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潘淼思政名师工作室
成员名单

  • 潘淼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白勤丰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陆云

    广汇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陈雅

    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丁语

    城南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顾心怡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蒋燕妮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钱颖

    陶城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芮春霞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吴洁1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静

    红塔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郑雪竹

    实验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周琦

    闸口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 宗杨

    官林小学

    加入时间:2022-05-25

科研动态

知行合一:构建高效的德法课堂 ——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研究为例

作者:陈陆云  日期: 2022-12-25  点击:

知行合一:构建高效的德法课堂

——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堂研究为例

宜兴市广汇实验小学  陈陆云

在市微课题“知行合一”理念观照下德法课堂教学研究下德法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参与,生成新知,学有所得的课堂,师生之间能够有效互动,有让学生有体验和沟通的快乐,能让人感受到学科的魅力、生命的涌动、教育的温暖。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强调,“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家庭的建设,对国家、社会、民族的影响很大,大到关系到民族兴衰,国家存亡和社会发展。[1]所以说,家庭是人生的第1个课堂。我选择三年级上册家庭教育这一板块,结合本人“知行合一”课堂探索,思考如下:    

一、深入生活细节,让教学更丰满

例:《父母多爱我》第一课时

活动一:分享爱

1)爸爸妈妈曾为你做过哪些事?

2)这些事啊,其中肯定有不少让你难忘。请小朋友们从其中选一件事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待会儿,咱们开个小小亲情故事会,比一比谁讲的故事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开始吧!

3)小组交流故事

4)刚才,我认真倾听了几位小朋友讲的故事,真的让人感动。请看,这儿有棵爱心树,上面挂着许多爱心果,想得到它吗?那就快快到台前来,把父母疼爱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分享到你的幸福,分享到你成长的快乐。

5)学生从学习、生活、上学路上等不同的角度讲成长故事

活动二:寻找爱

1)小朋友们讲得多动情呀!有一位叫陈远松的小朋友也想和小朋友们比一比,大家欢迎吗?

2)请小朋友们打开书到第67页,用心地倾听陈同学带来的故事《妈妈喜欢吃鱼头》!(播放录音故事

3)听了这个故事,你发现远松妈妈的爱表现在哪里?她们为什么这么做呢?

4)远松妈妈的爱默默地藏在了鱼头里,那你观察过爸爸妈妈的爱还藏在哪里吗?

5)互相观察,交流感受

活动三:解说爱

父母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配乐播放父母亲一天照顾孩子和劳累生活的一组照片)

师:让我们深情地说——(生接:父母的爱像深情的海。)

师:每天早晨,爸妈为我准备营养早餐,送我上学。(生:这是爱,是温馨的爱!)

师:送我进校门时,爸爸一再嘱咐我,上课要认真。(生:这是爱,是关切的爱!)

师:做作业遇到难题了,爸爸摸摸我的头。(生:这是爱,是鼓励的爱!)

师:爸爸妈妈放弃休息,陪我打乒乓、练琴。(生:这是爱,是无私的爱!)

师:我们生病时,爸爸妈妈守在身边寸步不离。(生:这是爱,是温馨的爱!)

师:放学了,他们在校门口静静地等待。(生:这是爱,是关切的爱!)

师:我们玩滑板摔跤了,爸爸妈妈对我说,孩子,别哭。(生:这是爱,是鼓励的爱!)

师:下雨天,妈妈赶来学校为我们换下踩湿的鞋袜,自己却淋湿了。(生:这是爱,是无私的爱!)

师:是啊,父母的爱像深情的海。

活动四:表达爱

1) 读阅读角《妈妈的爱》

2)在你的眼里,妈妈的爱像什么?爸爸的爱又像什么?

3)爸爸妈妈的爱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个个感人瞬间,一个个细小的事情,他们的爱默默而深情,让我们用笔记录下来,献给我们的爸爸妈妈们

教材只有片言只语,那如何教学呢?从学生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与父母的生活日常,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忽视父母生活中给予的爱。当我们深入学生的生活细节,关注学生平时对家庭生活的细致观察,进行爱的小故事分享会。

如《父母多爱我》一课中,引导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在具体的情景中思考父母对自己的爱,感受默默的爱,再通过文本阅读《妈妈喜欢吃鱼头》思考自己父母的爱藏在哪里?父母的爱无处不在。由诗歌《妈妈的爱》联系到爸爸的爱,明天父母的爱是深沉的,默默的。设计“爱像……,我想对你说……”引导学生用语言文字表达爱。挖掘爱的生活细节,孩子会有很多细致观察、惊喜分享,孩子不仅会寻找爱的细节,还会创造性地表达爱。

二、活化教学内容,让课堂更灵动

例:《爸爸妈妈在我心中》第一课时“找爸爸,找妈妈”活动 分五步骤

活动一:热身活动

1) 家庭动物园

绘本故事《我妈妈》《我爸爸》安东尼布朗认为爸爸妈妈是万能的,妈妈她像猫咪一样温柔,又像犀牛一样强悍;爸爸吃得像马一样多,游泳时像鱼一样灵活,像猩猩一样强壮,像笑眯眯的河马一样快乐。布朗把自己的父母比作了动物,多有趣啊,一下子记住了

2)你能在动物园里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不限于这图上的动物来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联系职业,爱好,性格,体型,外貌)

3)同学都把自己的爸爸妈妈介绍的有趣极了,家庭动物园让人影响深刻。

活动二:了解父母

1) 采访完爸爸妈妈,做完调查表,但你们真的了解自己的父母的了吗?今天老师请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做出题人,来考考大家能不能一样就能找到自己的爸爸妈妈!

2) 分别出示 出生日期、工作地方、美味佳肴、毛笔字、手工作品 十字绣、绘画等

3)我们一起了解父母的生日,工作的地方,品味爸爸妈妈的拿手菜,看到父母端正的毛笔字,和精美的手工作品,真是我们大开眼界,大为佩服!

活动三:成长经历

1) 那你们了解过父母小时候的故事吗?看父母小时候照片,找找自己的爸爸妈妈

2) 通过这些照片,现在像超人一样的爸爸妈妈以前也是受到万千呵护的小宝宝呢!那他们是怎么长大的?你们全部了解过吗?

3) 出示爸爸的出生成长经历,谈感受

总结:你现在觉得你足够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我们爱父母的第一个表现就是主动了解父母。仅了解就够了吗?还需要什么呢?

活动四:欣赏父母

1) 老师这列出了很多闪光点,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爸爸妈妈和这些闪光点对应,如果黑板上没有,也可以自己取名。

2) 生:交流吃苦耐劳,运动健将,幽默达人,爱心天使,最佳厨艺奖……

3) 除了了解他们,还应该在生活中多多看到他们的优点,要学会欣赏,欣赏他们的辛苦付出,欣赏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的才华(板书:欣赏)

活动五: 自我反思

1)看这张调查表,你觉得还有哪些不了解的地方想去了解呢?(兴趣爱好,小时候的故事,关心他们的身体状态,职业和工作时间,出生地)

2)你们有了解爸爸妈妈的好方法吗?读73页小组讨论(翻阅旧照片,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前爸爸妈妈的日记,面对面交流,平时多观察)

     通过课前调查表,走近爸爸妈妈。再以“找爸爸找妈妈”活动,唤起学生的生活记忆,了解父母的基本信息、工作情况、兴趣特长、成长经历等,反思自己对父母的不了解,通过观察、陪伴、问别人、观看日记,照片等途径,深入了解父母,在欣赏优点,体谅辛苦,理解不完美的基础上助推,升华情感,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具体行动上,使爱在课堂中流淌。

    教材是静态、单一的文本,不能停留在照本宣科,应整合各种资源,进去学生动态、连续的生活之中,这样的课堂才是贴近学生生活,自然亲近学生。我们孩子成长的引导者,陪伴者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活用教材,依托活动,让学生的生命投入学习中,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价值行动。

三、体验当堂习得,使学习更主动

例:《家庭的记忆》第一课时

活动一:全家福的回忆

1)同学们,你们拍过全家福吗?里面有着我们家庭里最美好最温暖的回忆。老师收到了很多同学的全家福,一张笑脸里面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2)生介绍全家福

幸福的一家三口  爸爸 妈妈   (三口之家)

一家四口  还有可爱弟、妹、哥、姐(四口之家)

一家五口  爷爷 奶奶 (五口之家) 外公 外婆

3)你的爸爸有兄弟姐妹吗? 爸爸的哥哥叫伯伯,另一半叫伯母。爸爸的弟弟叫叔叔,婶婶。爸爸的姐妹叫姑姑,姑父。

你的妈妈的兄弟姐妹呢?妈妈的兄弟叫舅舅,另一半叫舅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姨父。

4)通过教师板书,学生理解家庭树中的家庭成员关系。

5)我们每个家庭都像一棵大树,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结合实际情况,填写不完整家庭树,开始吧

6)生填写自己的家庭称呼,并交流

活动二:红包抢答赛

我们要跟着文文、爸爸妈妈去拜年,今天你就文文,只有回答好了正确答案,才能赢得大红包

情景一:

1)正月初一,文文跟着爸爸妈妈去拜年。进门看到第一位是爸爸的爸爸,请问应该怎么称呼他呢?(爷爷)文文是爷爷奶奶的什么?(孙子或孙女)

2)陆续又到了一些亲人,来的是爸爸的哥哥,文文要称呼他什么呢?

3)中午吃饭啦!文文和同辈的兄弟姐妹们坐在一起,爸爸的兄弟的孩子,文文要称呼他们什么?

4)爸爸的姐妹的孩子,文文称呼他们什么呢?

情景二:

1)正月初二,文文要去妈妈的爸爸妈妈家拜年。妈妈的妈妈,文文应该称呼她什么?

2)妈妈的兄弟的孩子,文文要叫他们什么?

3)齐唱《家庭称呼歌》

活动三:找家庭关系

1)在这棵大树中,还藏着很多关系呢,你能找到吗?(夫妻,兄弟,姐妹,母女关系)

2)有哪些是母女关系? 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

3)在这棵家庭树的称呼和你平时叫的称呼不一样的吗?

4)不同的地方对对同一称呼还有着不一样的说法,可真有趣。

5)这么复杂的家庭关系,都被同学们理清楚了,可真厉害啊!我们现在都是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一家三口,也有不少同学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像老师这样四代同堂住在一起,可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平时要多联系,多打打电话,虽然不住一起,但心在一起。

三年级是学生知识、能力、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对家庭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对于家的更多理解是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对于大家庭内部的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比较困难,教师通过学生全家福激发学生兴趣,直接地感知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通过填写不完整的家庭树、红包抢答赛、学唱儿歌,引导学生熟悉家庭关系的称呼,通过再次填写家庭成员称谓,加深印象,发现家庭成员的构成,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家庭是成长过程中的避风港。

   正如杜威所说,正是在这样的观察、思考以及行动的连续过程中,行动者了解了行动的意义,可以对行动本身是否明智进行判断。教师随时关注个体的学习动态,进行针对性辅导,让学生明白要点、理解内涵,进而掌握学习方法,增加学习信心,真正体悟从“学会”到“会学”,变被动为主动,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