实践中往往是教师占据了主体位置,严重致使学生在学习中立于被动状态。在以往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只纹丝不动的讲教材课程里的内容,并没有在讲课过程中加入现实生活案例和元素,也只要求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和课程结束后进行复习,同时还要伴随着背诵,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学生的成绩上,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缺少合理性和科学性,浪费了学生的学时时间,为了学生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使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以成绩为主的理念进行教学。

(二)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来看,仍有许多教师在教学时缺少生活内容,课堂上教师也是千篇一律的预习、阅读、作业、复习,教学模式太过传统,方法过于单一,更是少于创新。我们会发现,在教师讲道德和法治课时,常常会出现教师很有兴致的讲,学生却提不起精神听,处于昏昏欲睡的状态,使学生知识的吸收效果不是很好,学习气氛更是不浓郁,长期以往下去,容易使学生变的低沉、消极、内向、甚至讨厌学习,依据调查发现,依然有很多教师不采用多媒体设备教学,使教学过程中没有鲜明案例的引入和有关事件的讲述。道德和法治课程教学的方法古老,陈旧的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致使道德和法治课程教育的进行处处遇到坎坷,教师也被禁锢在传统的思维形式当中,无法突破以往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效果不全面。

二、“双减”践行下情境叙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关注学生做中学

主体性课程教学原则是以学生为自主学习的重心,只有学生自己做主,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能力,在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学习评价”中,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学习速度”、“知识基础”、“学习风格”的需要,有选择性的展开学习。

(二)整体性原则,强调教学一体化

道德与法治单元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大教育重点,围绕着个性化教学理念开展情境叙事的单元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评价”、“实施”全是以单元为单位整体进展的,而不是用课为单位。在学与教中要管理好三个关系,第一是单元整体教学应管理好知识的“逻辑发展”和“历史发展”的关系,第二是单元整体教学要管理好“知识系统”和“学生进程”的关系,第三是单元整体教学要管理好“渐进学习”和“跳跃学习”的关系。基于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个性化单元教学中要充分考虑,“整体规划单元”、“实施单元”、“评价单元”。

(三)反馈性原则,主张学生思维化

教学系统是由“老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四大因素构成,每个系统只有经过反馈才会形成闭合回路,且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则是系统得以更新的重要条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就存在许多差异化手段和问题,更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反馈,时刻发现和总结新状况。例如:反馈的方式包括知识性结果和方法性策略及思想性鼓励的三种反馈,反馈的主要部分包括“老师赐予反馈”、“伙伴给予反馈”、“自我进行反馈”,反馈的方式包括“语言”、“书面”、“计算机”反馈。传统化教学反馈,由教师自己对全班学生的时候,导致反馈内容压缩或反馈时间延长,教师也只能通过考试或者作业进行某个阶段的反馈,又或者通过发言方式进行个别同学的学习状况反馈,由于很多学生不能及时得到反馈,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欠缺自我反馈。而个性化教学反馈是面向所有学生,开展一对一反馈,从而弥补大多学生在自我评价中的欠缺,又加强了学生的思维。

三、“双减”践行下情境叙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践对策

(一)践行“双减”,营造课堂教学环境

“双减”政策下,开展情境叙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不应只局限在课本里的知识教学,试着打破以往教学观念,充分调配好课堂时间,以多元化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氛围。例如:在课本知识讲完的时候,围绕道德与法治的话题进行与学生互动,创设情境叙事场景,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进行互动,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提高学生在学习课程时的兴致,又更好的激发许课堂学习课程的积极性,采用精良的教学策略打造最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再例如:用与知识相关的游戏来活跃课堂,小学生对于游戏有着很强的兴趣,因此教师将游戏与课堂融合在一起,学生产生了兴趣自然就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学的就快,既活跃课堂气氛又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心。好的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和学的双边内容而形成的一种优势的心理状态,所以教学氛围对教学效率和教学质地有着重要影响,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优化和营造。

(二)扮演“角色”,体验道德法治精神

学习的根本是学生,同时也是参与活动的主题,所以在情境叙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学生有效率的多开展些自主探究类活动,指引学生在实践感悟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教师可以依据课本里的内容来组织学生们进行人物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以生动真实形象表演,在学生表演中强化他们的感知和体验,从而增进了情境体验课程教学成果的更一步提高。例如:我们在学习《让我自己来整理》课程内容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领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在与风貌,教师引领学生回忆他们日常生活里和学习中,会不会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在整理自己房间和自己私人物品的时候有没有做到自己动手完成。由此引导学生领悟反省之后,教师可以在邀请高年级学生来给学生们进行精彩表演,自己在家是怎么整理物品的。经过学生们角色扮演的体验,充分加强了学生对此节课学的知识的体会,完成一场真真实实的生活场景,从感悟中领会到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做,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能使自己心情舒畅,生活也充满了自理性。

(三)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知识经验

在情境叙事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非常有必要增添生活场景教学,引导学生们在生活情境中不停领悟和实践,提升浓郁的思想认知。生活情境的融入有强化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领悟和理会。例如:学《请帮我一下吧》课程时,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成果,教师可以进行情境体验的教学模式,引领学生直观的领悟生活体会,感受生活中经常遇见的各种无法解决的难题,这时就要动脑筋请求身边的人,通过多种渠道来帮自己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认知意识体验。在课程教学时,老师应该通过多媒体小视频来为学生模拟生活中遇见困难时候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小视频里主人公遇到的难题,让学生想一个好办法,应该通过什么办法帮他解决问题。在生活情境体验感悟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帮学生补充些许生活的小知识,让学生在遇到类似困难的时候,知道向自己的同学和自己的老师求助,或好朋友和家庭长辈以及向警察同志求助。

(四)运用“技术”,延伸教学体验载体

现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为了更好的将道德与法治这个学科教好,在生活情境体验教学方法中,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采用多媒体设备软件教学为学生营造真实情境。引领学生在虚拟世界中领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精髓与作用,在与现实文本结合,让学生领会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通过多媒体软件开展实现,更加清晰的激励学生思想的活跃性,增进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到真实情境体验内容中。例如:学到《可爱的动物》一课中,老师应该以更逼真的场景,让学生参观真实动物的生活与习性,就可以选择运用多媒体软件技术,来引领学生们观看可爱活泼的小动物真正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在学生认真观看小动物时,从学生认真的眼神中和快乐的小脸上,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学生对活泼小动物的喜欢,经过仔细观赏小动物,学生们也了解了动物的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如何关爱小动物的方法。通过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结合,学生的兴致也被带到了学习里,增强了学生的感悟。

 

结语

道德与法治情境叙事是一个完整且多样的教学方法,践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候,要融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挑选符合学生学习情况的叙事内容践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工作,道德与法治叙事和其他的教学方法融合,创造真实教学情境,教师要不断其创新,才能更好促进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薛家平,王日艳.基于学科素养 转变教学思维——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2):152-154+147.

[2]胡丽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亚太教育,2022(16):71-73.

[3]郑春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增强德育实效性的探究[J].亚太教育,2022(13):74-77.

[4]范文雪.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劳动教育有效性思考[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0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